考研报录比(考研报录比查询)

考研报录比,考研报录比查询

随着23国考报名的开启,考公也顺利冲上了热搜。为了响应如今考公的热度,23国考也扩招了六千个左右岗位,无疑是给考公党们扎了一针定心剂。

不过伴随着23国考报名开启的,还有23考研报名通道的关闭。考公还是考研,这是很多大学生们共有的问题,当就业环境所迫,这两条路不得不走一条时,应该选哪条呢?

“考研”VS“考公”到底哪个更难?

如果是前两年毕业的学生,肯定会无比猖狂的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我都不要!”确实,考公和考研可都是考试,本身难度就很高的考试,如非必要,谁愿意白吃苦呢?

那就先让我们从考公和考研的基础试题难度上对比一下,考研无疑是要比考公科目更多的,一共有四门学科要考,政治和英语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者专业,一门专业课。

一想到数学,笔者就忍不住脑阔疼,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与高数斗个你死我亡的黑暗日子。除了高数之外,政治英语也不是善茬,更别说能动性极强的专业课,基本需要学生扫荡式学习。

想要完整走完这些科目的学习,学生们就算底子好,也至少需要半年多时间,更别说巩固复习了,基本上一年也就是将吧完成进度,所以经常会有同学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

和考研的科目相比,考公会稍微轻松一点,科目只有行测和申论两门,半年内基本可以完成内容学习,比考研那么多学科的学习时间相对要少,内容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小。

另外,上岸方式上,考公的渠道也是比考研更多的。研究生考试我们都知道,一年等一回,九十月报名,十二月底考试,二三月出成绩,四五月复试,流程走完基本需要大半年。

而公务员考试则不同,有很多不用考试就能上岸的方式,比如说体制内交流,十月开始的定向选调,12月底的国考,一月开启的集中选调,实在不行还有省考。

考公比起考研,不仅复习更简单,而且给了学生更多上岸方式,横向纵向都比考研有优势,因此,很多同学下了结论——考公比考研简单——是吗?

考试难度要看报录比,但不能将报录比作为唯一依据

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脑子更清醒,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报录比”,这才是大学生们真正该重视的指标。就像高考一样,题型年年难度不同,但考试难度如何,还是要看报录比。

由于23年的数据还在收集中,所以我们先了解下考公三年内的报录比,20年,招录人数2.41万,报名审核通过的人数是137.93万,报录比40:1,是最轻松的一年。

21年招录2.57万,报录比61:1,22年招录3.12万,报录比68:1,断崖式增长,由此可以预测,23年招录人数已出,3.71万,比去年涨幅更大,报录比大概为74:1.

而相比考公,考研的报录比则让人感觉斗志满满,20年报名341万,21年报名377万,22年报名457万,虽然都有所上涨,但有扩招在,报录比维持在3.5:1上下。

报录比还是很直观的,可以看出考研还是要比考公简单一些。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考研需要考试之后再就业,期间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风险在,确实比不上考公的变现时效。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要知道报录比取平均值其实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毕竟大家无论考公考研都是想往上走的,如果集中到我们想报考的学校,可能报录比会和平均值十分悬殊。

到底怎么选,实际上还是要看学生们考试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单纯是为了就业进入铁饭碗的同学,其实更建议学生们直接考公,而不是曲线救国,先考研再考公。

这里除了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外,还有学生们的应届生身份。虽说理论上如果不缴纳社保,应届生身份能保留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国考中确实不支持太多年头。

应届生的身份,可以让学生们在国考中拥有更多可报考的岗位,所以学生们如果有进入铁饭碗的意向,先利用应届生身份考公是最好的选项,而不是选择风险更大的考研。

但如果学生们就是想找到一份更好工作,不管是不是铁饭碗,而自己的学历又比较弱势,那就可以选择考研。不过考研最好也是好好准备,第一年上岸的应届大学生导师也是更青睐的。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研报录比(考研报录比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