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考研,学科教育考研考什么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经济网 |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这个夏天是“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后的第一个暑假,由于各地都不再允许组织学科类的培训班,因此,各类兴趣班、夏令营、营地教育、游学研学活动就成为最受家长们欢迎的项目。毕竟,填满“出笼神兽们”的假期时间是很多家长的“刚需”,而且如果还让孩子有所收获,家长们是绝对不会吝啬钱包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对小众的营地教育,一下子需求井喷、火爆出圈,成为孩子和家长们的新宠,而大量正在寻求转型的教育培训机构,也似乎看到了新的机会与可能。
动辄万元起步还要抢?和露营一起火起来的还有营地教育
和露营一起火起来的,还有营地教育。尤其是在本应属于夏令营的暑期,营地教育成为很多家长的新选择。
过了这个暑假,米菲的儿子就要升入小学三年级了。米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她之所以选择为孩子报名暑期营地项目,就是希望孩子能体验一下离开家和父母的“独立生活”。
“我们想让他去锻炼锻炼,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学习、自己交朋友……当然,我们也能喘口气,过两周没有娃的(快乐)时光。”她说。
经过一番比较,米菲选择了一个位于北戴河的“未来科学营”项目。这个项目除了攀岩、飞盘、马术等户外运动和帆板等水上项目,也有STEM、科学实验等主题课程,此外每晚还安排了美术、音乐、影像等艺术娱乐活动。
“这个营会有自己的专门营地,已经做了七八年,之前也有朋友去参加过他们在日本北海道的滑雪营,感觉还是比较专业的。当然,就是价格有点儿贵,12天营期,22800元。”米菲说,虽然价格不菲,但很受欢迎,是“要抢的”。
米菲还告诉记者,她儿子最好的朋友选择去了北京郊区一个营地项目,是某著名培训机构办的,也是科技主题营,语言是全英文的,7天营期的价格是10900元。“这个我也挺心动的,营地教练是这家培训机构的外教,但有点儿担心儿子目前的口语水平还跟不上,等明年吧。”她说。
据记者了解,美国是营地教育的起源地,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及配套服务。来自美国营地协会(ACA)的数据显示,美国约有12000个营地,住宿营大约有7000个,每年有1000万左右儿童和青少年、100万成人参加营地教育。
最初,营地教育主要以徒步、登山、划船、游泳等体能运动为主,以培养青少年强壮的体魄、坚韧的品格和团队的精神,让青少年在大自然中获得身心的全面锻炼和成长。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营地教育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除了运动营,也有科学、人文、艺术等更多主题。
但与已经比较普遍和成熟的欧美营地教育不同,中国的营地教育尚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因为对于营地设施、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安全保障等软硬件的要求都比较高,营地教育之前在国内还是相对小众的项目。而且国内比较成熟和优质的专业营地较少,因此很多营地教育项目是去国外的营地进行的。
与疫情以来露营突然爆火出圈的原因和逻辑类似,营地教育也突然出现了需求井喷、热度大增的态势。因为疫情之下,让孩子在相对独立的营地中和相对固定的群体一起度过,要比在像旅行团一样的夏令营里到处打卡各种景点,更让家长放心。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更偏重于游玩旅游的夏令营相比,营地教育中的“教育”内容更能击中家长们的需求。营地教育拥有体验式教育的特征,更加侧重素质培养,因此能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教培机构转型新出路?家长担心成监管盲区
早在2018年,中国营地教育联盟发布的《中国营地教育行业报告》就曾预测,未来5~10年,营地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但真正让营地教育热度上升甚至火爆出圈的,还是在“双减”之后。一方面是家长的“刚需”推动,另一方面是大批教育培训机构急需寻求转型,而营地教育让不少机构看到了新的机会和可能,资本也随之涌来。
营地教育在国外已经属于成熟的市场项目,无论是从业者素质和服务标准,还是消费者对其价值的认知认可,都比较稳定。但在国内,营地教育的发展尚属初期,因此,在突然需求井喷之后,问题也随之显现。
《中国营地教育行业报告》显示,即使在国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营地教育的渗透率也只有约30%。国内超过70%的营地教育机构存在时间不足5年,超过50%的营地教育机构拥有1~2个营地。营地机构拥有3个以内的主要产品占比超过70%,两周以内的短期主力产品占比超过70%。
而根据新东方发布的《2019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白皮书》预计,泛游学与营地教育市场规模会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
但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专业做营地教育的机构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寻求转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和疫情下业务量非常不饱和的旅游公司,他们简单拼接出一个“旅游+教育”的混合产物,就以营地教育的旗号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服务品质良莠不齐。
“看似顺水推舟,但实则隔行如隔山。”一位已经从业近10年的营地机构负责人李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飞认为,在拼接资源的模式下,教培机构找客户和出老师,毕竟他们有现成的学生资源,而旅行社则负责安排行程食宿,相当于组织一个旅行团。但这样的模式很难满足专业的师资教练团队、科学的课程设计和项目安排、24小时安全保障和医疗服务、健康安全的食宿出行等,而这些都是营地教育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更让李飞担忧的是,营地教育的软硬件和人才都需要积累,可现在一下子冒出来很多所谓的营地教育项目,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老师、教练、领队大多是兼职,甚至就是做暑期工的在校大学生,做完散伙。不仅不专业,还有很多潜在风险。
而李飞对于教培机构转型营地教育不看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赚钱”。“营地教育看似万元起步的比比皆是,但其实利润率完全没办法跟做学科类的培训班相比。我们这批早期就进入的人,很多是因为情怀。”
米菲也表示,相信很多家长会和她一样,担心营地项目的饮食、出行安全,培训课程质量,尤其是对万一发生意外和特殊情况能不能得到有效及时处理,抱有顾虑。“毕竟是孩子独立参加的,家长不在身边。”她说。
作为家长,米菲说自己在为孩子挑选暑期项目的时候非常迷茫,夏令营、营地教育、游学、研学……各种名目特别多。“这些项目到底是参照一个培训班,还是参照一个旅行团,监管要求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毕竟和孩子相关,希望这些项目都能被相关部门纳入监管,不要成为监管盲区。”她说。
毕竟,若真是千亿市场,绝不可野蛮生长。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米菲、李飞为化名)
责编 | 郭霁瑶
版式 | 孙珍兰
学科教育考研(学科教育考研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