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考研(播音主持考研比较容易的大学)

播音主持考研,播音主持考研比较容易的大学

在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似乎人人都能做主播。而在大批量非科班网络“主播”崭露头角的同时,跨界主持人、AI智能主播等新生力量不断涌入。主播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媒介影响力是否因为数量而显著提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国家广播电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共有408家地级以上广播电视台、36家教育电视台和2106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再加上难以计数的网络媒体,数量之多也意味着播音主持的需求之广,但人员的泛滥直接导致主播的素质良莠不齐。正如“人人都会做饭,厨师仍然是个职业”一样,人人都有麦克风,才更加突显了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何为主持人?汪涵说“主”是头脑,“持”是技巧,“人”是情怀。拿掉“主”,去掉“持”,记住自己是一个“人”。吴宗宪说,主持人是一位厨师,不是一道菜。许戈辉说,主持人不是一个素人,要时刻把自己当成公众人物。等等,都是在说主持人要发挥引领作用,体现人文关怀。笔者所期待的并不只是高校的播音主持教育或播音科班生做出改变,而是立志成为主播的每一个有心人都需改变。泛主播化时代,所有从业者都应适应新型媒体,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实现主持人的人文意义和社会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声音传播者。

内容始终为王

无论传播媒介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维持受众的王道。如果说昨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媒体的责任就是在书写历史。那么,我们又会为历史留下些什么?互联网没有记忆,但我们要尽力留下自己的声音。

“主播”和“主持人”,一个“主”字体现了其自主性,但网络的泛主播化无形中拉低了整个行业的专业性和评价。专业播音员、主持人本身具备了“颜值+言值”的双重优势,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不仅要有自信、会说话的外在形式,更要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和人文关怀,做真实准确信息的提供者、优秀文化的推广者和良好品格的践行者。

例如,李子柒在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后成为YouTube上首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其视频对外的文化影响力不输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作的《水稻的一生》视频曾被央视点赞,引发了大量网友对于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思考。此外,“主播说联播”的尝试、丁真对甘孜发展的成功带动、“潮起岚山”等融媒体平台的不断努力都表明在抓住契机的同时,要努力提供优质内容,而这对“无不学”的播音博家来说,更是自我修养完善的必经之路。

坚守新闻属性

播音主持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性,基本属性才是艺术性。回顾中国的高校播音教育,大多源于新闻传播学或戏剧影视学的学科背景。直到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才从新闻系中分离出来,1994年起在新闻学专业下招收节目主持人方向第二学士学位班,1998年以前播音专业的学科门类一直隶属于新闻学。

齐越先生曾说:“播音员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这是播音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无论传播平台如何变化,传播方式如何多样,播音员主持人始终要明确自己“新闻人”的身份属性,这是播音主持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定位,也是这个行业最初成型的初心。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业态的日益更新确实会让人局促不安。然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播音员主持人“上”要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法规政策,“中”要分析内容中的人物、事件,准确把握主题主旨,“下”要体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广义的“备稿”过程中积聚情感,并依托熟练的语言技巧进行恰切的表达。不管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平台,都要牢固树立新闻人的理想,做有新闻素养的传媒人。如此,才能让声音发得出、传得远、留得住。

重塑传播形式

传统媒体时代,受制于知识水平、资金成本条件,媒体的门槛较高。但在当下,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成为新媒体传播网路的节点。门槛降低了,从业者激增,但他们不再以成为传播艺术的使者为己任,成为了具有“传播技巧”的“肉喇叭”。这也是这个时期,主播易出“爆款”却难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我们必须以一种人文的视角去审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自信、端庄、会说话似乎天然成为了优秀主持人的必备素养,但真正的自信源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内化于心的文化积淀。这也与之前说过的内容为王相呼应。而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也并非毫无价值,口语传播能力、识稿能力、采访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是播音主持的手艺,正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要学会扬长避短、一专多能,将之活用到新平台。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业者最先要适应的是学会自我营销。诸多网络大V的养成,除了优质内容的输出,还离不开成功的自我营销。网络传播的过程是一种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拟人际传播形态。播音主持除了面对现场的观众,还要面向未知的大多数,甚至包括未来的用户。平台不再象征着优势和地位,播音主持只有积聚了一定的传播势能,形成了全媒体影响力,才能作为频道(频率)、节目的形象代言人,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

同时,播音主持必须担负着引领者的责任,合理维护网络社群。传统媒体时代是“传者本位”,而新媒体虽为受众赋权,但没有改变大部分受众依然处于接收者的地位。算法推荐虽然让新媒体的信息更加个性化,也带来了价值缺失、“信息茧房”、内容低俗等问题。播音主持应转移到“受者本位”,以受众为中心。但关键是服务,而非迎合,要更善于引导和培养受众,提升其审美旨趣。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从业者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被泡沫喧嚣所蒙蔽误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鲁景超曾寄语播音系的毕业生,“你们都是花,你们不能是路边的野花,你们可以是雍容大气的牡丹花,可以是灵秀的水仙花,可以是清新的茉莉花,但绝对不能做路边的野花野草”。在泛主播化的时代,无论是科班出身的学生,还是有志于网络主播的从业者,都需要夯实专业基础。标准清楚的普通话语音、舒服有力的气息发声、富有感召力的播音创作水平、严密巧妙的口语表达能力、坚实的主持功底以及成熟的政治素养、文化学养和艺术修养始终是播音主持人才的立身之本。回首既往,正视当下,播音主持人既不能忘记传统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基本“手艺”,也不能脱离当下全媒体发展的新实际、新动态。正视新挑战、把握新机遇、顺应新时代,才是播音主持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路径。

(原文刊载自《美育》2021年第1期。闫利超,河北唐山,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口语传播。)

播音主持考研(播音主持考研比较容易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