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考什么(数学考研复试考什么)

考研复试考什么,数学考研复试考什么

到今天为止,绝大多数“考研党“都已经查到了自己的分数,对于初试的结果,真是有人喜也有人忧。

但无论如何,考研笔试的分数已成定局,但考试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是要赶紧收拾心情,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

那么这个阶段考研党应该做些什么呢?国家线还没有出,每到联系导师的时间,所以学生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询问排名,收集调剂信息,以及最重要的——准备复试。

复试“送命题”之“同学,你为什么挂科了?”

准备复试,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毕竟复试就和求职时的面试相差不多,光有临场反应能力是不够用的,因此一定要事先做好“演练”。

很多学生考研都是在毕业后受到社会的“毒打”,才幡然醒悟,决定靠考研一雪前耻,“逆天改命”的,因此这些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留下尴尬的一笔——“挂科”。

挂科总的来说对于毕业和求职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因为工作岗位上,学历和能力的比重是不相上下的,但如果到了研究生这样一个极致追求学术的领域,挂科就一定会被领出来“针对”。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要慌张,只要诚恳地回答就好,毕竟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而且你已经依靠努力获得了复试的“门票”,这证明你如今的实力已经达到“瑕不掩瑜”了。

而导师提问的初衷也不是为了揪着这一个过去的“轻狂”不放,只是为了考察你如今的态度,想看学生是否真的“改过自新”,因此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务必要展现出自己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生可以具体说明自己当时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没能复习好课程,但后来如何通过努力弥补错误,通过补考,这件事怎样让自己引以为戒,之后的考试如何转变态度,认真应对。

对专业要有独到思考,“两面”回答导师提问

除了“为什么挂科”这样的问题之外,导师们一般问的问题都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为什么跨专业啊,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啊,读研期间和毕业之后有什么规划啊?

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些都是可以预料到,可以准备的问题,只要好好准备,至少不会无话可说让面试场面彻底“尬”住,真正让学生们紧张的是一些导师随机问的问题。

未知的东西总是无法预判,也因此更加具有不确定性,但实际上学生只要考研期间有好好学习,肚子里东西够用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还是有两点是学生们需要提前积累的。

第一点就是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度思考。导师很喜欢问学生对于某一个概念是如何理解的,或者对于学科有什么见解。这时候再按照书上的答现成的东西,可能就不会得到太高分数了。

因为导师想要的不是学科的见解,而是学生自己的见解,导师想看学生对于学科的理解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因此学生需要对书上的知识进行深入解读,深入思考。

如果学生有心仪的导师,就可以将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在深入思考的时候引入与导师相近的观点,但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生搬硬套,反而会给导师留下“抖机灵”的不好印象。

第二点就是遇到随机问题,可以采用“两面”法回答,即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论述,这样问题回答得更加全面,在叙述上也更加有层次,显得考生逻辑性满分。

而且在回答这一类问题中,要善于举例,比如现在,笔者就拿一个常用问题“你读过哪些期刊?”为例,学生在列举期刊后,也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来论述。

很多学生可能认为,缺点论述是否过于“托大”了呢?实际上缺点可以不用说得那么具体,而说缺点的必要性就是,你列举的期刊,导师不一定喜欢。

如果恰巧导师不喜欢,学生却疯狂按头“安利”,导师心理上也会不太舒服。但在使用“两面”论证时,学生也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保持中立,杜绝个人偏见。

写在最后:

复试阶段的到来,证明考研的漫漫征途终于快要迎来尾声,这个时候恰恰是最紧张的。如果初试分数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在复试奋起直追。

而初试分数比较理想的学生也不要因此洋洋自得,毕竟初试分数很高,复试却被“黑马”们挤下岸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还是要稳住心态,脚踏实地的迎接最后的战场。

今日话题:你在考研复试时遇到过哪些“要命”的问题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研复试考什么(数学考研复试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