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考研,营养学考研学校
康文艺 教授
河南大学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主任
康文艺,二级教授,博导,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分别在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药用、食用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包括糖尿病、肝损伤、润肠通便、免疫增强、抗炎和抗耐药菌株的机制研究。目前,正在利用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结合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植物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食药总局保健食品专项、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河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和企业联合项目等33项;参与制订了螺旋藻、灵芝孢子粉等国家标准9项;通过与美国、新西兰、埃及的国际合作,建立了河南省精准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创新学科引智基地。
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高水平论文超过1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转让发明专利7件,出版专著2部。代表作发表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IF 11.413),Carbohydrate Polymers (IF 9.287),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IF 6.025), Frontiers in Nutrition (IF6.576)等高水平杂志,担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及多家杂志编委。2020年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7项。
报告题目
多组学和分析技术在食用菌精准营养作用挖掘中的应用
摘 要
食用菌作为传统中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良好的治疗与保健功能,在古代被称为“长生不老药”。随着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用菌现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同时,食用菌兼具保健、药用的功效,具有开发成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药品、化妆品的潜质。然而,目前,食用菌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我们团队从食用菌的作用机制阐述、功能发掘和功效成分鉴定三个方面出发,将多组学和分析技术成功应用到食用菌精准营养作用挖掘中。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阐明了秀珍菇、卵孢侧耳和金针菇在免疫增强、抗炎、减重等功能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作用靶点;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联用,成功分析了茯苓和牛樟芝降高尿酸和抗肝细胞癌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通过“谱效关系-成分敲出-质谱鉴定-药效”技术,明确了灵芝免疫调节功能的活性成分,并从中药整体观上,阐明了活性成分间的协同/拮抗关系。同时,我们利用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态学的关联分析技术阐明了食用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团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食用菌,多组学技术,肠道微生态,功能,功效成分,机制
编辑:袁艺;责编:张睿梅。 图片来自摄图网。
想查看之前发布的会议发言人简介及报告内容,请点击下方标题:
营养学考研(营养学考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