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考研(首都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

首都医科大学考研,首都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的十年,也是高举公益性旗帜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十年。健康报开设“这十年·医院前行”专栏,邀请医院管理者讲述十年来医院前行的改革故事。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

赵国光

作为新中国神经科学初创基地和人才培育的摇篮之一,自1958年建院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秉承“诚勤严精”的宣医精神,守正创新,知行合一,形成了以综合实力为主体、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十年磨砺,作为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的“双国家中心”,宣武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主动担当,打造“实力、创新、智慧、安全、人文”五位一体的“最强大脑”,迈上了新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双轮驱动 建设实力“大脑”

2016年金秋,独具神经学科特色及医学人文理念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宣武医院落成,致力于建设集国际神经科学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世界平台。

随着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的推进,2021年4月,宣武医院获批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至此,医院拥有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多个国家级平台。

在高质量建设“双国家中心”的过程中,宣武医院聚焦国家层面急需解决的,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全局性、先进性、应用性、关键性核心技术问题,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前沿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领军医学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应急和传染病救治、临床医学研究和转化、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应用、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发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省级医学高地。2021年年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落成,宣武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河北医大一院作为依托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后,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的神经疾病会诊中心、脑血管病中心、癫痫中心、脑认知中心相继成立,全面提升了当地神经学科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辐射并带动了周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22年以来,宣武医院河北医院门诊量增幅达40.48%,手术量增幅达14.22%。

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心脑血管共病、高龄外科围手术期和老年多重用药管理等方向,开展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预警与干预、精准诊治等研究;研发创新诊断、治疗方法与管理模式;成立了21个区域分中心,组建了24个专科专病联盟,涉及全国700多家单位;开展适宜技术培训187场,覆盖1379家医院。

科技领航 建设创新“大脑”

2021年12月22日,在宣武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为远在广西百色的一名脑出血患者实施了5G远程机器人手术。

自2019年1月成为国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牵头单位后,宣武医院积极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活检等,并拓展其临床应用,迄今为止,已完成脑内数十种疾病的精准诊疗。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县级医院的推广及应用,让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

在推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策略创新的赛道上,宣医人全速奔跑。医院紧扣“四个面向”要求,依托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创建了由记忆门诊、认知病房和实验室组成的“认知单元”诊疗模式,提高认知障碍疾病诊治水平,提升痴呆科学研究质量;成立了宣武—联影脑功能与分子影像联合实验室,开展重大神经疾病攻关与脑科学前瞻研究,构建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体系;建立了高水平研究型病房,聚焦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精准医疗,以“基因—细胞—动物—临床”模式推进科研转化;打通了从研究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立市属医院第一家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已完成帕金森诊断技术、缺血适应训练仪、老年痴呆试剂盒等专利技术产品的发明专利转让。

数字驱动 建设智慧“大脑”

2018年,“重拾行走计划”项目落户宣武医院。作为亚洲首个引入全球性脑机接口最高水平技术的机构,宣武医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建立了脑卒中超早期功能重建单元,将传统治疗方案与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为发病24小时内的患者实施可耐受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康复措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年来,宣武医院聚焦智慧医院建设,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与医疗服务资源深度结合,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率先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是北京市首家实现药品配送到家并支持医保实时结算的医疗机构;获批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国家互联网﹢移动卒中救治联盟、互联网﹢国家心脑血管病联防共治中心等平台,开展远程疑难病症会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活动,形成互联网﹢大数据﹢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嘱审核专家系统,实现智慧药学;持续扩大互联网医疗的应用范围,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14个神经疾病大数据与智慧医疗中心,实现智慧医疗。

生命至上 建设安全“大脑”

2018年,宣武医院基于“问题为导向、全员参与、全程控制、持续改进”的脑卒中防治管理模式和实践,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

医院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核心,建立专业化卒中诊断及治疗团队,进行诊治流程再造,从以医生为中心的“串联式”就诊模式转换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并联式”卒中绿色通道模式;研发了多学科会诊系统,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在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关键时刻做到“一呼百应”。十年来,医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急诊接诊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中位数从100分钟缩短到27分钟,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数量由每年50例增加到500余例。

医院持续完善包括神内、神外、心脏、内分泌、超声、影像、康复、重症和健康管理在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智慧化与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患者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一站式”诊疗服务和联合查房、病例讨论等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针对高龄外科患者,探索跨学科诊疗模式和综合评估,创新高龄外科围手术期临床诊治方案。推动诊疗资源有效整合,建立疑难病症综合讨论例会制度,提升疑难病症综合诊治及危重症救治能力。

人民至上 建设人文“大脑”

宣武医院始终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持续开展援外医疗、对口支援等工作,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救援任务。勇担使命,肩负雄安宣武医院建设,其总体功能定位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学中心”,对新区医疗体系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也是新区医疗健康信息化的试验田、集成地和新区智慧医疗的展示窗口。

医院秉承“扶伤济世,精勤修业”的办院宗旨,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保持“A﹢”水平;近五年,在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始终在第一梯队,累计4次获得第一名。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站在新时代,宣武医院将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以创新为牵引,努力为患者提供有品质、有温度、全方位、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 赵国光

策划:王乐民 张灿灿

编辑:徐秉楠 肖薇

校对:于梦非

审核:马杨 闫龑

首都医科大学考研(首都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