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待遇)

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待遇
  4.了解机构优势  对于很多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大家其实都特别想要找优秀的老师带领,所以大家在网上搜索网课的时候,都会搜一下有没有推荐的老师,其实每一个学科都有比较厉害的老师,优秀的老师,不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于知识点有独特的理解,整个课堂生动有趣,能够通过自己特殊的技巧,把这些知识点讲解的特别细致,无论是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是二战的同学们,都能够迅速理解,而且能够记忆深刻。所以这些优秀老师的课程才特别受欢迎,大家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时候,可以找有名师资源的机构。

近年来,我国烯烃产业链高速发展,尤其自2019年我国首次对民营企业开放大型炼化项目以来,大炼化项目迎来爆发式发展,带动乙烯、丙烯等烯烃产能持续扩张。但是,在烯烃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烯烃下游应用造成了较大影响。比如:易造成催化剂失活,易污染环境,同时对下游产品的生产质量甚至产品聚合性能均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烯烃需要经过吸附净化等一系列预处理手段。但是,先进的吸附净化工艺技术往往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制约了我国炼化行业发展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一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先后崛起,在催化剂、吸附剂等方面不断进取探索,屡屡打破国外垄断,为国内炼化企业提供自主生产技术,帮助企业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王鹏飞,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王鹏飞深耕净化领域多年,形成了一套超前的发展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沿思维,绿强新材料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创新自主生产技术,并得到国内众多炼化行业巨头的认可,实现了企业自身壮大、助力客户发展和推动行业进步的多方共赢。

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飞

成绩瞩目:以自主创新实现业绩逆袭

上海绿强是由上海化工研究院于2007年投资成立的一家国有高新科技企业。2010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主要围绕分子筛、吸附剂及催化剂展开,从事上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工作。

公司成立初期,仅为业内一些国有企业提供国产化替代服务,业务规模较小。直到大型炼化项目向民营放开,大炼化项目纷纷崛起,绿强新材料的产品也开始大量涌入这些民营大炼化项目,公司由此开始迅猛发展,业绩持续激增。历经十余年发展,公司营业额已从成立初期的600余万元一路增长到去年的2.5亿元。客户范围几乎覆盖业内所有大型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神华、中煤、宁煤等国有企业,以及恒力石化、东华能源、浙江石化及卫星石化等业内领先民营企业。

谈及绿强新材料在短短10余年间取得瞩目成就的原因,王鹏飞认为,这源自公司正确地选择了一条国产化替代之路。公司在主营业务烯烃的吸附净化方面,对标世界顶尖化工公司,实现多种脱水剂、水解剂、吸附剂等的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应用于上述各大炼化企业生产装置当中。公司也凭借这些创新入选2021年工信部评选的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入选第二批第一年重点“小巨人”企业。

“绿强公司拥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化经验,是一个集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王鹏飞告诉记者,公司曾承担、参与过多项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项目2项、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1项、市区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多领域技术开发项目。此外,绿强新材料还作为全国分子筛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主持制修订了10项分子筛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

“公司成立10余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始终保持快速增长。近10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0%,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65%。在疫情大环境下仍实现高质量发展。”王鹏飞向记者透露,尽管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绿强新材料今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再度实现业绩的逆势上扬。

国产化替代:让中国化企掌握更多“议价权”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绿强新材料的核心产品是世界领先的吸附剂。以PDH装置为例,目前PDH装置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国外公司的Oleflex移动床工艺,此外还有一小部分装置采用Novolen固定床工艺以及我国自主开发的流化床工艺。王鹏飞告诉记者,绿强新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产品目前已可以覆盖国外知名公司除催化剂以外的全部吸附净化产品。此外,公司还为国产的流化床工艺提供了相关技术包。

记者了解到,绿强新材料是国内首个实现脱硫脱水剂国产化替代的公司,公司自主脱硫脱水剂于2020年9月正式在PDH装置上试运行。在装置稳定运行两年多以后的今天,该产品已获得国内企业的普遍认可,产品销售量出现大幅攀升。王鹏飞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获得了多套PDH装置的采购订单,因为该产品在PDH装置当中用量巨大,因此绿强新材料脱硫脱水剂的销售量仅在今年一年就有大幅增长。

随着公司技术水平的不断积累,逐渐和一些国际著名化工企业形成了业务竞争。“在实现国产化替代之前,烯烃产业链中间体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国内的生产企业往往要在采购成本方面‘吃大亏’。” 王鹏飞回忆说,我国曾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采购外企相关产品, 对方要价30万元/吨,该企业便找到绿强新材料寻求合作,公司销售人员表示该产品可以自主生产,仅凭借这样一句话,直接使国外公司将售价降至16万元/吨,一单总共可节约1000余万元。王鹏飞表示,这就是绿强新材料始终坚定走国产化替代之路的意义,能够让我国化工企业在与外企合作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真金白银地节省下采购成本。

据介绍,绿强新材料目前已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产品,在性能和品质方面与国外产品没有差距。国庆节前,绿强新材料还为宝钢集团供应了自主创新的有机硫水解催化剂。该产品所应用的装置对二氧化硫水解的要求很高,宝钢经多方调研最终选定绿强新材料的产品。目前装置已开车运行,各项数据均优于先期设想。

前瞻性布局:探索“成型前置化”概念

在吸附净化领域深耕多年,实现了多种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如今,绿强新材料依然在净化赛道上加速冲刺,致力于缩短与世界巨头的差距。王鹏飞表示,未来绿强新材料的发展目标是在更核心的一些催化剂、吸附剂产品方面加大追赶的步伐。

“目前一些国外顶尖公司在成型工艺方面掀起了新的革命,国内企业仅仅通过模仿产品已无法实现替代。”

王鹏飞很早就看到了这种世界巨头的革新方向。早在2016年他便提出“成型前置化”的概念,即在做合成的时候就要考虑最终成型的问题。“国外的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技术发展的时间很短,要追赶的东西很多。”王鹏飞认为,目前行业对很多世界巨头的理念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未来绿强新材料将围绕这些前沿思路方面加大追赶的力度。“我们目前已经真正掌握了一些关键的成型技术。近年来,绿强新材料不断开发出创新产品,并能够快速进入市场,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致力于通过5到10年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在催化、吸附领域与国际巨头的差距。”王鹏飞表示。

宏伟蓝图:做中国优秀的中间体企业

为了尽快追赶国际巨头的步伐,王鹏飞认为绿强新材料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建立一个新的产业基地。“我们的困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能不足。”王鹏飞谈到,公司的生产订单常常排到两个月以后,目前公司正在寻求与资本市场进行合作,建立一个产业基地以释放产能。据了解,该公司目前正在初步探索在科创板上市,正在筹备相关方案。

“我这一辈子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提到分子筛技术和产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绿强新材料‘做得还行’,就不错了。” 王鹏飞由衷说道。

而作为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子筛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鹏飞还谈到了对分子筛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他表示,在节能方面,目前的首要研究方向是将焙烧段的热量引到干燥段,从而实现规模化节能;在VOCs处理方面,主要的方向是疏水分子筛,在此方面我国产品与国际领先产品仍存有差距;在具体产品方面,王鹏飞看好分子筛蜂窝和分子筛膜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后者。据介绍,目前唯一产业化的产品就是A型膜,但该产品与日本产品之间的质量差距较大。

此外,王鹏飞还谈到,分子筛在精细化工产业当中大有可为。但是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在技术等方面,无论是与国内的大化工行业相比,还是与外国的精细化工产业相比,发展的水平均显逊色。不过,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王鹏飞认为,这些说明我国精细化工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分子筛等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和市场助力。(赵晓飞)

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