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保委:“考公考研热”的背后 培训机构猫腻多|毕业生
央广网南京6月16日消息(见习记者王纪民 通讯员徐悦)近年来,考公与考研成了毕业生的两大重要选择。随着“考公热”和“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相关教培市场的火爆。但是同时虚假宣传、鼓励学员贷款、售后维权难等问题也频频发生。6月16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考公考研教育培训消费调查报告。
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体察员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包含中公教育、华图教育、文都考研、海文考研等11家考公考研机构。据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部分机构诱导学员贷款,或存在信用风险
线上问卷显示,40.2%的被访者认为存在诱导行为。线下体察时,中公和研途两个机构的销售人员向体察员主动推销消费贷款或者分期服务。体察中,中公教育的销售人员会使用“0元学”或是“0元惠学”等宣传用语吸引消费者,并多次强调此优惠活动“一年一次”或者是“在优惠最后一天”。
体察员在线下体察时发现,金融机构与培训机构关于贷款业务的退款等问题通常没有明确的细则,培训机构和消费者的协议中也没有培训贷款的事项约定。对于类似于培训机构“0元学”类的项目,由于涉及机构承诺“未达到培训目标即可全额退款”,还贷问题就更为复杂。通常消费者的还款期限已经届至,但是机构的退费流程还未走完。
部分培训机构服务质量存在问题,与宣传不符
教材的准确无误是保障消费者实现培训目的的重要因素,在体察中发现,新文道考研教材存在多处内容错误情况。从江苏省消保委接到的投诉来看,考公考研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辅材料存在错误并不罕见。此外,中政教育和新文道考研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情况,海文考研服务不到位。从投诉及处理情况看,部分机构还存在授课教师资质与宣传不符,实际上课人数超过约定的上限,未履行合同中承诺的督学、定期模考、专家一对一辅导等服务。
退费流程繁琐,培训机构推诿责任
从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来看,38.9%的被访者表示有过退费经历,其中81.1%的被访者表示退费时遇到机构利用合同条款,不合理扣费或拒绝退费。其中中公教育完成退款行为的时间超过合同约定的30-45个工作日;海文教育在退费过程中一再推诿,退费时间花费最长近半年。从投诉及处理情况看,在退费过程中消费者经常遭遇工作人员失联、机构之间推诿责任的情况,导致退费困难重重。
不提供书面协议是常态,部分机构协议不一致
体察过程中,体察员发现,8家机构在消费者报名阶段性课程时,不提供书面的培训协议,分别是中政、中公、文都、华图、粉笔、新文道、文政和天策。售课人员提供的协议和签署的电子协议两版协议之间差异较大,但是在签署协议时销售人员并没有明确提示。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应当强化教培企业责任,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收费经营模式,保障退费通畅;完善监督管理模式,维护消费安全。此外,建议消费者在报名前要了解机构信誉、消费者评价、机构资质等信息,尽可能选择信誉好、评价相对好、价格适中的机构进行报名;要仔细研读合同,避免霸王条款、细节条款不合理情况发生,另外建议谨慎选择不签署合同的机构。对于有贷款需求的消费者,在签署贷款协议前,要从机构和贷款银行多方了解协议具体内容,避免后期因责任划分不清,有损个人征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