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学校考研压分?

为什么会有学校考研压分?

考研学校压不压分,尊不尊重一志愿,有时从其公布的报考考生专业课成绩可窥一斑。

怎样分辨考研院校是否压分,咱们先来看一个曾经压分到极致的例子吧——前年冲上热搜的某夏大学,看看有多夸张:它的《中国文学》专业课出现很多个位数得分甚至0分。从网上流出的这些《中国文学》专业课分数表可以看出,得分都很低,可能几个人的分数加一起都过不了B区分数线。

这是流传出来的《中国文学》专业课试题,全是主观题。经常考试的同学们都知道,主观题不像客观题选择题那样,A就是A、B就是B,答对了给分、答错了0分。影响主观题得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评分老师的主观因素。

由于专业课得分太过辣眼睛,某夏大学一下子就火了,还有传统上不保护一志愿,只青睐名校调剂生的兰州大学、广西大学也是声名在外。

那这些院校为啥要压分?就是为了接收调剂生。是否歧视第一学历,考研初试是否压分,完全看学校,有的学校就喜欢本科211、985的或是报考211、985需要调剂的考生,对于一志愿报考自己学校或是出身双非二本三本的同学一百个不待见。

那么,怎样判断学校是否保护一志愿、不压分呢?一般来说,院校“保护一志愿”的表现如下:

1、在一志愿考生满足复试比例(一般为1:1.2或1:1.5)的情况下不接受调剂。

2、一志愿复试及录取优先于调剂考生,即一志愿先进行复试及录取工作,然后再进行调剂考生复试录取工作;或者一志愿与调剂考生同时复试,一志愿优先进行排名及录取,然后再对调剂考生进行排名和录取。

作为考研过来人,备考时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就为了多考一点分数。如果被学校故意压分连分数线都过不了,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那种怨和恨,都难以用语言形容。

所以,考研选择学校时如果不太符合这类学校的预期,还是早早避开为好。其实越是好学校对考生越公平、越不歧视出身双非院校的考生,反而是一些实力稍弱的学校对考生的第一学历百般挑剔。

所以,择校真是备考前期的“头等大事”,半点马虎不得。可以看下研招网发布的调剂信息,如果该学校专业每年都需调剂并且好几批次调剂,一般都是招不满的,相对来说较冷门、竞争不是非常激烈,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只盯着名校调剂考生却一志愿压分的传统调剂院校(比如某州大学、某西大学、某夏大学等等);

在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方网站有报考要求、录取名单等等,有的学校还公布报录比啥的,如果一个专业只招一两个人,那就别凑热闹了;

还有各省的非省会城市高校,相对来说比省会城市知名度小,但未名专业实力就差,如果往年报考人数较少,也是可以考虑下的。

要多搜集考研相关信息,比如目标学校官网、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先了解下考试科目,然后对专业和学校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