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电子版)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电子版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出自一部电影作品的台词,从它被创造之初,就受着人们的喜爱又或是被备受鼓舞,它的震耳欲聋响彻人间,

激励着不少的人为了改变命运而努力奋斗着,就像是两千多年前陈胜吴广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当我们纵观这两千多年以来所有皇亲贵戚,我们不免会有些失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已然变更成一个问句,当历史的车轮行驶到当今,现实的生活中真的会像“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般激情且浪漫吗?

其实答案早已有人公之于世——“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而回答问题的这个人就是圣人孔子,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

不仅如此,人的一生还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般,就像是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一众心理学家的心理性欲阶段社会阶段一样,

每到一个阶段都应当成长并达到不同的境界,类如性欲阶段的口唇肛门性器潜伏生殖五大发展历程。

孔子对于成长阶段的思考,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同样它对于现代人的成长发展仍有独特的价值。

其中“四十而不惑”的就拥有着深刻的内涵,因为“不惑”几乎可以奠定一个人后半生的生活基调,用最直白的话来解释就是人到了四十岁的年纪,就应该信命,不能再对命数有过多且纷杂的质疑和要求。

为什么说“不惑”的年纪应该是四十,而不是五十又或者是其他呢?因为在人生历程上,绝大部分的人初次进入到社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在四十岁的年纪时,不仅已经拥有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在身,而且此时的人已然花费了二十年的光阴去游历社会,感受生命,此时的你是富贵还是贫贱基本也有了结果。

命运是不变的,就像有的人出身即在罗马;有的人与他人拥有相差无几的条件,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生的差距却变得越来越明显。

有的人即便家境普通也不努力,但依然在生命中的某一刻被突然改变;

子夏曾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的命数,自第一声啼哭的初禀天地之气开始,就已然确定,即便个人付出了所谓的奋斗与努力,

还是遇到了所谓的贵人相助或是挑战机遇,这些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组成下的不变的命运。

在其“不惑”中的信命,无疑看上去是最玄乎的,甚至如同迷信一般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在其所谓迷信的“命运”背后,却蕴含着属于中国独有的智慧体系——命理学,既是“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生辰八字……”。

这些看上去似乎同样玄之又玄的理论,之所以没有被历史的淘洗中被摒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同样以这些理论为运行根本的还有中医的存在,尽管没办法用科学逻辑去论证,但不可否认中医确实能够救人生死。

此外科学的逻辑论证或公式是理论就印刻了真实的反映这个世界,这样看似有理有据的话语实际上却显得有些荒唐,

因为当一种思想成为除了本身以外不再承认其他存在的时候,它显然显然某种极端,而这种极端无异于最初的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

如果人类世界就如同,饲养者在每天早上都会准时的给鸡投下饲料,那么久而久之在鸡的世界里,“早上某一时刻会天降饲料”已然是有逻辑的科学理论。

因此命运尽管没有现代科学逻辑论证,但着并不妨碍它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中国的命理学其实也并不孤单,因为在心理学的潜意识概念同样具有类似的特质。

如果非要用科学一些的理论来解释命运的存在,那一定是弗洛伊德笔下的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共同组成。

在其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塑造着个体的人格特点以及行为模式,而一个人的人格行为模式又几乎决定命运的道路。

另外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进一步补充了命运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就像是荣格曾说过“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如果真的有命运的存在,是不是就意味着能够找算命先生或是塔罗牌等方法算出来,答案显然不能的,因为命运的存在是“悟”出来的,是靠自己对过去以往的生活经历的深刻体验与把握。

而所谓“信命”的含义,并不是不去努力和直接摆烂人生,信命既是孔子所说的:“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既避免出现潜意识的相互冲突,也是我们常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富贵不能淫”。

面对当下的人生我们要以一个豁达的态度去承认当下,不要被平穷或是权贵所困惑,只有如此,才能够把人生活出最本来的意义。

#心理学#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