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容不下小镇做题家?今天我来现身说法下!

  点击卡片,关注毯叔看更多好文

  前几天参加公司面试,遇到一个特别优秀的年轻人。

  能力素质和学历背景都很不错,也很符合我们公司的招聘要求。

  面试最后,我照例问他:“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么?”

  他想了半天,红着脸小声问我:

  “老师,我就是一个小镇做题家,我这样的人,有机会进金融圈么?进金融圈以后,有发展前景么?”

  这个问题问得我瞬间一懵,想不出个所以然,小镇做题家和进金融圈有什么关联性么?

  但联想到近期关于小镇做题家的又一轮热议,我终于明白了他的顾虑。

  简单说说,到底什么是小镇做题家?

  大概就是那些出生在农村乡镇,擅长做题,擅长应试,凭借做题成绩考上不错的大学,但在家境,思维,眼界和社交能力上,都不如大城市学子的一群人。

  本来这个概念,开始只是985、211的小镇学子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暗号”,结果这阵子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了条件优厚的城市人用来嘲讽这群人的重要标签。

  而为什么这位同学会有这种担心,认为“金融圈容不下小镇做题家”,其实都是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言论蒙蔽了双眼,磨灭了信心。

  图源:网络

  金融圈容不下小镇做题家么?我看未必。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严格地说,我不算出生小镇,但也是来自东北的小城市。而我小时候的东北,在很多方面的闭塞和压抑程度,恐怕还不如一些南方的小镇。

  从小到大,我被父母和老师灌输的观点只有一个,读书改变命运,想比父母走的更高更远,就只能靠拼命读书。

  而我父母当时最开明和有远见的一点,是他们告诉我一定要离开东北,去北京、去上海,去一线城市发展。

  所以读书的12年,我现在回忆起来,都是灰色的,高中的时候我在郊区住校,每天过着早6晚10的刷题生活,每周只有半天的放风时间。

  图源:网络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去了北京,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刚从小城市到大城市,那种自卑、不安、小心翼翼的感受,我真的太有感受了。

  无论是你是否承认,你周围同学里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孩子,无论是成绩,还是综合素质,甚至是颜值都比你高出太多,而你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去追赶。

  那时候还没有“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汇,如果有,我一定代入感强烈。

  后来我从哪里逐渐找到了存在感和自信呢?

  一个是实习,一个是唱歌。

  对,我发现上了大学我根本没法在学习上再去硬拼,就算我付出百分努力,班级里还有更多比我更精通做题的小镇做题家。

  我必须要走一条差异化路线。

  金融圈注重实习,所以我从大二起就开始在各种金融机构实习,找寻自己的方向。

  后来哪怕考了两年研究生,比别人晚毕业一年,我的实习经历还是比大部分人都丰富和专业。

  另外,凭着对唱歌的热爱和小擅长,我开始参加很多学校、院系的歌唱比赛,拿到了点小名次,也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的,我感觉自己身上的紧绷感和自卑感逐渐褪去了。

  图源:网络

  研究生毕业求职时,也有很多人和我说,金融圈找工作靠关系,拼资源,没人脉没推荐,根本拿不到offer。

  但听说这些又能怎样呢?

  我的家庭,我的出身就是我的人生底色,我根本改变不了的。就算我什么也没有,我也必须去闯一闯试一试。

  结果怎么着?

  我真的闯出来了。一口气拿到了将近10个offer,然后选择了一家能解决户口,各方面都满意的金融机构顺利入职。

  再然后,就有了我在金融圈一路拼一路往上走的这些经历。

  没靠父母,没靠任何人,就凭着自己的韧性,拼搏和不服输的力量,走到了现在。

  算一算,也将近15年了。

  这些年,我从不避讳和别人谈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出身,自己做题家的身份,对我来说,“小镇做题家”非但不是污点,反而是一种勋章。

  因为,靠自己改变命运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

  说实话,进入金融圈这么多年,也还是总有人问我,金融圈是不是拼关系,是不是有人靠关系靠资源,找到了工作。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和任何一个圈子一样。

  那你要问我这样的人占比多少?我非常肯定地给你答复,不超过10%。

  因为整个金融圈,其实是个非常广阔的行业,细化的话,可以分为银行管理、保险、信用管理、证券等很多分支。

  在这些分支里,除非你是做销售或项目承揽,这一类带有销售和客户拓展性质的职位,对于家庭关系和人脉资源的倚仗,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可如果你是做交易员、投行、行业研究员、量化分析员、投资策略师、基金经理的……你的家庭背景根本帮不上忙。

  因为这些岗位需要的从来不是资源型员工,而是秃头型员工。

  过硬的文凭,优秀的能力,以及持续的努力,这些烙在小镇做题家骨子里的东西,都比你爹是谁重要的多。

  图源:网络

  咱们抛去金融圈被妖魔化的表面,真正去看看金融圈和小镇做题家的兼容性,你就会发现,金融圈不仅不会容不下小镇做题家,反而是一个盛产小镇做题家,也能给小镇做题家信心和改变的地方。

  比如大家之前一直调侃的“基金经理都是各地高考状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

  图源:网络

  它充分证明了金融圈不看别的,只要你奋发学习,考上好大学,学了高分专业,就能够不靠任何人不靠任何背景进入头部公司,掌握更核心的技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还有我周围的同事里,有很多都来自赤贫的山区,穷苦的乡镇,都经历过做题的痛苦时光,然后以微乎其微的几率杀出了重围,到现在靠自己,在一线城市成功立足,甚至有房有车,过上了不比任何一个一线土著差的生活。

  有时候,大家在一起吃饭,也会聊起回乡感受,很多同事都会笑着调侃回乡的马车把人颠晕,没暖气的村里房子寒冷刺骨,但都坦坦荡荡,光明正大,没有一丝的自卑和怯懦。

  因为时至今日大家都明白,如果出身是你改不掉的人生底色,与其抱怨吐槽,不如去改变更多你能够改变的,给自己的人生多添点色彩。

  比如进入金融圈,尽快改善家庭财富状况,增加自己的原始积累,在很大程度上给自己的人生加个杠杆。这些都是小镇做题家们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奋斗效率的机会。

  其实走在人群里,我总是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谁是小镇做题家。

  比如那些疯狂鸡娃的家长,其中有许多,就曾是被高考改变了命运的小镇青年。即使深知如今进了一流大学也不保证一帆风顺,他们也不会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因为这一条,是他们亲身验证过,真正走得通的生存之道

  又比如在同一个公司里,一群年轻人中总有一两个是在一声不吭默默发力的——他们的报告准备得最用心,很懂办公室的权力动向,一边和大家吐槽996一边加了最多的班。他们不是“绿茶婊”,他们只是比别人更需要生存机会。

  要留下来、要赚更多钱、要过的更好,要让下一代有更高的起点,这些都是刻在小镇做题家骨子里的烙印。

  回到“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本身,我们其实可以解构出它的三个指标:

  家庭出身、应试能力、其他能力(包括视野、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镇做题家”们可能就是一群第一、第三个指标得分较低,但“应试能力”这个指标得分很高的人。

  家庭出身是一个人生来无法改变的,而在当下的语境里,第三个指标又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的帮助,这也是很多人颇感无奈的原因。

  图源:网络

  但唯有第二个指标——应试,是每个出身平凡的普通人凭自己,能够死死攥紧的机会。

  无论你是不分昼夜地苦读,还是百炼成钢地探索,这背后所代表的,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志气、果敢和自强不息。

  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国家现在最缺少,也最应该被尊重和提倡的品质么?

  所以,哪有什么金融圈容不下小镇做题家,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时代,这都是一种被容纳甚至视作榜样的力量。

  图源:网络

  反过来,对于每一个小镇做题家而言,千万不要因为羡慕大城市的同龄人,而迷失掉自己的价值。

  想想看,正是因为你具备了小镇做题家典型的成事优势,比如吃苦耐劳、自强自立、朴实务实、独立自主、决不放弃,你才成为了现在的你,你才得到了现在的一切。

  假如换一个环境重头再来,你可能根本做不到今天的你。

  所以,外界的声音要听,但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你要记得一个永恒的人生准则:

  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哪里容不下谁,只要你对自己足够认可,天大地大,人生辽阔。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

  当然,小镇做题家们的担心我也理解,其实很多人的惧怕都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具体的方法,更没人能在求职的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点。

  我自己也是做题家一路走过来的,在金融圈打拼近15年,曾经的我也和你们一样,来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学校,奋发努力,却找不到任何使劲的方向。后来也是不断踩坑,不断实践,不断复盘,终于进入了金融圈。

  这些年我跳槽过3次,做过大平台,也做过中型平台,做过买方,也做过卖方,涉及多项金融业务。现在带团队,主要做管理,可以算在这个内卷的圈子有了一席之地。

  所以,你们所经历的一些,我都经历过,也都闯关过,并且拿到了结果,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金融求职方法论。

  正因如此,我才更希望能把这条可遵循的路径明明白白告诉你,切实帮助到你。

  比如:

  金融圈的职业分类都有哪些?

  热门岗位的薪酬和职业路径是什么?

  未来5年金融圈最有前景的工作是什么?

  高效达成求职目标的五个关键步骤如何做等等。

  如果你想了解金融圈更多求职真相,提升金融求职的成功率,或者深化对金融圈的认知,我都强烈建议你参加我的《毯叔独家金融求职从0到1系统方法课》。

  用7天时间,扫清金融求职的迷雾,站稳金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