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战的同学,大部分开学进入了大四,也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毕业生们将面临着考研/考公/找工作的人生选择。
受“口罩”影响,最近这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同学走上了考公or考研的道路。
还有一部分同学,既没有做好完完全全考研的准备,也挂念着考公,因此选择了两手准备:一边考研一边考公。
也许你也有如下疑问:
究竟是考公还是考公?
考公和考研可以同时准备吗?
读研后还要考公务员,那还有必要浪费三年读研吗?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考公那些事儿,并总结了部分进体制内几率较大的高校!
▲ 近两年国考职位类别数据统计
超30%进体制内
这些高校特别适合考公!
这是一份根据部分双一流高校公开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整理的数据(含2019届、2020届)。
△图为:部分双一流高校党政机关单位就业比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 大部分高校的总体党政机关就业比例均在10%以下。其中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这四所高校的比例超过20%。
②理工类高校较少,语言、政法、综合、师范等偏人文社科的高校毕业生总体进入机关工作占比更多。这是因为人文社科类专业岗位招录人数多,且语言、政法、财经类高校,与部分党政机关属于直接对口就业。
③大部分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就职机关占比更多,优势更大。如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外交学院的硕士群体中均有超过20%的学生就职机关。
人生抉择:考研or考公?
先来看一下过来人的经验——
听我的话!一定要选择公务员!
研究生可以工作三年以后读一个在职的,反正国家都是认可的。但是现在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等你研究生毕业说不定就更难了。
我自己就有这个体会,当时我就是读了两个硕士,还在国外工作了两年签证到期回国的,才发现由于水涨船高。当年本科学历要求的位置,五年以后都变成要求硕士了。
所以说早把位置占上还是有利的,现在很多单位都在收编,你要是晚了的话,最后可能连编制都没有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我同时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通过的电话通知,我选择了研究生。
因为我太了解自己了,对于我来讲,结束了2年的校园生活后,还有机会步入职场,不论是公务员还是其他单位。而我如果离开校园,这辈子怕是再没有机会回去了。
另外,研究生期间还提供助教实习岗位和每个月的研究生补助。读研对于我不仅不会带来经济压力,毕业之后无论我走那条路,研究生的身份都会是非常好的踏板。
分享两个例子吧:
朋友A:本科211毕业,历史专业,研究生和公务员同时考上。姑娘是一个典型的学术型人才,听了家人劝说,去了公务员。工作一年不到,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历史研究,不喜欢体制内的氛围,还没转正就取消录用,再次考研,上岸某985,沉溺于学术不能自拔。
朋友B:本科211毕业,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和公务员考上,并且考上的还是某省公安厅岗位,据说这个单位已经多年没招人,机会难得。听了家人的劝说,选择公务员上岸,现在单位混的风生水起,技术骨干。
当然不同人不同情况,大家千万不要跟风盲从,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两手准备
如何平衡考研和考公?
在考研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同学既在认真准备考研,也挂念着考公,两者同时复习可行吗?
咱们先来区分一下考公与考研的不同:
① 难度不同
相对来说,考公的难度比考研大。据统计省考竞争比平均27:1,而考研只有4:1。
以下是近5年(2017-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和报名人数等数据。这个报录比激烈程度远高于热门名校的大牛专业了。
② 考试内容不同
考研除跨专业的考生外,与大学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挂钩,有基础的同学考研更轻松。而公务员考试与本科所学无关,能考上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运气。
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申论》。其中在行测科目的题型设置上主要包括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考研初试共4科,一般为政治+英语+2门专业课或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
③ 复习周期不同
考研需要花费的时间往往多于考公,一般来说考公可以三个月上岸,但考研需要一年的时间准备。
但如果是选择报考本校/冷门学校专业,报考的公务员岗位也较偏僻冷门,那同时复习并同时进面的几率其实并不小;若都是热门专业和岗位,同时准备只会耗尽心力而很可能无所得。
友情提醒
比较下来,考研和考公基本上没有时间冲撞,难度基本平衡,都考验足够的实力和一定的运气。
但考研还有一定的调剂机会,而考公调剂的机会则相对来说更少一些。
所以建议有这个想法的同学一定要思考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考公更适合喜欢安稳、按部就班生活的同学,考研则适合对学术有自己的执着追求的人。
而且,考研考公其实都是围城,没有哪一种选择是完全如我们当初期盼的,最好的办法是降低期待值,选择最稳妥最有兴趣的。
过程虽然很艰难,可是总有拼搏后上岸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