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备考学问多,成功上岸的学长告诉你:这3个坑不要踩

  我国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千万。社会能够容纳的毕业生数量有限,那同学们也会好奇,那么多毕业生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很多企业招工还困难呢?

  毕业生数量是不少,但同学们对于未来的规划,并不全是流向社会找工作。每年考研会消耗掉一部分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考公。

  考公的难度不比考研低,甚至和高考一样,需要专门复习。也有很多机构带着学生学习,那那些准备自学的同学们,要注意这几种复习方式,不要踩雷。

  考公备考学问多,成功上岸学长告诉你:这3个坑不要踩

  一:意识流复习

  这部分的考生属于心血来潮,心血来潮,想学习的时候,一天恨不得学12个小时。不想学习的时候,出去玩个3,5天,一眼书都不看。

  这种情况看起来努力的时候很努力,潇洒的时候很潇洒,但并不容易出成绩。考公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比偶尔拼命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坚持。

  所以在备考之前,针对自己需要训练的考题,和需要背的题目,做一个合理且详细的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即使有时候没有办法跟上复习进度,也能及时调整。

  二:打算以量取胜

  在准备复习之前,买了一大堆的复习资料,参考书,看起来好像可以开班授课了。其实这样是没必要的,复习是以质量优先,不是以量取胜。

  即使报名了培训机构,也不要想着把所有的课程都听了。培训机构的课程是分类型的,有的适合没有基础的学生,有的适合二战三战的,不要浪费自己时间。

  网上有些课程是有些迷惑的,有的老师是真的有名气,有的是营销来的。如果靠着自己去听去鉴别,那几乎不可能。

  多寻找一下,成功上岸的考生。看看有经验人的参考意见,有时候过来人的嘟囔,不一定是炫耀,虚心点,也许是忠告。

  三:理论和实践分不清楚

  听课和做题相辅相成,有学生觉得刷题是提升成绩的关键,于是一直在做题,各种刷题。对于理论知识,很是缺乏。

  这样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后期拼命刷题,但成绩就是提升不上去,这就是理论知识缺乏的原因。

  还有同学喜欢听课,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并不喜欢做题。这样做的后果会更严重,即使有再丰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经验,成绩会更差。

  两者相辅相成,在后期考试的时候,甚至形成了一种做题的习惯。才能保证在同样的考试时间里,提前完成试卷,留出来更多的时间检查。

  考公的整体复习和规划,不单单要毅力还要有巧劲

  考公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时间规划上,要有一定的余地。全职备考的学生无所谓,边工作边备考的学生,要做好规划。

  每天去掉工作的时间,再去掉自己正常的生活时间。如果有5个小时的时间复习,那就把时间规划3小时左右。

  不要把全部精力都用上,长久的发展过程,一下子把力气用尽的话,很难长期坚持。要给自己一定的弹性时间规划,甚至可以规划出来偷懒的时间。

  在定制计划的时候,不要去参考其他人。先自己做真题,看看自己的薄弱点,查缺补漏的做好自己的规划。

  这样才能有适合自己的规划,考公的复习和资料是真的很多,如果不能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就实在浪费时间。

  为此考生就要更加清晰的明确,整个规划都是围绕着能让考生坚持下去来设计的。珍惜时间,精简的复习。

  欲速则不达,考公备考和减肥一样,只有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容易反弹,最后浪费时间,还学不好。

  球球有话说:

  这几年考公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能够进入体制内的机会也很多。但考公不是唯一的出路,二战三战还不成功的话,就不要执念全职考公。

  家境一般的学生,还要考虑家庭是不是能支撑的问题。不要拿考公和考研的理由,去做啃老的借口。

  边工作边备考确实比较辛苦,但如果需要考生去承担责任,请不要退缩。有不少家长因为考生多年啃老而过得很艰难,希望各位考生再准备考试的同时,能够兼顾更多。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心得吗?一起交流一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