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以及中国国内的持续反弹,阻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是国家税收的主体,因为疫情的防控,多少中小企业已经在现金流短缺的情况下濒临破产边缘,大厂也大量裁员,每一个打工的人都会是人心惶惶。就拿去年互联网行业的大势已去、双减政策给教育带来的沉痛打击这两个例子导致了多少人失业,失业了没关系,他们还可以再找其他的工作,一个靠的是技术,一个靠的是知识,所以最终这些人不会被因为缺少钱难以存活,只是生活没有之前那么舒服,压力比之前更大一些罢了。
但是这样的一个现象他是会存在一定的辐射作用,辐射出来的效果就是失业严重,工作不稳定,原来的生活状态被严重破坏,其实我用一个词可以更好的去形容这样的一个现象: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就好比中国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失业压力,很多人就此下岗,一传百,百传千,最后就行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惧心理。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专家,主要从事精神病行业,他研究过一个人最大的恐惧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包括未来的疾病、天灾人祸、经济来源短缺等等,所以考公和事业编等一些金饭碗和铁饭碗就成了最终的避风港,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最本真的想法。
第二种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这几年人们的压力都大,尤其是年轻人更胜一筹,你会发现这几年的考研人数在逐年增加,因为大家都在考研,社会上都是研究生,所以考呗。现在都考公了,是为了求稳,这也没毛病,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大家都不往创业、进企业这方面想了呢?就连我一个曾经向往创业的大男孩都胆怯了,最终还是选择了事业编。我姐是80年代出生的,在零三年的时候就大学毕业了,她学的专业是动画制作,需要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才能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当时学校是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留在学校当一个美术老师,保留编制但是工资会特别低,她最后还是没留下来选择一个人在北京打拼,记得当时挣得工资是两千多块,留在学校的话是接近八百左右,到现在我有时问她后悔吗,能明显感觉出来她后悔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要放弃编制呢?就是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出去创业去了,那个时候只要有个机会很容易就成暴发户了,包括在80年代的时候社会缺少企业家,干企业的一般多少得掌握点专业知识,当时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中,国家有这样的政策,编制内的人可以保留编制出去创业,但是在这期间没有工资,如果下海失败还可以继续回到编制内,所以当时下海潮一大片,王健林、马云、马化腾等都是从编制内走出去变成私人企业家的。一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会带动很多人做同样的选择,形成了从众心理。
2023年考公人数依然会增加,这不用猜都是必然的,高校985、211的研究生都宁愿去选择到一个乡镇当公务员,赚着不起眼的工资,干着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考公都会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选择,而且会愈发激烈。不过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要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喜欢将从事基层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的可以尽管去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如果只是将考公当做一种生存的手段,这是一种不理智的选择,将来经济复苏的时候就是你选择离开的时候,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