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考研那么多历史理论都是怎么背下来的啊?

  好难,太多太杂了,没有多少天了,我要背不完了,我现在就知道个基本印象,要让我写下来就写不出那么多,好着急

掌握结构化思维帮助记忆

看着书:“马冬梅、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默写时:“孙红雷”,这简直就是你我背诵中新史时的真实写照。同学别慌,最全的中新史背书对照清单,最贴心的背书答题建议,双手给你奉上!!!

No.1

背书对照清单

必须承认,新闻史的条目繁而杂,内容巨多,有人会认为内容教条而枯燥。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无章可循。按照时间节点来厘清框架,再把对应的每一部分中的重点掌握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记住单个知识点,也能让你跳出细碎的知识点,宏观地去把握整个新闻史。

没错,简单粗暴地说,这部分就是来给你们划重点的!!!下面的清单梳理主要按照新闻传播历史上重要的几个时间节点来划分区域,并在每个部分拎出重点。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

1.《敦煌进奏院状》

2.唐代报纸特点

二、定本制度

三、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一、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特点与意义

二、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主要报纸

1.《字林西报》

2.《万国公报》

三、《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1.《上海新报》

2.《申报》: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四、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1.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为

2.外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外报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发展

国人办报开端与维新派办报

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2.国人早期的办报活动

3.办报主张的评价

二、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

2.《循环日报》

3.报刊政论文体

三、维新运动时期的报刊

1.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2.梁启超与《时务报》

3.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

四、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意义

五、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

2.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1.《清议报》

2.《新民从报》

3.《时报》

4.《大公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中国日报》

三、《苏报》和“苏报案”

1.《苏报》

2.“苏报案”

3.章士钊

四、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双方论战的主要问题、结果与意义

五、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规

1.《大清印刷物件专律》

2.《大清报律》

六、癸丑报灾

七、民初著名记者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1.《新青年》

2.《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二、《每周评论》

三、学生报刊的涌现

《湘江评论》

四、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

1.副刊的重大革新

2.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

3.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开展

五、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和大革命时期

一、共产党的早期报刊

《向导》周报

二、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政治周报》

三、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1.《热血日报》

2.《诚言》事件

四、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成舍我和世界报系

五、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报学史》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中央通讯社 《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

二、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三、《申报》的改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五、斯诺与《西行漫记》

六、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1.范长江新闻巨人诞辰110周年 我赌五毛这个知识点会考

2.“范长江新闻奖”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延安的新闻事业

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三、《解放日报》的改革

四、《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

五、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

1.上海“孤岛”时期

2.“苏联呼声”广播电台

3.史沫特莱

4.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拒检运动”

二、国M新闻统制的强化

1.“第三条道路”

2.《观察》周刊

三、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

四、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

五、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

1.《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一、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1.萨空了

2.胡乔木

二、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

三、《人民日报》的改版

(⭐注:以上内容适合大部分院校,具体可根据院校特色增删)

新闻史背书tips

1.立足时代大背景

不论是报纸、还是报人,他们的存在都是依托于时代大背景的,报纸的特点和报人办报思想总是和时代大潮流相符合,就像之前我们提到过的范长江、黄远生、邵飘萍等著名报人,他们的办报活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当时政策的牵制。因此将报人、报纸定位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当时的办报特点、环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具体内容。

2.把握重点和取舍

中新史上的报纸千千万万份,想要全部背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其实每个报纸我们只需要记它的特别之处就好了。例如是第一份外文报纸,或者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开端,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最后再加上它的办报内容和办报意义就可以了。另外对于一些报纸的具体年份,如果实在记不起来,可以选择大致的历史年代来记忆!比如说某报纸1895年创办的,背诵记忆时用19世纪90年代来代替,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哦~

3.简答论述最简单

相比于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算是最简单的题目,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简答和论述题会有属于自己的题干,比如《申报》的发展过程,第一段我们一般是对《申报》进行一个名词解释,这显然是我们在名词解释里已经复习过的内容啦。然后,简答和论述的答案一般在书上都能直接找到,有的答案可能分布在书本的不同位置,需要简单的整理和串联。最后,背诵时,只要将小标题性质的话语记住,也就是记住大点,熟悉书本上相关内容的拓展能够用自己的话展开即可。

新闻史的题目怎么答?

1.报纸

报纸类的题目,一般多出现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中,对于这类题目,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是:时间+创办人(创办地)+创办意义+主要内容或特点+宏观意义和影响。举个栗子:《时务报》1)时间和创办人:1896年由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创办。2)主要特点:主要以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发行量最高达一万七千份;内容上以政论为主。3)意义: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2.报人

报人类题目同样多见于名词解释和简答,如果出现在了论述,则需要从更具体深入的角度去论述他。一般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人物信息+地位+新闻业经历或贡献+评价。比如:于右任 1)人物地位: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2)办报活动:1907 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 报》,1909 年先后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 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3)贡献:他所创办的报纸主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很受读者欢迎。4)评价:他为我国早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

3.事件

对于新闻史上对的重要事件,考的也是很频繁,对于事件类的题目,我们也是有对应策略的:事件起因+人物+经过+结果+历史意义。1)事件起因、人物: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2)经过:3)结果:据统计,到 1913 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与1912年的500家比较起来,锐减了300多家。4)意义

一般考官更注重的是你对事件历史意义的把握,而不是考你了不了解具体的事件经过,如果你对事件的具体经过不是特别了解,可以稍微减少对事件的描述,将回答重点放在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上。

4.贡献影响三步走

如果题干问你某位报人或者是报纸的历史贡献,或者是产生了何种影响?记住答题要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对该报人和报纸所处的历史时期的贡献,比如促进了当时的革命发展。其次要谈一谈他对新闻传播整个行业的发展的影响或意义,比如开创了某种报刊文体,或者是在新闻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最后要从宏观的中国近代史的角度去评价某一报人或者是报纸的历史贡献。总之就是从小到大,分别从特定历史时期、新闻传播史、近现代史三个角度去评价其贡献、影响。

21考研倒计时快乐。没有捷径,背就完了~加油

我当时考的是中新史,中新史以内容重多,记忆量大著称,是考研背书的重头戏,而其中对年份的记忆更是让人头疼,下面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一个比较轻松的背诵大法~


  • step1: 根据目录列出适合背诵的框架

框架是背诵的骨架,有了框架以后,知识就会在脑子里呈现出网状分布,对背诵和知识调用都大有裨益。

首先,拿着书本目录或者合适的背诵笔记目录梳理清楚各个时间段的主要报纸、著名报人和相关事件,形成总体的大框架。

其次,按照不同的时期特点,报纸可以根据中文和外文来进行划分,或者根据创办地划分,细化每个大框架下的内容。

这样,一个完整的框架图就很清晰地完成了,背诵的时候可以按照框架图来每天定量背诵,做到心中有数。

  • step2: 按照框架图进行关键词默写

很多时候,以为自己脑子记住了,考试的时候却又一个字也想不起来,所以背诵时不能光动脑,手也要动起来。

背诵完成以后,可以把框架图作为指引,默写关键词回忆内容,相较于框架只罗列简单名称,默写的时候可以更加详细。

比如:报纸要默写出创办时间、创办人、创办地点、内容、特点、意义、影响等。报人要默写出人物简介、思想、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报事则包含事情的时间、背景、过程、成效、意义等,这样遇到各种题目都游刃有余。

默写以后要及时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修改,后面背诵熟练的时候就可以拿着自己的关键词背啦,然后容易出错的地方用荧光笔圈出来重点记忆。后面就发现不会的地方越来越少,越背越轻松啦~

  • step3: 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测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键词的默写还不足以保持对整个知识的熟练度,所以考前还要进行模拟测验来保证万无一失。

测验就是根据考题分析,了解考试的题目类型和重点,然后自己针对性地出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后批改订正,对不熟悉的内容反复记忆。

小tips: 最后关于创办时间的的记忆分享一个小诀窍。可以把数字按照谐音组成一个“记忆密码”,就能瞬间记住!

比如:《中国日报》是1900年1月创办的,其中的日字上下像两个圆圈,中间有条横线,我们就可以记为001,这样记得又牢又准。

背书是输入知识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新传隶属文学,只有背过知识点、把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脑海,才能说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趁着大家现在刚开始或还没开始背书,就来分享一些背书的经验与心路历程,我的大致时间安排如下,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的这一条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传播学怎么高效背书?

第一遍 通读顺词

8月中旬到月末:中外新史

9月1日-20日:新闻传播理论

9月21日-10月5日:采写编评公关

每天6h纯读/背书

第二遍 回想记忆

10月6日-11月10日

过掉了史论和业务九本书+公关的笔记内容

每天6h纯读/背书

第三遍 重点记忆+默写词条

11月11日-12月10日

重点记忆高频考点和重点理论 背诵每天3h

默写历年真题词条+配套完成近三年学硕+专硕真题 默写模拟每天 4h

第四遍 一股脑背

12月11日-12月23日

“作死”的背23333

播播在批改大家的作业时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如今还是有很多爱宝答题的语言略显干涩,不会引用,更别提答出高分的观点。

播播考新传:新传考研87所院校,如何选择最好?我从【报录比】里看到的避雷点在这里。

对此,播播建议大家先从积累与模仿开始改变,积累大量“高逼格”句子,并进一步模仿其写作思路、范式与风格,最终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回答。

播播考新传:新传考研背诵的“百词斩”?我们开发出来了!400+知识卡片,都是全国院校高频真题汇总!

今天播播先帮助大家来一波6个专题的65条金句!建议收藏保存!

播播考新传:速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框架手册」限时免费领取!一本带你背完传播学!

1. 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补救性的媒介并不比最初的媒介本身更能“无噪音”的解决问题。相反,他们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带来的“噪音”比带走的要多——通过提供一个陷阱而不是绝对的进步。

2. 海德格尔:技术是时代的座驾。

3. 保罗·莱文森曾说过:“任何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

4. 芒福德认为:技术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它起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社会集团对其利用的好坏。

5.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6. 麦克卢汉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环境。

7. 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警告世人,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的无影无踪。

8. 人工智能向高阶演进的过程会对个性化新闻推送系统产生持续的变革,迎来一个“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时代。

9. 苹果CEO库克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典礼上说:“我所担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民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10. 冯·诺依曼奖获得者巴拉巴西曾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可被预测的。”

11. 艾略特说:电视这一娱乐传媒虽然可以让无数的人同时为同一个笑话发笑,却依然让人备受孤独。

12. 施拉姆: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人类是否能享受到它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

13. 著名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说: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

14.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

15.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进一步指出:大众传媒消灭了思想的丰富性和人的多样性,广播、电影、电视、广告等现代科技的产物,无孔不入地挤进公众的内心深处,消灭了从思想上颠覆和改变现状的文化。

16. 李普曼说过:“媒介天生有一种复功能,可以制造一种拟态环境,可对事实、人物、情景进行非真实的表达”。

17. 普利策说过:“罪恶、卑鄙和腐败最害怕的就是报纸,因为任何法律、伦理和规章制度都无法与报纸相比”。

18.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经济利润最大化,导致隐私成为产品销售的符号。

19.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当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她们不知道自己为什麼笑以及为什麼思考。”

20.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21. 桑斯坦在《谣言》中提到:我们都曾传谣,有意或无意;我们都被蒙蔽,痛恨且抗拒。我们既是谣言的传者也是谣言的受者。新闻人要有“怀疑求证”的精神。

22. 尼葛洛庞帝: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23.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群体的情绪是极端的、冲动的、偏执的、专横的、群体埋葬了所有的怀疑精神与独立意识,他们只臣服于激烈的言辞、虚假的形象。

24. “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这是美国教育学家施拉姆对电视的评价。

25. 尼葛洛庞帝说:公众就像“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26. 别的动物也都具有智力、热情,理性只有人类才有。——毕达哥拉斯

27. 社交媒体赋予了人们表达的权利,但很多人没有承担好表达的责任。

28. 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

29.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不是即将消亡,而是越来越重要,关乎人们的身份、平等、安全以及信任的建立,从而实质性地影响我们赖以存在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不再被纯粹地当作一种秘密,而是一种处于秘密和完全公开的中间状态。

30. 圆形监狱理论(当前大数据技术涉及的隐私泄露、电子监视等问题,与“圆形监狱”理论的核心要义达到高度契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社会变成了一个数字化“圆形监狱”,看似自由的现代社会密布着各种监视技术与力量。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将不再需要围墙和看守塔来实现它在监禁和暴力方面的合法垄断。电子信息技术将取代这些措施。

31. 《删除》书中提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记忆变得越来越容易,遗忘却越来越困难。

32. 凯文·凯利: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33. 文化工业理论家阿多诺批评大众传媒是统治者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广播变成了领袖的话筒”。

34.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未来在本质上是湿乎乎的,即社会性软件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情味,变成粘性的、湿乎乎的存在。在一个粘性社会,人们不再单纯依靠制度被捆绑在一起,而是可通过情感交流联系在一起。

35.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36.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认为,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事件的戏剧性展现,每个人都是演员,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出出戏剧剧目。他们利用各种符号,通过表演的方式在“前台”向身为“观众”的社会人群呈现他自己,进而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印象的方式。

37. 詹姆斯·凯里:“新闻的灵魂是公众,公众是新闻的最高目标,没有公众,新闻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事业。”(受众的地位)

38. 巴赫金狂欢理论:“在狂欢期间,人们尽情地放纵着自己的原始本能,纵情欢歌、狂歌狂舞。”

39.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不会意识到媒介正在无情地操控着人类的思维形态。面对巨大的危险,人们会严阵以待。但对于人畜无害的事物,很少人能察觉到背后的杀机。”

40. 尼尔·波兹曼: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41. 费斯克认为,“亚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反抗性的文化,是与母辈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相迥异的文化形态。青年“亚文化”弱化了其阶级、种族、性别的对抗及反叛意识,具有平民化、大众化和娱乐化的特点。

42.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的生产与传媒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文化产品不是精英式而是符合大众口味的。

43. “脑残粉”“反社会者”、精神变态,女性观众自己成了世俗男性观众的色情化视觉奇。——费斯克《文化盗猎者》

44. 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麦克卢汉

45.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喜

46. 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喜

47. 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喜

48.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喜

49.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喜

50.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喜

51. 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52. 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53. 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客观、真实、生动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了解中国。

54.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55.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56. 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57. D的新闻舆论工作是D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D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D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D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58.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早已开始, 它的内在动因是具有无限扩张力的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程曼丽

59. “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约瑟夫·奈在《权力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在全球传播的时代,大国的竞争,不完全取决于哪个国家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和最雄厚的财力,胜负还取决于谁讲的故事能够赢得人心。

60. 中央主要媒体与D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喜

6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D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喜

62. D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喜

63. 经济建设是D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喜

64. 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喜

65.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