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考研(伦理学考研院校排名)

伦理学考研,伦理学考研院校排名

简答题

1中国传统伦理有哪些基本特征?[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1)传统伦理的肯定方面

①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相处、“爱人”。

②利民、富民、“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反对祖国分裂、抵抗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理念。

③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

④重视理想和志向。理想和志向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是激励进取的精神动力。

(2)传统伦理的否定方面

①以家族为单位的宗法等级制度及其等级主义道德原则,是我国古代剥削阶级文化传统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剥削阶级道德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

②这种宗法等级主义制度及其道德原则,由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最深层,因而在整个社会道德生活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和道德心理结构,以及等级森严的伦理纲常之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在这种宗法等级主义道德原则的影响和支配下,除皇帝外,其他人均无独立人格。

④下级对上级忍让屈从,人的自我意识、自由个性被完全泯灭。

⑤统治者只要求人尽各种各样的义务,却很少讲独立的“人”应享有的权利。

⑥统治者主张圣道不可违、祖法不可变,倡导因循守旧、安分守己,这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

2简述道德的本质。[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研]

答:道德本质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伦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道德现象而把握道德的内部结构即本质。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既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道德的本质蕴含于社会生活之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①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反映着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要求,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

②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都是受经济关系制约的,具有人类精神的一般特征。

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领域,它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借助于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和相应的实施机构等实际附属物,并将它们包容于自身之中,成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④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是由各种各样的规则组成的规范体系。离开规范就无所谓道德。道德的特殊的规范性表现为:

①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②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教育、宣传、大众传播媒介等等也常常是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

③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到实施。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且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道德作为实践精神的能动性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不仅是价值,而且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活动。的是行为的预期目标,目的是一种理想,道德作为实践精神又具有理想性。道德理想是一种善,是集所有特殊物于一身的普遍物,是个别与普遍的统一。实践精神的理想性又在于其行为的义务性。

②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

道德是通过价值方式把握世界的,即道德要以评价对象、调节社会关系、预测社会发展、形成行为准则等等方式来认识、反映、改造和完善世界。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为:

a.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b.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c.道德把握世界不是让人盲目听从外界权威、屈从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而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动员全部身心力量克服恶行、培养德行,既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又实现社会的道德理想。

3说明封建社会道德的特点。[河北大学2018年研]

答:(1)形成

①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全部占有生产资料和部分占有生产者——农民。封建制度的建立,使封建地主不能任意宰割农民,农民获得了比奴隶较多的人身自由,就社会制度而言,封建社会较之奴隶社会是一个进步。

②封建地主竭力维护等级森严的纲常秩序,农民则尽力反抗暴政、力争平等,这种冲突关系,决定了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2)特征

①等级制度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一座“金字塔”,国王或天子是最大的封建主,高踞塔顶,拥有绝对权威,在国王和天子之下,则是由高到低的不同等级。

a.在西欧,国王之下依次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在中国,人分五等(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官分九级。

b.各等级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不仅官职、财产、特权上有严格规定,而且在吃喝穿戴、仪礼、举止、风度、习惯,也都有明显的界线。

c.为了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封建道德要求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安守本分,禁止僭越,否则即大逆不道。

②三纲五常

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提出了三条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即“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要真正做到“三纲”,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首先就必须按照“忠君”“孝亲”的封建道德去做。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要求儿子绝对服从父亲,即所谓“孝”。

b.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封建道德还继承和发展了奴隶主歧视妇女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提出“夫为妻纲”的道德要求。它要求妻子对丈夫绝对服从,做到“三从”(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第一,“妇德”就是守节有耻,动静有法;

第二,“妇言”,即择词而论,不道恶言;

第三,“妇容”,即服饰鲜洁,沐浴以时;

第四,“妇工”,即专心纺织,不好戏笑。

c.封建地主阶级在宣传“三纲”的同时,还提出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

③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

道德进一步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也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a.道德政治化即使统治阶级的政治披上道德的外衣,赋予其道德以政治的地位和法律的权威。

b.统治阶级把道德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及宗教观念结合起来,以此来论证封建道德的合理性、神秘性和永恒性。

c.宋明以后,理学家又把道德和神秘的“天理”结合起来,提倡“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把道德宗教化,鼓吹禁欲主义。

d.在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一开始就主张政教合一,把道德与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教会借助上帝的名义,给封建道德蒙上了神秘的灵光,强使人们服从地上的王权。

(3)封建农民阶级的道德

农民阶级由于没有土地或只占少量土地和农具,世世代代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揭竿而起,暴力抗争,往往成为农民反对地主阶级、争取自己权利的最直接的手段。

①在长期反复的斗争中,农民阶级逐渐形成了与封建专治统治和封建礼教对立的、要求社会平等的道德品质。

②农民阶级由于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终年辛劳却不得温饱。这一方面使他们对地主阶级的享乐生活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形成了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有财相通”“救穷周急”等优良品德。

③农民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在道德观念上也反映出这个阶级两重性的特点。作为劳动者,有上述优良美德;作为私有者,又不免因循守旧、散漫落后、自私保守。

(4)评价

①总起来说,封建社会的道德,不论是地主阶级道德还是农民阶级道德,相对于奴隶主道德和奴隶道德来说,都有一定的进步。

a.从封建地主道德来说,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多少承认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反对封建主任意虐杀农民,向人道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b.农民则由于在政治上、道义上敢于提出平等要求,并在斗争和劳动中养成了优良美德,因而在自我肯定、自我觉醒方面也获得了一大历史进步。

②封建道德提倡的等级制、家长制、愚忠愚孝、轻视人、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等思想,像锁链一样束缚了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伦理学考研(伦理学考研院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