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考研(学科数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学科数学考研,学科数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日前,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点正式获批,上海科技大学的数学博士点也已在申报之中,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升格”成数学学院,至此,沪上主要高校的数学学科点布局陆续补齐。

今年以来,高校基础学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数学学科,这个原本就是招生中最热门的基础学科,如今在不少高校成为基础学科发展的改革“试验田”,从人才引进到人才培养,一系列措施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吸引真正对数学研究有兴趣、有天赋的人,让这个“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数学成交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往往就会发现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都需要快速跟进了。”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院长侯宇是高新材料领域的青年学者,近年来他主要从事计算材料学的基础研究,他最大的感触是:“很多问题没有数学的参与,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今年,上海高校共有30多个交叉型的双学位获批招生,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学院就有4个。上海交大数学学院院长李从明教授说,过去大家提到数学学科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工具,“实际上,现在数学在很多研究领域起到的不仅仅是支撑作用,更多是引领作用。尤其是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与数学家关系最为密切,交大的清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就在数学学院设立了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中心。”

更有数学学院的教授直言,数学是众多学科的“体能”,如果没有黎曼几何,爱因斯坦不可能发现相对论,如果没有泛函分析、概率论,量子力学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即便是当下的密码学也来自古老的代数。

侯宇说,对工科类学校来说,应用数学的发展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会将原本的数学系升格为数学学院,工程中的诸多难题,都需要数学的参与。

数学学科成人才培养试验田

不过,数学学科长久以来面临创新人才培养难题。如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学科发展,成为高校数学学院院长们最关注的话题。

有数学系的系主任直言,数学系毕业生聚在一起调侃的一句话——“你怎么毕业了还在做数学”,很能说明问题。调查也显示,数学系毕业的优秀人才留在本专业领域的极少,而这从长远来说会伤害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从本科开始培养更优秀的数学人才在不少高校中已经开始了新探索。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去年成立了英才班,从全校选拔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并且给这些学生配备了最强师资阵容,李骏、陈猛、沈维孝、傅吉祥等四位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作过邀请报告的学者,都在本科教学一线讲授基础课。用李骏的话说:“从大学本科开始,也许人才培养的效果要15年后才能初步显露,但是我们会耐心等待,老师们也都愿意等待,希望通过这样的培养,至少产生一批优秀的数学科学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也从去年开始每年选拔100名左右的学生加入各类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由李从明和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石等为这些本科生授课。

构建基础学科人才安心科研的环境

除了对本科生培养加大改革力度,沪上高校也为青年数学家的培养创造更宽容的空间,让顶尖数学人才能顺利成长。长期以来困扰人才评价的“帽子”问题在数学学院率先得以解决,大力推动博士后培养、青年学者引进,这些新举措使得数学学科构筑起富有生机的人才“蓄水池”。

“在沪上高校,最早破除‘帽子’迷信的可能就是数学学科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吕长虹历数近年来引进的青年才俊,几乎都没有任何人才“帽子”,“这些年轻人虽然没有‘帽子’,但是给他们宽容的成长空间,他们一样能够做出很出色的成绩”。正是这些青年学者在国内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成绩,也使得众多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头部科技企业落地。

类似情况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为数学学院的人才引进开设了绿色通道,并且每年额外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数学学科的博士后培养,让学院自主制定薪酬体系、自主确定长聘教轨教职的聘用制度,让学院能够吸引最合适的人才。目前,该学院已有40多位在站博士后,学院的分析方向刚刚还获批建设上海前沿科学基地。李从明说:“一个学科至少5年才有变化,10年才有显著变化,期待一系列改革措施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姜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数学考研(学科数学考研考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