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有哪些
考研冲刺班一般需要多少钱其实与很多因素有相关联系,无论如何要选择一家专业的机构,无论是第一次参加考研还是多次参加考研的考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以更加乐观的心情去面对考试,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科学的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研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需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获得最终胜利。 二.合理定制学习方案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影响论文数不断增长,自然指数连续五年位列中科院研究所第一名。化学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一直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研究所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4人,优青22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1人。现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化学所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
化学所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先进高分子材料国防科技创新工程中心,1个分析测试中心。
2.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机构,创建于1950年5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上海有机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院重点实验室,分别为: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组装化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能量调控材料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同国内外大学、企业联合共建的,如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中心。
截至2019年底,上海有机所共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360项,包括国家三大奖7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其中2项为合作)、二等奖20项(其中1项为合作);国家创造发明奖3项和国家发明二等奖4项(其中3项为合作);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合作),一等奖1项(合作),二等奖12项(其中6项为合作);获得包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8项在内的中国科学院各类奖145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90项。获授权专利944项(其中国外专利4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1877余篇。
受中国化学会委托,上海有机所负责编辑出版《有机化学》、《化学学报》和《中国化学》(英文版)。
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0个研究部和1个研究平台。
大连化物所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和SABIC-DICP先进化学品生产研究中心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2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截至2018年底,在所工作两院院士1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
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大连化物所具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95人。截至2018年底,在读研究生1001人,其中博士629人,硕士327人,留学生45人。已培养研究生2843名,其中博士1948名,硕士895名。设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72人。毕业的校友中,有8人当选为两院院士、28人入选国家引进人才项目,30人获杰出青年基金支持,14人获优秀青年基金支持,13人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
201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7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8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13项。2013年,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1年到2018年,大连化物所发表SCI论文总数733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2432篇,74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Chem.、JACS等顶级学术刊物上(IF>9)。出版科技专著24部。
201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6716件,其中发明专利6090件,累计专利授权231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01件。
大连化物所主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以及国内色谱领域核心期刊《色谱》。其中,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国际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期刊中位居Q1区,其2018年SCI影响因子分别为3.525和3.886。
4.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
七十多年来,长春应化所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2100多项、授权19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6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培育了以中科院系统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华”),构建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青岛中科应化研究院等创新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32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种荣誉称号,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
长春应化所现有职工8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研究员140人,万人计划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6人,有4个团队获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和应用化学,拓展生物化工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先进材料、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口健康等三大领域。先进材料领域布局先进材料设计、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分析仪器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布局环境友好材料、水处理与净化技术、绿色低碳化学过程与洁净分离工艺、生物质绿色高值化利用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人口领域布局疾病早期诊断与防治、生物医用材料等2个主要研究方向。
长春应化所建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化研发平台)、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长春质谱中心和化学生物学、绿色化学与过程、先进化学电源、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稀土与钍清洁分离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和科技平台。
长春应化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培养硕士、博士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和五个二级学科及工学二级学科“应用化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目前,在学研究生81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57人,先后有9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2篇论文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人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73人获各类冠名的研究生奖学金。
依托中国化学会,承担《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通讯》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资料来源:各研究所官网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