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导师,考研的导师是怎么选的
文/学个习
研究生导师,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学术型”导师。
这类导师一心一意做学术,可以连着十几个小时都待在实验室,精力非常充沛,可以紧盯着每一位学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这类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会比较严格,什么“996”、“007”也是有可能的,并且,组会不断,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动不动就来个PPT汇报。
第二种是“放养型”导师。
这类导师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有在关键时间点上才会出现,比如,学生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节点上。
所以,对于学生基本上都是“0指导”。
更没有什么组会、PPT。
遇到这类导师,自己苦恼,别人羡慕。
羡慕的同学,当然都是来自第一类导师的学生咯。
有学生说:“偷着乐吧你”。
“羡慕,我就喜欢这样的导师”。
而下面这位同学,就碰到了完全“放养”的导师,他说:“一年来从没有主动跟我说过话,组会不开,研究课题自己找,感觉浪费青春啊”。
还比如下面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就更“惨”了,导师不光不管他,还要天天安排他干“私活”。
什么叫“私活”?
所谓的私活,就是指对于研究生来说,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不到什么东西,然后,又与毕业没有多大关系的活。
干这些活,可能除了浪费时间外,再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读研的时候,碰到类似的“放养型”导师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学长太有资格来回答了,因为,我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就属于这种类型。
所以,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几点读研的建议。
1、纠正一个观念,导师,并不一定真的就要“指导”你
首先,我们必须要纠正一个观念。
因为,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导师,就应该给我指导。
所以,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如果碰到“放养型”的导师,你可能就会觉得自己要完蛋了,没有导师指导,你就觉得自己课题方向也确定不下来了,进展也没有了,感觉自己毕不了业了。
而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并不一定非要给你指导,也不一定会给你有建设性的建议。
所以说,研究生毕业,大部分同学最终还是靠自己。
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都是能够靠得住的。
当我们纠正了这个思想以后,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碰到困难也就不会再抱怨,而会自己主动去努力考虑毕业的事。
2、把握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开题、中期考核、做好规划
就算是“放养型”导师,有几个关键环节,导师必须是要参加的。
比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
在这几个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暴露”出各种问题,比如,课题方向是否存在问题?进展是否过慢等。
不要害怕被老师批评。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没有课题怎么办?导师压根不给课题。
没有关系,课题方向,主要还是来自文献,只要你专业文献看得足够多,自然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有灵感了。
硕士研究生,并不一定非要有特别新颖的创新点,特别是专硕,只要你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复现一项完整的工作,那也是可以毕业的。
记住一句话,“创新点不够,那就靠工作量来凑”。
只要你的工作量够,也可以顺利毕业,何况,现在很多专硕都不要求发表文章,毕业就更容易了。
其次,自己做一个规划,将毕业排在首位,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清醒,能顺利毕业,才是你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读研期间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毕业个主题。
3、脸皮要厚一点,主动联系导师,还可以向学院其他老师、师兄师姐请教
前面已经讲了,读研期间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毕业”来进行。
当你搞懂孰轻孰重以后,无论干什么你都不会迷茫。
比如,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实在解决不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主动去找导师去问,见不到人就发信息,发信息不回就打电话,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记住,你是交了学费的,是来学习的,他(她)总不会把你拉黑吧!
其次,导师靠不住有没关系,整个学院又不是只有导师一个老师,做相同课题方向的导师也不会只有一个。
所以,碰到问题你也可以去向学院的其他老师请教,他们一般都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除了老师,师兄师姐,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到我们。
因为,大家所做课题方向多少都会有点关系。
所以说,建议大家与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搞好关系,你自己要勤快一些,嘴巴甜一点。
读研,也是一次为人处世的初体验!
我们要知道,工作以后的人际关系,可要复杂得多。
以上,就是关于读研碰到“放养型”导师该怎么办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够顺利毕业。
读研,没有人会很轻松,很容易就能够毕业。
最后,还想跟大家说的是,毕业论文,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多看、多想、多总结,列好大纲,整出来框架,往里面填内容就可以了。
重点在于“格式”与“查重”,多参考英文文献,只能说这么多了。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考研的导师(考研的导师是怎么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