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择校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化的路径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三项工程,打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区域和学校面临心理健康教师兼职的多、非专业的多、有工作经验的少的现象,这“两多一少”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此,江苏省推进三项工程破解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瓶颈。
实施师资源头培养工程。鼓励、引导师范院校在制订招生计划和资源利用方面向心理学专业师范生倾斜,不断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编制,确保每年有足额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范生进入学校。
实施职后专业提升工程。江苏省一方面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教师职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研讨、网络课程培训、跟岗实践体验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在全省遴选10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依托省内相关高等院校的专业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培养工程;通过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开展项目研究、交流研讨等活动,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以此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
落实三项举措,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必须从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入手,构建纵向衔接贯通、横向渗透联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路径和联动机制,以专业的手段和方式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确保每个班级每两周不少于一课时。同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选择心理健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心理困境等,由浅入深给予学生释疑解惑,杜绝不同年段课程内容重复、错位、脱节等情况的出现。
完善一体化实施路径。课程实施时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渗透性,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要渠道,充分发挥班团队会的作用,通过情境设计、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此外,在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
形成一体化联动机制。一方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着力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生态,如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畅通家校互动渠道和支持系统等。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建立“学校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和三级预防机制,强化学校与医院合作,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决杜绝极端事件的发生。
建立三项机制,提供专业的保障服务。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苏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督导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教师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构建全方位的专业保障措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行稳致远。
建立教科研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因此,江苏省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推动省、市、县三级教研部门择优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从而构建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体系,不断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指导与研究,为全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完善督导评估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重点督导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课程建设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指标,纳入各中小学办学质量年终评定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今年,江苏省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认定工作,通过评估推动全省中小学在3年内建设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或特色学校。
形成资源共享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省名师空中课堂建设为依托,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为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可利用资源。同时,有计划地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推出系列名师课堂和专题教研活动,邀请专家名师以课为例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2年04月27日第15版
作者:叶 兵
心理健康教育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