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研招网(大连海事大学研招网官网)

大连海事大学研招网,大连海事大学研招网官网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

一所行业特色大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作出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在回应时代需求时,让行业首先想到、让国家首先想到,乃至让世界首先想到

构建起服务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学术共同体,是新阶段具有鲜明涉海特色和交通行业属性的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坚持认为行业未来需要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莹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一群传承着红色血脉、心怀着蓝色梦想的人,在大海中全力保障全球航运供应链的平稳畅通,他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下称大连海大)。

大连海大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已建校112年,培养了陈干青、马家骏、贝汉廷、鲍浩贤、方枕流、王亚夫等一批航运先辈,为新中国航运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航海表、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自动操舵机、第一项内燃机方面的专利等,使航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电子海图、未来海上通信导航等技术领域均实现突破,为行业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站在新起点,如何促进大连海大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目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

他表示,大连海大将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积极发挥在海洋运输工程领域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优势,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一流海事大学

《瞭望》:“双一流”建设对大连海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孙玉清:“双一流”建设极大激发了我们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我们正按交通运输部党组的指示要求,调高标尺,主动加码,奋力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和海上交通运输类一流学科专业。

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就要以推动交通发展,弘扬航海文化,引领海事教育为己任,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海事拔尖人才,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成为海事新技术迭代创新的高地;服务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积极向国际组织贡献中国智慧,引领海事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升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弘扬蓝色文明,成为航海文化传承创新的源泉。

建设海上交通运输类一流学科专业,就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共生、与行业共进的良好基础,紧扣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有规律、有重点、有组织地建设一流学科专业。

有规律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依据国家规范文件做好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高水平开展学位点,不断提升各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点就是要特色学科重点突破,以一流学科为核心,围绕海洋运输工程领域学科群要有序形成,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要高峰凸起,无人船技术、人工智能、国家安全等学科及方向要重点培育,再以重点撬动全局,促进整体水平跃升;有组织就是要以服务“四个面向”为牵引,拉动多学科交叉汇聚,瞄准行业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使校内在建学科应用于优势特色领域、重点攻关领域,以大团队,创造新知识,催生标志性成果,培育行业急需高层次人才,作出原创性突破性贡献。

《瞭望》:“双一流”建设以来,大连海大的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

孙玉清:大连海大自觉融入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战略需求,把住“三大核心”。

一是把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行业提供人才支撑的核心。大连海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有学科专业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海事领域,毕业生遍布海事航运、物流港口、救助打捞、深海科考等领域,撑起了我国航运事业的国家队。

二是把住以国家战略行业重大问题牵引科技创新的核心。在新一代海上通信、自主航行船舶、船舶污染防控、海底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解决了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行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三是把住以中国方案助推国家走近国际海事舞台的核心。学校全面支持我国政府参与IMO(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工作,近年来,我国选派至IMO任职的人员中有近30%毕业于大连海大。完成IMO提案35份,多项提案纳入相关公约修正案和技术指南,部分提案直接作为IMO战略文件和行动计划。曾担任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轮值主席单位,海洋运输工程领域学科建设水平稳居70所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成员高校前列,海事教育领域引领地位更加凸显。

大连海事大学综合楼 大连海事大学供图

世界海事领域独一无二的大学

《瞭望》:如何践行“四为”方针和“四个面向”?

孙玉清:我一直认为,一所行业特色大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作出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在回应时代需求时,让行业首先想到、让国家首先想到,乃至让世界首先想到。

让行业首先想到,意味着交通强国建设有大连海大担当。我们目前70%以上科研项目、国家级奖项均集中在交通与海事领域,80%毕业生直接服务于交通领域。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作出建设交通强国重大部署,我们先行先试,成为首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规划了无人驾驶货物运输船舶技术研究、智慧港口与自动化码头技术研究、航海保障技术研究、海运船舶污染测控技术研究、绿色港口与航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6个试点方向,每个方向都对应一个关键领域,致力打造引领行业的“拳头”科学技术、解决行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链和优势学科链的无缝对接,真正发挥引领作用,作出独特贡献。

让国家首先想到,意味着国家海洋战略有大连海大贡献。近年来,学校聚焦党中央关切,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北极治理等重大涉海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学校提出加快提升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议,得到中央肯定,为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支撑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解决思路。

让世界首先想到,意味着全球海事治理有大连海大声音。大连海大校训是“学汇百川 德济四海”,蕴含了经邦济世、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志向、责任和能力。早在2007年,学校就在斯里兰卡建立海外校区,实现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2019年,学校又设立厄瓜多尔校区,正在推进坦桑尼亚校区、巴拿马办事处。我们有个比喻——大连海大沿着“一带一路”,串起了海事教育合作的“珍珠链”。另外,学校积极服务全球海事治理,首次承担开发的IMO示范课程,成为与船员适任培训和评估相配套的新的国际推荐教学技术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际空白,实现了“中国方案”从参与到引领的转变。现任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评价大连海大是“一所在世界海事领域独一无二的大学”。

《瞭望》:如何实现大连海大高质量发展?

孙玉清:我一直在思考,具有鲜明涉海特色和交通行业属性的大学,如何更好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统筹全局来看,构建起服务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学术共同体,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共同体包含三层涵义。

面向全海洋和全交通是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目前是海洋大国、造船大国、航运大国,但没有一项是强国。而由大到强是一个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全产业链拥有共同的发展需求,这就为构建行业学术共同体创造了条件和优势。

发展建设学科生态群落是共同体的内核和关键。我们的特色不是特殊,是要进行“选择性优秀”,抓住主要矛盾,致力于航海特色、航运特色、交通特色、海洋特色。重点是强化二级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实施对标发展,动态监测核心指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学科动态提升。同时,加强交叉团队建设,聚焦海洋和交通运输产业和技术发展,集中优势力量支持“双一流”建设。

行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创新是共同体的价值和驱动。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以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日益凸显。我们现在同中国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同地方政府联合设立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特别是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无人船舶系统及设备关键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等既联合了行业重量级单位,又整合了全校性资源,极大推动了科技创新效率。

塑造新时代航海家

《瞭望》: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孙玉清:我们提出“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价值增加、全球视野”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推动和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塑造新时代的航海家。

我们一贯追求实现学生人生的价值增加,不仅要让学生有扎实专业学识,还要有意志品质。196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学校实行半军事管理制度,至今已实施58年,形成了“铸形、铸德、铸魂”的育人模式,塑造了航海类专业学生过硬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严明的纪律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我们始终秉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坚守,自创立之初就肩负“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这种家国情怀仍薪火相传:学校构建起“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人思政、思政人人”特色工作体系,有一批好老师,用爱与责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研究生支教团217名志愿者用22年坚守,诠释了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爱国情怀;亚丁湾护航任务中,国家派出26名商船船长为50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其中有13名船长为大连海大毕业生。

我们坚持认为行业未来需要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人。当前,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行业特色高校所依托的行业产业正处于转型迭代升级中,面向未来,学校聚焦海事产业转型升级,设置航运金融、人工智能等专业,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按照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思路,先行先试,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突出未来航运事业发展需求,学院内探索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机制,实行导师制等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的创新示范区。■

大连海事大学研招网(大连海事大学研招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