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20年招生简章)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20年招生简章

王章一/文

1992年2月23日,我接到中国记协通知,要我参加全国首届农村宣传报道研讨班学习,时间半个月。

徐惟诚、唐非与学员合影

前排右六徐惟诚、右五唐非右四阮观荣,第二排右四王章一

我于2月24日乘车到达汉口火车站,当时正值农民工返城,去北京的车票早已售完。等到下午6时,我凭记者证登上一列从广西直达北京的普快列车。车上拥挤不堪,充满着烟草味和汗味,令人窒息,真恨不得挤下车去,哪怕在马路上躺一夜也比这舒服,但即使途中停车,我也挤不出去,硬是站了一整夜又半天。25日下午2时,我才到达中央党校。于我先两天来到的湖北日报记者部主任曾祥惠是我的老乡,打来一盆热水。我的一双脚都站肿了,皮鞋也脱不下来。曾主任说,你为啥不提前叫我在武汉帮你买火车票?我说我在三阳镇赵关村驻队,接通知晚了,本想不来的,但机会难得,只好跟县委领导请假赶来了。曾主任说,我们已经来两天了,听了两天的课,大有收获。我们湖北也只来了5家: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黄石日报、郧阳日报,再就是京山报。县市级报纸仅此京山报一家,全国也没几家。我洗完后,曾主任引我去报到,安排我住在中央党校6号楼124房间,一人一间,里面设施齐全,一张钢丝床,一张三屉桌,一张软皮椅,一张板椅,一个大衣柜,一个书架,一个暖水瓶,一张茶几,一个字纸篓,2个衣架。有暖气,晚上洗的衣服次日清晨就干了。室外春寒料峭,室内温暖如春,只穿夹衣就行了,感到十分舒适。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聆听了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中央几家大报老总讲课,现回味他们侃新闻的风采来颇有味道。当时我边听边做笔记,边对讲课者作了寥寥几笔”素描”,所以至今他们的音容笑貌还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中央政研室社教联络组组长李天资讲课。他身着黑色西服,白衬衣,衣领敞开,未打领带,圆脸,皮肤黝黑,很胖,稀疏花白的头发朝右边梳着,人显得富态,亲切随和,具有老干部的风度和气质。他讲了两个小时就抽了7支香烟。

他讲的题目是《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问题》。他说到当时农村的社会治安时,他说了几句顺口溜:”白天感谢邓小平,晚上想念毛泽东;农民赚了钱,感到不安全。″他又讲了某县一个村7名村干部一次打白条,报销7000多元的新闻,还讲了某地”ⅩX酒”的一首顺口溜:”XX酒,本不贵,瓶瓶都是酒精兑……”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报社老总们都笑了。我觉得这位领导讲话,好实在好风趣,对下情也很了解。

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詹国枢讲课。他西装革履,蓝色衬衣,西服深灰色缀有白花点,系一条鲜红色领带,身体健壮,头发油黑发亮,梳着分头,皮肤有点黄黑,眉毛较浓,脸呈椭圆型,鼻梁直,不高,鼻翼不大,嘴唇较厚,年纪大约三十来岁。他讲的题目是《谈新闻报道的点子》。他的开场白就来了一段顺口溜:”人民日报的牌子,工人日报的房子,光明日报的票子,经济日报的点子。″他解释说,人民日报的牌子大,工人日报的房子好,光明日报的待遇高,经济日报的新闻点子多。然后他讲了”点子”的规律,如何去寻找新闻“点子”,并列举了经济日报每每召开驻各省市记者站站长会讨论研究新闻点子的许多鲜活生动的例子,令人大开眼界。后来詹国枢下派到保定市任副市长一年。

人民日报编委艾丰讲课。他身穿褐黄色皮夹克,头发油黑发亮,脑袋大,嘴巴大,鼻子大,鼻梁高,眉毛浓,脖子围着白底夹蓝色方格围巾。他是晚上来讲课,点燃一支烟后开讲,两个半小时抽了6支烟。他讲的题目是《经济报道怎样贴近生活》。艾丰是范长江新闻奖首席获奖者,新闻造诣颇深,成果颇丰。他主要是漫淡,主要是答记者问。他说新闻要有一点轰动效应和社会效果。理论观点也可以用新闻加以报道。新闻要带理论色彩,新闻式的理论,把理论文章加新闻发就很新鲜。他说,在技巧上,我们与外国记者相差一大截,人家是把没有的写成真的,我们把有的写得像没有的;人家的报纸躺在床上还要看,我们是上班喝茶抽烟才看报。

当场学员(记者)问:人民日报的用稿标准是什么?

艾丰答:全国观点。就是全国感兴趣的东西。你写的广东人、黑龙江人、山东人愿不愿意看?你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就可以给人民日报写稿了。

问:经济新闻评好稿比较少,不仅是文字,还有图片,这是质量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答:我看是质量问题,经济报道不好写。

问:会议新闻怎样改革?

答:这是党政机关的事,不单是新闻机关的事。

后来艾牛调经济日报任总编辑。

科技日报高级记者郭梅尼讲课。56岁的她,身高约1米60,身体微胖,但不显臃肿,短发齐耳,很黑有光泽,没有一丝白发。皮肤白皙,没有皱纹,眉毛较淡较细,嘴唇较薄,身穿深红色毛线衣,戴着眼镜,讲话时满脸笑容,爱做手势,讲到激动处泪花都流出来了,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富有丰富感情,爱助人为乐的知识分子形象。

她讲的题目是《关于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她也是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一名著名女记者,写的通讯可当小说读。她写一个新闻人物,中央就树一个先进典型。如八十年代初,她写了一篇人物通讯《生命的支柱》,写的就是残疾女青年张海迪;还写了青年数学家杨乐、张广厚的新闻一一《把五星红旗插上数学之巅》、《勤奋出天才》;还写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新闻《人生当架几座桥》,令90高龄的茅老连叫三个”好″字,说郭记者把我的这一生都写了;还写了一位高考落榜青年的新闻《”星火财神”一一杨晋秋》,中央树杨晋秋为”全国十佳青年”,其文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她采写的新闻人物有科学家、残疾人、待业青年,及普通的人,写一个响一个。她介绍她的写作经验是: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她说新闻价值的判断不是根据官的大小,也不完全根据成果的大小,而是根据时代的秤上来称,要称得很准,看他有几斤几两。新闻必须经过社会和群众的检验,检验过关了,就证明你称准了。下课后,学员们纷纷购买她的讲稿光盘碟子,我也买了一盒。她的爱人是科技日报总编辑,名气没得她的大。

当天中午刚好党校加餐,中国记协的阎处长留她进餐,因她是湖北孝感人,我们便邀请她加入我们这一席来。我们有湖北日报的曾祥惠、湖北农民报总编辑陈新、郧阳日报的吴社长、黄石日报的社长、新疆军垦报王总编及中国记协的领导等。其他席上的学员们纷纷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午餐后,郭梅尼和我们湖北的5名学员合影。

湖北五名学员与郭梅尼(右四)合影

更令人难忘的是,3月3号上午,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和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唐非及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阮观荣等来到党校,唐非同志向我们全体学员传达了中央二号文件(即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该文件刚传达到中央部办委这一级。

还有新华社、中国农科院、国家体改委、中宣部等领导和老总的讲课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这是一次难得的农村宣传报道研讨,让人受益匪浅,令人难忘。

作者简介

王章一,中共党员,初中学历,京山市宋河镇人,回乡务农15年,后从事新闻职业至退休。爱好文学、曲艺、诗词创作及公文写作。平生尤喜自然山水,梅兰松竹,躬耕垄亩,寄寓南山。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20年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