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10月26日,2021舞蹈评论“长清论坛”暨青年舞评人才研习班在学校长清校区开幕。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慧,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张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负责人卿青,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春、刘晓真出席开幕式。学校党委书记王洪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副院长刘晓静主持。
开幕式前,王洪禹、院长徐青峰亲切会见了与会专家。
开幕式上,王洪禹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颁发特聘证书。他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学校舞蹈专业的办学理念及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他表示,学校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追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研习班的学员们在思考中迸发出新的观点,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用新思想开辟“新航道”、绘就“新蓝图”、实现“新跨越”,共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
罗斌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集合了舞蹈学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个环节相互联动、彼此促进的积极举措,必将打开舞蹈评论人才的学术视野、提升舞蹈评论人才的综合思辨能力,为打造网络新媒体评论交流的专业平台,依托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茅慧在致辞中指出,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两者彼此借力、相互砥砺,是良性互动的诤友关系。当今,舞蹈评论对于舞蹈创作的影响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舞蹈评论工作者需要理性与情感兼具,需要提升历史眼光、现实关怀、价值理念与审美取向兼备的综合素养。
卿青在致辞中谈到,舞蹈评论是文艺评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舞蹈评论工作不仅能够与艺术家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对话,更能够承担“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文化塑造使命。
在主旨发言环节,傅谨以《表演艺术评论的专业视角》为题,从“批评是做什么的”“艺术家是做什么的”“批评美学与历史尺度”三个方面,结合戏曲艺术与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演出中的舞蹈作品,探讨了艺术批评的现状。他认为,评论家应把握好批评尺度,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追求。
江东以《舞蹈评论:对于舞蹈创作的望闻问切》为题,对舞蹈评论的定义、基本性质、特点、写作中的评判标准以及舞蹈批评与评述对象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提出对舞评人在社会责任、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怀方面的要求。
张萍以《学科本位下的批评理性》为题,指出青年评论人才应当心怀理想,要具备理性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舞蹈评论家应在各学科理论体系的背景下,观照舞蹈艺术的独特性,达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艺术境界。
冯双白围绕《融媒体时代舞蹈影像批评的几点思考》这一主题,通过解读舞剧《只此青绿》投资模式的独特性、编导思想的独立性以及媒体评论的多元化走向等内容,指出要注重舞蹈影像的传播力量,尤其是计算机语言算法等舞蹈制作和传播方式的运用,要具备对技术语言的技术分析能力。
在导师研习课讲座环节,江东、茅慧、刘春、刘晓真分别就舞蹈评论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与本次研习班的学员就舞蹈评论的写作方法和“过度解读”问题、舞蹈创作的技法规律、现实舞蹈事像的观察与诠释等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专家学者、青年文艺评论家、博士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和研习班。
据悉,本次论坛暨研习班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山东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山东艺术学院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壮大舞蹈评论队伍,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论坛和研习班为期三天,授课期间学员们将现场观摩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演出,并聆听编导畅谈创作经验。舞蹈评论专家将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文艺评论写作的指导,进一步丰富青年舞评者的学术素养,拓宽理论视野,有力促进学员舞蹈评论水准的提升。
来源: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