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必需农产品,保障其周年均衡供应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的“科技创新引领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表示,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在服务三农、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蔬菜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年播种面积达3亿亩,总产量约8亿吨,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近40% 的产值。
张友军介绍,“十三五”期间,蔬菜花卉研究所在蔬菜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组学大数据、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配套栽培与植保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中,育成蔬菜新品种近20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0篇以上,在Cell, Science, Nature Genetic, PNAS, Plant 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4项。
此外,国家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资源3.8万份;对1000余份重要蔬菜核心种质开展了基因型精准鉴定,向社会共享和开放蔬菜种质资源3000余份,极大满足了国内科研与育种需求;相继解析黄瓜苦味、番茄风味、白菜叶球性状、黄瓜性别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率先建立蔬菜高稳定性靶向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在番茄和黄瓜品质性状精准改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张友军强调,“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鉴定、加强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加强蔬菜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强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鉴定。针对重要农艺性状开展多年、多点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建立基于表型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集成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构建国家级蔬菜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共享利用顺畅,为优异种质创新和精准育种做好材料保障。
二、 加强蔬菜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加大基础前沿科技的原始创新,在蔬菜作物遗传多样性形成、产品器官发育、重要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蔬菜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响应机理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
三、开展种源“卡脖子”育种技术攻关。突破和完善基因编辑、数字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建立和完善新一代测序技术、标记高通量分型、种子繁育与加工技术,全面推动蔬菜育种技术转型升级。
四、加强蔬菜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全面推进种业革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优质蔬菜安全保供和服务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新要求,加快培育优质多抗、营养独特、商品性高,适合机械化栽培等优良新品种。
五、加强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推动蔬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建设,完善和扩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展示平台。
企业、会议宣传,人物专访、信息调研欢迎咨询合作,18589602397(手机/微信)
生物技术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