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打印准考证!考研平均分来了!你在什么水平?

快打印准考证!考研平均分来了!你在什么水平?

考研准考证打印

2023研考生请注意!下载《准考证》功能已开通,快扫码打印

《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准考证样图(仅供参考)

Q:准考证不能打印怎么办?

如果系统提示不能打印,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1)下载安装pdf阅读器;

(2)退出研招网,重新登录再尝试下载;

(3)换其他浏览器;

(4)清除页面缓存

Q:准考证可以重复下载吗?

A:准考证下载期间,下载次数没有限制,下载后请妥善保管。

Q:准考证号如何查询?

A:准考证上的考生编号即准考证号。

Q:准考证上没显示具体考场和座位号信息怎么办?

A:准考证上一般会显示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考场和座位号信息由报考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在准考证上体现。如准考证上没有考场和座位号信息,您可咨询报考点如何获取对应信息。

Q:下载后的准考证信息显示空白等异常?

A:建议重新下载PDF文件阅读器查看。可下载系统页面提供免费下载的PDF文件阅读器Foxit Reader或到其它合法网站自行下载PDF阅读器。此外,建议下载时勿使用下载工具,可选择“另存为”的方式下载。

Q:下载后的准考证考试地点内容为“无”?

A:建议与报考点联系咨询。

Q:下载打印准考证时,提示“未进行网上确认或未被招生单位准考,请与报考点或招生单位联系。”是怎么回事?

A:建议与报考点或者招生单位联系核实准考具体信息。

Q:准考证上信息和报考信息不一致是否可以修改?

A:网报结束后,考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如准考证信息与报名信息不符,建议您在准考证下载时间内,及时联系报考点或招生单位反馈。

往年考研平均分(参考)

23考研的小伙伴儿

即将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了

有没有很紧张呢

先来看看历年考研平均分

验证一下现阶段的复习结果吧!

01英语历年平均分

1.英语一平均分

以下数据来自对2021年英语(一)试卷作答情况的汇总分析。本次共抽取了1,308,461名考生的答卷,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分析,2021年英语一全国平均分为47.04分。相对往年来说,比全国平均分仅低于1分多。

2.英语二平均分

以下数据来自对2021年英语(二)试卷作答情况的汇总分析。本次共抽取了1,350,118名考生的答卷,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英语二的平均分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最近三年的波动情况,2021年题目相对偏难,2021年英语二全国平均分为50.58分,相对往年来说,比全国平均分低了很多,说明难度确实增大了。

总体来说2022年考英语二的小伙伴压力应该还是挺大的,不过大家也不要太紧张,按部就班好好学就行了。

难度系数:一道题有50%的考生答对拿分了,那么这道题的难度系数就是0.5。因此难度系数越小,试卷难度越大。

02数学全国平均分

官方从20年就未公布2020年平均分和难度的相关数据,我们参考往年数据做个比较:

按照数学出题难度“一大年(难)一小年(简单)”交替的原则,2022考研应该是“大年”。

2020年考研数学分析:

未公布的20考研数学三套卷得分率普遍偏低,难度较大。

对于得分率低的分析,教育部给出两个方向,一方面可能是题目有问题,这样的话会调整命题思路,另一方面是说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对于不是套路,形式比较新颖要求比较高的题,得分率都比较低。

2021年考研数学分析:

2021年数学试卷结构进行调整,是考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题目中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三套数学试卷的得分率普遍有所提高,区分度更高,选拔性考试,作为选拔什么的人是最重要的,标准一定确定,就应该坚持,试题的命制要坚持既定原则,要确保命制的试题没有科学性问题,各种题型的题目符合命题的基本规范,要注意试卷的区分度。

03政治全国平均分

政治18年~20年数据官方并未公布,考试分析中也没有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18年之前考研政治数据大家也可以看看:

根据往年的数据,政治平均分基本在57~59分之间,难度系数属于中度难度,比较稳定,并不会出现剧烈的难度变化,因此大家可以按照近几年的考试真题难度进行准备即可。

反正政治这个科目是最好拿分的学科,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来,基本挂政治科目的同学很少。

教育部:可设置核酸阳性考场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如何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是全社会、尤其是广大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12月14日,澎湃新闻从教育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对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考防疫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澎湃新闻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研考各地要按“一类一策”组考,结合实际可有针对性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另外,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进入考场后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全程佩戴口罩。考场内将配备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每个考点配备至少1名医务人员。

以下为上述三部门答记者提问具体内容:

今年研考组考防疫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经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综合研判,研考为聚集性重大活动,研考考点为特定场所,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具体方案由属地自行确定。

各地要将研考组考防疫纳入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工作,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各地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现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的有机联动,落实落细组考防疫各项要求,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工作目标。

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

考点考场如何设置安排?

考点考场安排要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各类考生群体安全顺利参加考试。各地要科学精准对考生群体分类,按照“一类一策”组考模式,根据防疫要求科学划定考试区域和专用通道,结合实际可有针对性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具体方案由属地结合实际制定。

加强考场防疫工作做了哪些安排?

所有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均应按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进入考场后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全程佩戴口罩。考场内将配备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每个考点配备至少1名医务人员。考前和考后将对考场进行通风和消毒,对电梯间、卫生间、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以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接触频繁的部位进行随时清洁和消毒。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各地将及时采取强化个人防护、增大考场座位间距、加大考场通风消毒、加强考点医疗卫生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加强考试安全管理有哪些举措?

所有考场的安全保密工作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依据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配备无线信号屏蔽器和监控设备,确保屏蔽、监控无死角。考生进入考点(场)时,考试工作人员要对考生进行安全检查和身份识别,严防考生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进入考点实施作弊。所有考试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的选聘、培训,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监考员。各级考试机构将通过网上巡查、实地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考前,各地教育部门还将联合公安、保密、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打击作弊器材销售、有组织作弊等专项行动,净化考试环境。

首次全国大规模借考如何实现?

9天后,2023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如期开考,本应出现在山东某考点的考生许莉现在还滞留在浙江湖州。

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12月8日8时起,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交借考申请。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看到消息后,许莉第一时间提交了借考申请,希望将考点安排在湖州。两天后,填报系统关闭。截至目前,许莉在研招网借考申请的状态是“待审核”。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根据多省份公布的信息看,2023年度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面对参考人数百万级的国家考试,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该如何实现?

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

教育部表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安全平稳”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

“新十条”实施后,跨省跨市赶考更为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影响国家考试的安全、顺利。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异地借考实施后,部分就地借考的考生可减少旅途中的感染风险,也省下赶考的交通费用。”

对此,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表示认同:“社会面病例数量的增加,会从不同方面对如期考研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借考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保障考生应考尽考,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学生提供便利实惠。”

截至目前,借考申请以跨省借考为主,对于如何省内借考,各地政策不一。山东省原则上不允许省内异地借考;河南省和甘肃省须由拟借考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山西省则不安排省内跨市借考。

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达到巨量”

实施异地借考,即考生不动、试卷动,操作难度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考研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自考科目两种类型。政治、数学、英语等统考科目试卷类型一致,但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考题,由高校自主命制,类目类型成百上千,是导致借考难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假设考生小马原定在考点甲考试,某大学已把自命题试卷寄到了该考点。因为疫情等原因,小马无法前往该考点,只能就近前往考点乙。因为,甲乙两个考点无法直接交换试卷。因此,可能有两种方法进行试卷传递,一是从考点甲寄送回报考院校,由报考院校再寄送给考点乙,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二是发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由考点甲先把试卷上交给所在省的A教育考试院,由A省考试院交换给考点乙所在的B省考试院,再下发到考点乙,这种办法相对第一种更便捷一些。”王传毅介绍。

2021年12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考点工程训练中心考场。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王传毅表示,“即使是第二种方法,假设一个考点有100人申请借考,每个省有100个考点,借考人数可能多达几十万,工作量也非常大。”

有文章提出,一直以来,人们对研究生考试命题的规范性与保密性关注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自命题试卷,需要从招生单位送达考生手中,印刷分装、远距离调配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若采用传真或云端系统传送则会挑战自命题试卷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曾长期在省级教育考试院工作的胡向东透露,近年来,研究生考试实行了精细化管理,试题包装规格齐全,可调度的空间增大。事实上,异地借考也有实践基础。“为方便考生,一直有零星的借考发生。”

胡向东介绍,“去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浙江和陕西为保障省内考生如期考研,探索尝试借考模式,并成功为几百名考生提供就近借考的机会,经历了大规模调卷、精细化复核的全过程。”

2021年12月25日,考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考点。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1年,浙江省有15.8万名考生,共有12000多种考卷。异地借考有400多名考生。短时间内,在原先90个考点基础上新增了96个考点、400多个特殊考场,考点数量翻倍,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调卷工作。

“根据这一数据推算,今年全国范围内异地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将会达到巨量,组考压力可想而知。但由于前期积累的调卷经验,今年的大规模招考也不是‘无准备之仗’。”王传毅说。

王传毅介绍,“由于试卷调换必须万无一失,借考考生数量增加对各地考场及监考人员的安排,也提出了较大挑战。必须高效精准地完成试卷调换复杂周密的流程、细碎精密的考研组织工作。”

精准化双向复核,确保试卷调换寄送无误

“异地借考的背后需要考试管理部门、高校等作出巨大努力并承担更大风险。因为会带来更多的试卷传递、更容易造成差错,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和部门工作进一步精准化。”胡向东提醒。

王传毅建议,应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平台,为借考信息统计和试卷调换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算法支持;建立专门“应急通道”,为应急传输加密试卷提供支撑,一旦出现试卷寄送中的失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确保考研如期顺利进行。

“院校和省市考试院应加大考务人员投入,确保应对借考工作的人员充足,同时应对试卷的调换、寄送,实行多单位的双向复核机制,每一环节至少安排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相互校验,确保试卷调换寄送工作无误。”王传毅说。

此外,王传毅认为,“因试卷按秘密管理,而且工作量巨大,教育部门不公布运作细节,但希望考生和社会予以充分理解和信任。考生也应该放松心态,使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于备考本身,相信各级教育部门和院校能够为考生异地借考、如期应考提供坚强保障。”

“眼下,研考全国统考科目与高校考试科目并行,试卷机要传递量大面广、风险大的问题显而易见,异地借考的推行,将为下一步研招考试改革开拓思路,积累更多的经验。”胡向东说。

(本文所涉及考生采用化名)

News

小车精选

来源丨微言教育、光明日报

编辑丨消失的喵子

校对丨even

转载请注明丨高考直通车(微信公众号:gkztcwx)

*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86017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