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首次全国大规模借考:考生不动,试卷怎么动?

考研首次全国大规模借考:考生不动,试卷怎么动?

几天后,2023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如期开考,本应出现在山东某考点的考生许莉现在还滞留在浙江湖州。

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12月8日8时起,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交借考申请。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看到消息后,许莉第一时间提交了借考申请,希望将考点安排在湖州。两天后,填报系统关闭。截至目前,许莉在研招网借考申请的状态是“待审核”。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根据多省份公布的信息看,2023年度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面对参考人数百万级的国家考试,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该如何实现?

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

教育部表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安全平稳”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

“新十条”实施后,跨省跨市赶考更为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影响国家考试的安全、顺利。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异地借考实施后,部分就地借考的考生可减少旅途中的感染风险,也省下赶考的交通费用。”

对此,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表示认同:“社会面病例数量的增加,会从不同方面对如期考研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借考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保障考生应考尽考,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学生提供便利实惠。”

截至目前,借考申请以跨省借考为主,对于如何省内借考,各地政策不一。山东省原则上不允许省内异地借考;河南省和甘肃省须由拟借考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山西省则不安排省内跨市借考。

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达到巨量”

实施异地借考,即考生不动、试卷动,操作难度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考研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自考科目两种类型。政治、数学、英语等统考科目试卷类型一致,但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考题,由高校自主命制,类目类型成百上千,是导致借考难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假设考生小马原定在考点甲考试,某大学已把自命题试卷寄到了该考点。因为疫情等原因,小马无法前往该考点,只能就近前往考点乙。因为,甲乙两个考点无法直接交换试卷。因此,可能有两种方法进行试卷传递,一是从考点甲寄送回报考院校,由报考院校再寄送给考点乙,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二是发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由考点甲先把试卷上交给所在省的A教育考试院,由A省考试院交换给考点乙所在的B省考试院,再下发到考点乙,这种办法相对第一种更便捷一些。”王传毅介绍。

2021年12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考点工程训练中心考场。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王传毅表示,“即使是第二种方法,假设一个考点有100人申请借考,每个省有100个考点,借考人数可能多达几十万,工作量也非常大。”

有文章提出,一直以来,人们对研究生考试命题的规范性与保密性关注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自命题试卷,需要从招生单位送达考生手中,印刷分装、远距离调配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若采用传真或云端系统传送则会挑战自命题试卷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曾长期在省级教育考试院工作的胡向东透露,近年来,研究生考试实行了精细化管理,试题包装规格齐全,可调度的空间增大。事实上,异地借考也有实践基础。“为方便考生,一直有零星的借考发生。”

胡向东介绍,“去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浙江和陕西为保障省内考生如期考研,探索尝试借考模式,并成功为几百名考生提供就近借考的机会,经历了大规模调卷、精细化复核的全过程。”

2021年12月25日,考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考点。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2021年,浙江省有15.8万名考生,共有12000多种考卷。异地借考有400多名考生。短时间内,在原先90个考点基础上新增了96个考点、400多个特殊考场,考点数量翻倍,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调卷工作。

“根据这一数据推算,今年全国范围内异地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将会达到巨量,组考压力可想而知。但由于前期积累的调卷经验,今年的大规模招考也不是‘无准备之仗’。”王传毅说。

王传毅介绍,“由于试卷调换必须万无一失,借考考生数量增加对各地考场及监考人员的安排,也提出了较大挑战。必须高效精准地完成试卷调换复杂周密的流程、细碎精密的考研组织工作。”

精准化双向复核

确保试卷调换寄送无误

“异地借考的背后需要考试管理部门、高校等作出巨大努力并承担更大风险。因为会带来更多的试卷传递、更容易造成差错,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和部门工作进一步精准化。”胡向东提醒。

王传毅建议,应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平台,为借考信息统计和试卷调换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算法支持;建立专门“应急通道”,为应急传输加密试卷提供支撑,一旦出现试卷寄送中的失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确保考研如期顺利进行。

“院校和省市考试院应加大考务人员投入,确保应对借考工作的人员充足,同时应对试卷的调换、寄送,实行多单位的双向复核机制,每一环节至少安排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相互校验,确保试卷调换寄送工作无误。”王传毅说。

此外,王传毅认为,“因试卷按秘密管理,而且工作量巨大,教育部门不公布运作细节,但希望考生和社会予以充分理解和信任。考生也应该放松心态,使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于备考本身,相信各级教育部门和院校能够为考生异地借考、如期应考提供坚强保障。”

“眼下,研考全国统考科目与高校考试科目并行,试卷机要传递量大面广、风险大的问题显而易见,异地借考的推行,将为下一步研招考试改革开拓思路,积累更多的经验。”胡向东说。

三部门:考研可设置核酸阳性考场

当前,2023年研考组织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二十条”和“新十条”要求,就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全力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工作目标。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023年研考为聚集性重大活动,研考考点为特定场所,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具体方案由属地自行确定。各地要将研考组考防疫纳入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工作,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各地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现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的有机联动,落实落细组考防疫各项要求。

二是科学制定防控方案。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完善细化本地研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预案。按照“一类一策”组考模式,分类设置考场考点,切实保障各类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阳性等特殊考生,由属地自行制定赴考等保障措施并组织实施。全力实现各类考生“应考尽考”。

三是狠抓落实规范管理。加强考场防疫管理。强化考场通风消毒,配足配齐防疫物资、严格执行考场防疫规定,确保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加强考场安全管理。严格试卷管理,守牢试卷安全保密底线,严格入场检查、严格考场管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四是精心做好服务保障。调动多方资源力量,提高核酸检测、考点考场资源和监考工作队伍等保障力度。强化考点医疗卫生和急救力量,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各地要通过官网、公众号或手机短信等途径积极开展主动宣传,确保考生对组考防疫要求应知尽知。密切关注考生心理健康,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要畅通考生救济渠道,及时提供合理便利。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于12月14日开通考生下载打印《准考证》服务。请考生认真阅读报考点所在地省(区、市)考生防疫有关要求,并认真关注《准考证》上“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说明”“报考点说明”“招生单位说明”等相关信息。“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

(本文所涉及考生采用化名)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3日8版,学校共青团、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