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考研(创意写作考研)

写作考研,创意写作考研

经常有人问我,刚开始准备论说文,还来得及吗。这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玻璃心很多,想不伤害他们又给他们真相,那就只好换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商业精英,其教育背景朴实但却叱咤业界;在中国商界学界中鲜有名校骄子——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虽然背后的原因极其复杂,但其中一点不容忽视: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名校教育之间并非是完全的等号。

诸如”精密仪器“系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这样的本科专业名称显示,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基本还是延用前苏联的模式:将大学本科教育的功能定位成培养”专业人才“。

但美国的本科教育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在美国,本科教育已经成了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根本目标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的合格公民:那些具备冷静的批判思考能力、条理清晰富有逻辑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化的文化视野、对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以及面对挫折的坚毅等基本素质的年轻人。

来自业界的需求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基本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看看麦肯锡和高盛等著名公司的录用要求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科目中数学、逻辑和写作来考察)以及清晰准确的沟通能力(主要通过综合科目中两篇作文来考察,还包括复试)始终处于面试的核心地位。

我国的专业硕士考试,采用的是美国高等教育,尤其是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的相同命题类型以及考察思路,而且入学之后在培养上更强调实践能力,所以,需要考生从上述方面来提高自己。

用传统的应试方法来备考,想用临时抱佛脚的办法蒙混过关是很难的(除非这么多年来确实积累了很强的思维能力),凭借刻苦努力的传统应试方法则将事倍功半。

正确的姿势是:日常积累,多思、善思、思考之后要写下来;多多阅读广泛涉猎(但主要不是文艺作品)。

现在对写作备考感到很困难的考生,请记得分享眼下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经验给后来人。

即便考试总分达到要求而考上——这当然值得祝贺——但不等于写作过关了。对于一次考试来说,会有各种可能性,所以来不来得及,现在都得尽量去消化老师所述课堂内容,整理模考讲评的笔记,形成对一些重点话题的论证思路。

但,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每次都幸运过关。

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想法-这真的是能力

大多数人都缺少这项技能,但它又极度重要。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关系,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学好这项技能让你可以和别人自如地交流思想。

锻炼自己表达技能的关键就是——多阅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从中取长补短;阅读之后要表达出来。

逻辑-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

发达国家公民的思维和逻辑,是更适合用来沟通的:观点清晰,推导合理,论据扎实,说理有力。

在教育强度、广度和深度方面,欧美国家的教育方式完爆4年的中国本科。在传统强国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朋友相信会有同感。

而逻辑,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最大的差距在三个方面,而且都与智商无关,都是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问题:

1、阅读广度——为什么读的少

这个是系统差距,从小学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老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分解课题——分头研究子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补充材料——撰写报告——修正报告并Presentation——最终提交作业‌‌”这样的流程化的逻辑处理模式。

欧美比较好的学校的学生们,阅读量是惊人的;虽然,目前国内顶级名校做的也还不错,但是和欧美国家学生做出来的作业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在阅读量和阅读习惯方面,我们已经吃了很大的亏。

2、钻研深度——为什么想不到

大家扪心自问,有没有对每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这就是思维的深度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你写一篇小论文:从2010年到203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数据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要求从经济学视点出发进行解释。

这对于成天看WTO新闻和世界各国经济数据的中国学生来说有何难度?你可以炮制一篇论及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崛起、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欧洲经济痛苦的一体化和亚洲非洲国家的人口红利等等观点。

但是,你有那么多的数据和信息,为什么你就没有发现,GDP的组成当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你居然没有论及?比如,私人企业的爆炸式增长?比如说重点国家的贸易数字的变化?

是你不知道吗?这有可能。但即便这些事实都是耳熟能详的,也根本想不到。

是理解不系统不深刻吗?没错!

欧美教育中的分析能力,就是从分解——深度剖析——论据支持——寻找反例——完善理论这个链条开始的;而我们,则常常习惯于堆砌观点和事实。

思维上的偷懒,直接反映在思维深度的直线下降上。

思维上的偷懒,直接反映在思维深度的直线下降上。

思维上的偷懒,直接反映在思维深度的直线下降上。

3、逻辑缜密度——为什么思维跳跃

双十一淘宝天猫销售总额突破,很多人直接就跳跃到结论说——中国网民的购买力在持续增长,网商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预测,中国消费力仍在成长。

且慢。你不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嘛?

双十一销售总额的不断冲高,最直接的结论只能是: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一年比一年成功的促销活动!

第二步可以推导出,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11.11在淘宝天猫和其他网商平台,进行一次集中的采购行为。

第三步,这样的集中采购行为,可能是一种预支和提前消费的现象,在11.11之后,销售回落是必然的现象;

第四步,为什么人们愿意在11.11集中消费,是看重性价比和促销优惠。因此,如果在优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11.11是不足以支持网商的爆发式增长的。

第五步,中国消费总额中,网商消费与实体消费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来横向对比,网商消费是有物理极限的。

因此,需要对网商消费与在实体店消费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和考量,才能判断出,究竟人们的消费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写作考研(创意写作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