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 光明网
1956年开始,中医教育的发展春潮涌动,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中医研究院成立,一批中医药高校相继建立,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也走上更规范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
不仅加强了对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和管理,使中医药师承教育纳入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也积极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
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各地普遍开办了中医进修学校和中医进修班,开始用现代教育方式培训中医药从业人员。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所中医学院创办后,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建立了中医学院,且各省市中等中医药学校也相继建立,至此中医药院校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基地,从而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 01 –
一个人才摇篮的诞生
中医研究院成立
于2000年建成的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自南向北依次镌刻着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中7000余件大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位列其中,可见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成立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意义。
1955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市广安门内北线阁院部礼堂隆重举行。
周恩来总理为中医研究院建院亲笔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卫生部任命鲁之俊为首任中医研究院院长,朱琏、田润芝为副院长,彭泽民为名誉院长,萧龙友为名誉副院。
当天,到会祝贺的有李济深、谢觉哉、习仲勋、徐特立、张际春等领导,全国政协、统战部、国务院、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人员约400人应邀出席。
会上,中医研究院筹备处负责人鲁之俊,以《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措施——祝贺中医研究院的成立》为题,汇报中医研究院的筹备经过。
他说:“中医研究院经过了年余的筹备,今天已略具规模而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历史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事业!”
中医研究院成立的缘由,可以追溯到1953年。1953年,毛泽东主席批评了卫生部领导轻视、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做法。1954年,他对当时中医存在的问题又作了重要指示。
同年4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杭州对针灸疗法实验所所长朱琏说:“针灸是科学,不是土东西。”“针灸大有名堂,将来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要用它。”
同年6月,毛泽东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
1954年9月12日,卫生部派鲁之俊、朱琏、何高民负责筹备成立中医研究院。不久,董必武选调30多名干部和工作人员充实筹备处的办事机构。
1954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11月2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加强对中药的管理和研究工作》的社论,进一步阐述了党中央对中医中药研究工作的要求。
从1954年10月到1955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先后接收了原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等多家单位,建院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中医研究院成立之后,从全国选聘的30余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建立了8个机构,开展内外妇儿、骨伤、眼科以及针灸、中药等方面的科研、临床和教育工作。从此,中医药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5年1月以后,中医研究院筹备处陆续从全国9省市聘请了32名具有真才实学的名老中医汇集京城,参与中医药工作,使得中医研究院从起步就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1955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开展祖国医学的研究工作》的社论。
社论指出:“中医研究院12月19日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人民保健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这些加强中医工作的重要步骤,标志着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走上了光明宽阔的大道。”
中医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学习、整理和提高祖国医学遗产的工作,将会在专门机构的统一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它于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教育、产业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科研机构,引领着全国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02 –
一页中医教育的新篇
四所中医学院相继成立
1954年,当萧龙友、施今墨等北京名医向全国一届人大会议提出成立中医学院议案后,周恩来总理十分重视,亲自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了继承发扬中医药,周总理决定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建立四所中医学院,培养新一代的中医。
1956年3月,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制定了四所中医学院的组建方案和教学计划,有关省市开始进行筹备工作。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指示下,1956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二办周字(19)号文,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成立中医学院。
规定中医学院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制6年。每所中医学院规模为2400人,并建立一所可容纳600张病床的附属医院。
四所中医学院的成立,开辟了高等中医药教育新的发展时期。由于这四所中医学院都建于1956年,简称“中医老四校”。
成都中医学院于195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中医进修学校的校址上创建。1958年,成都中医学院迁校至成都市通惠门外,新罗路13号(原成都医士学校旧址),旧址交于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1958年2月,李斯炽被国务院任命为院长。
1956年9月,上海、北京、广州三地也分别成立了中医学院。
上海中医学院在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成立,1958年,学院迁址于零陵路530号。周恩来总理任命程门雪为第一任院长。
程门雪对中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医的发展首先要老老实实地做好继承工作。
只有在全面、系统、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继承,才具备发扬的条件。”他指出,中医现代化研究除应有中医特色思路外,更应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方法。
北京中医学院由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委托北京中医进修学校进行筹建,并指定中医学院先借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校舍。1957年,黄开云被任命为院长。
广州中医学院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为基础,在广州市大德路正式宣告成立。由古大存负责学院的工作。
同年开始招生,学校从全省各地征调及聘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担任教师。1957年,经批准,学校在三元里择地,建立新校址。
如今,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不仅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而且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这四所中医院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医药高等教育开始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
– 03 –
一次中医传承的探索
中医带徒弟蔚然成风
1956年2月,卫生部呈周恩来总理和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4月16日,卫生部发出了《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工作的指示》,对中医带徒弟的方式、带徒弟的师资、学习对象、学习要求、学习时间、带徒弟的经费等都做了具体指示。
同时,作为上述文件附件下发的《1956-1962年全国中医带徒弟的规划(草案)》,提出了全国中医带徒弟工作的规划。
至此,采取中医带徒的方式培养中医,以壮大中医队伍,首次成为国家层面发展中医的政策。
为了推动中医带徒工作,195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题为《积极培养中医,壮大卫生队伍》的社论,论述开展中医带徒工作的必要性以及此次带徒工作与既往中医带徒的区别,即“有计划地培养,有计划地使用”,从而与1956年以前自发形式的中医带徒相区别。
指示发出后,各地普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这项政策,卫生主管部门按照当年推进工作的一般做法,先进行动员、宣传政策,发动老中医接收学徒,再对适合做学徒的人群进行动员,中医学会等团体也积极参与协调,一时间中医带徒蔚然成风。
1956年的中医带徒不同于传统的中医带徒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带徒方式多样。中医带徒的方式既有个人带徒,也有卫生所和联合诊所集体带徒,以及通过举办中医学徒班带徒。
二是教学方法改进。传统中医带徒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亲传口授,耳提面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论,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学习中医。
而此次师带徒运动较为通行的方法是“集中授课,分别传授”,将学徒集中起来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分别跟师随诊。
“中医带徒弟”工作,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基层中医药人才,为此后建立三级医疗保健体系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量人力保障,为新中国卫生医疗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由此得以更多地应用于基层医疗。
通过政府主导方式推行的大规模中医带徒,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探索。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光明网 ”,作者/徐婧,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白芷 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