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考研(东华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

东华大学考研,东华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

图说: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复材1801班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31名同学,其中28名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录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升学率高达90%,其余3人均已签约知名企业,全班100%落实毕业去向。四年间,班级同学累计获得校内外各类奖学金60余人次,国家级、省部级奖项80余人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获国家级立项5项、上海市级立项16项,10人曾任校院各级学生组织主要骨干——这就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复材1801班的毕业“成绩单”。就业形势如此紧张的背景下,这个“神仙班级”是如何炼成的?

卓越复材1801班近年来取得不俗成绩,既离不开同学们的进取,也得益于学院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从重大工程中的材料突破、中国历史上的材料发明到生活中的材料应用、中国材料人的光荣使命,任课教师们将具有丰富性和延展性的思政内容嵌入课堂,持续点燃同学们科技报国的理想。“一次专业课中,老师让我们专题讨论我国在复合材料领域取得的成就,碰撞交流中,既让我们掌握了最前沿的复合材料专业知识,又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即将去复旦大学读研的张梦芸同学感言道。

“从入学刚刚加入课题组的‘科研小白’,到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问题分析、项目撰写能力的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在学院准研究生制培养模式和实验班的多学科交叉教学中,我受益匪浅。”已经推荐免试将前往浙江大学读研的郭司淼,四年中印象最深的是在课题组收获的成长和在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锻炼的能力。据了解,学院推行“六个百分百育人体系”,其中包括100%本科生进课题组进行科创训练,100%科研仪器设备向本科生开放,100%本科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工程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在体系培养中进一步提升。郭司淼介绍,“大学四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实验室,虽然辛苦,但是特别值得,如果没有真正做过课题,不和老师深入沟通交流,我就不知道做科研是怎么回事,更不会坚定地做出读研的选择。”

陪伴卓越复材1801班同学们一起成长的还有这么一批老师,学院实施博导班主任“1+1+1”计划,为每个班级配备1名博士生导师、1名青年教师、1名管理骨干教师,形成“学术引领+成长导航+管理服务”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从没有想到能和知名教授零距离接触,他们的言传身教既消解了我许多专业学习上的疑惑,同时让我悟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已被同济大学录取的郄晓璇不胜感慨。

31个同学都是这个卓越集体中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科研、一起写论文、一起参与各类比赛,四年间班级成员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累计获得校内外各类奖学金60余人次,国家级、省部级奖项80余人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获国家级立项5项、上海市级立项16项。

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人绝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从科创竞赛到志愿服务,从文体活动到社会调研,他们在多样的平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已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沈佳悦,大二时申请并主持了1项国家级科创项目,和班内同学一起完成了直接墨水书写(DIW)3D打印水凝胶支架、环境监测无人机等实践项目,让科研实现了从书本走向实际。除此之外,他还参与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项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100小时。他同时热衷文体活动,是学校龙舟队重要成员之一。书里书外不认“怂”,沈佳悦的人生光环全开。

这群00后的毕业生中,有一名同学比其他人年长几岁,他就是退伍学生高鸣屿。2018年,高鸣屿参军入伍,作为一名战斗员,两年军旅生涯期间多次被派遣执行军事行动,身体也因此负伤。2020年,接到鄱阳湖抗洪抢险任务,有伤在身的高鸣屿咬牙坚持到任务结束。“我们组成了一个党员突击队,急难险重任务都要求他们带头上,很羡慕他们能带头冲锋,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有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带头冲锋陷阵!”曾在部队写下入党申请书的他,如今已在退伍重归校园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即将去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

一路走来,卓越复材1801班的同学们用奋斗点亮了心中的理想之光。

通讯员 彭这华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东华大学考研(东华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