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网
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就业市场里遭到了歧视。
10月10日考研报名第一天,“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一举窜上了微博热搜前三。原因是在秋招期间,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HR更是语出惊人,认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
舆论令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强烈不满,同时指向了一个争议: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很水吗?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类型,并没有创新出全新的培养方式,只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压缩饼干’。”
歧视
研究生的生活也像是一座围城,外边的人挤破了脑袋想考进去,里边的人却有倒不完的苦水。
研究生鄙视链的低端,又有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事物。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随着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
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根据国家政策,注明“非全日制”只是为了区分两者的学习方式,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不过,社会认可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非全日制甚至被打上了“非全日制=本科生”的标签。
这像极了10年前专业型硕士改革的情况,有人问“专硕和学硕的区别是不是像专科和本科?”
2009年,教育部进行学位制改革,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对于这一新开放的学位,很多人同样抱着会不会受社会歧视的忧虑。
10年过后,情况已大不一样。2009年全国招收40多万研究生,专硕人数只占约10%。2017年国内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比例首次超过学硕。
一时间,“灰姑娘”逆袭,专业硕士走俏成新宠,很多招聘单位声称,公司更注重应聘者的能力,学历次之……
关键
既然学历是个敲门砖,就应该承认非全日制这个敲门砖的作用。
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受到就业歧视,是因为用人单位认为这种研究生在质量上不靠谱。不过,厦门大学教授谢作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本人尚未见到有关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科学研究结论。”
谢作栩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是在职人员,不存在就业问题。”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更适合在职人员,这类人有固定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一个更高的学历,让自己在事业上更顺利地提升。
反之,如果是应届毕业生则应该权衡一下,如果还是从全日制调剂过来的,那就要慎重再三。
若仔细翻阅部分高校2020年硕士招生简章就可以发现,与2018、2019年相比,最新的简章增加了“原则上,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目前,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定向类别。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也明文规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根源
然而,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在观念上低人一等,这得从高校的招生和培养中找原因。
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
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
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以来,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问题,今年依然比较突出。
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则没有招到人,像环境工程专业计划招生15人、金融工程15人、化学工程10人,最终录取人数均为0。
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超过七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其中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
从培养上来看,当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时,就不能抱怨招聘单位以招生门槛看学历含金量了。用人单位重视985、211,不也是因为其招生分数高,代表生源质量靠谱么?
那么,高校该如何在培养上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呢?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特色就是质量,如果不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如在加强高等教育与工作实践联系方面发挥优势等,这种研究生类型就没有未来。”
周光礼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与工作实践脱节,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来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非全日制应该建立一种与学术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此外,要严格培养环节,建立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含金量。”周光礼说。
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