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邹逸麟(1935年8月31日—2020年6月19日),男,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邹逸麟先生为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邹逸麟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运河史、黄河史、历史环境变迁和区域经济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邹逸麟先生共指导硕士5位,博士22位,博士后6位,总计33人次,实31人。以下按照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及年龄排序。

郁越祖原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就读历史专业本科。1982年2月考取谭其骧教授中国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指定由邹逸麟老师协助指导。1985年2月毕业,留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复旦史地所”)工作。1987年8月自费赴美留学,先入东密歇根大学地理系,再转马里兰大学信息学院。1992年起,先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和我国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任职。2012年因健康原因离职退休。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宋代建制镇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1985年)。

吴松弟 1954年生,浙江泰顺人。1982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3年考入复旦史地所读研,为以邹逸麟先生名义招的第一位硕士生,毕业后留所任教至今,其间(l990—1992)在职读谭其骧先生博士生。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1986年)。

洪 偶1956年生,安徽歙县人,杭州大学77级历史系本科,1983年考入复旦史地所,与吴松弟同门,师承邹逸麟先生。1988年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创业,创建医药化工公司。现已退休,定居洛杉矶。硕士学位论文《两宋东南五路人才分布的地理因素》(1986年)。

王振忠1964年生,福建福州人。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86年考入复旦史地所,师从吴应寿先生。1989年9月起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是邹先生招收的第一届博士生。1992年1月提前半年毕业,留所任教。博士学位论文《明清两淮盐业盛衰及其对苏北区域的影响》(1992年)。

满志敏(1952—2020) 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1983年进入复旦史地所工作。在职跟随邹逸麟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获博士学位。硕士毕业论文《唐宋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1988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末至元代末(3.5KaBP—0.6KaBP)气候冷暖变化的初步研究》(1993年)。

戴鞍钢1955年生,上海青浦人。1978年2月入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1月硕士毕业后留系任教。1993年9月—1996年6月,师从邹逸麟先生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地理考察(1843—1913)》(1996年)。

华林甫1965年出生于浙江余杭。1982年入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86年师从邹逸麟先生读研,1989年硕士毕业后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6年回炉读博,仍师从邹先生,1999年博士毕业,2002年转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至今。硕士学位论文《唐代主粮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初探》(1989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名学史专题研究》(1999年)。

尹玲玲1973年生,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90级地理系本科,94年毕业后在湘潭任一年中学地理老师。1995年考入复旦史地所,师从吴松弟老师。1997年直升,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至今。博士学位论文《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济研究》(2000年)。

冯贤亮1971年生,浙江嘉善人。1991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学习,1996年考入复旦史地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邹逸麟先生,2001年毕业。现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研究》(2001年)。

杨伟兵1974年生,白族,云南云龙人。1996年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考入复旦史地所,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留所任教。博士学位论文《云贵高原环境与社会变迁(1644—1911):以土地利用为中心》(2002年)。

黄忠怀1967年生,江苏淮安人。1988年毕业于淮阴教育学院(现为淮安师范学院)地理专业,1997年进入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至今。博士学位论文《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2003年)。

林荣琴1973年生,浙江长兴人。1995年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西北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迄今,任教于上海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清代湖南的矿业开发》(2004年)。

余同元 1962年生,安徽潜山人。1979年进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1985年到安徽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室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随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 以江南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为中心(1520—1920)》(2005年)。

周晓光1964年生,江苏昆山人。1985年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2005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后改称社会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2012年调至安徽大学历史系工作。现任职于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2005年)。

杨煜达 1968年生, 云南腾冲人。1991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2002年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复旦史地所邹逸麟先生门下,2005年获博士学位,留所工作至今。博士学位论文《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2005年)。

石超艺1976年生,湖南涟源人。1997年湘潭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后在湘潭县任教,2000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自然地理学硕士,200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2005年至200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7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任教至今。博士学位论文《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2005年)。

高 凯 (1965—2021) 湖南益阳人。1985年入郑州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89年入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邹逸麟先生。1992年以后在郑州大学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2006年)。

刘龙雨 1976年生,河北深州人。2000年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2003年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迄今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1644—1937》(2006年)。

巴兆祥1963年生,安徽休宁人。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87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毕业留历史学系工作至今。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2007年)。

胡其伟1967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淮安。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后在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1年。2001年进入江苏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毕业进入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博士学位论文《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2007年)。

傅 辉 1971年生,河南光州人。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2005年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迄今就职于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明以来河南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研究》(2008年)。

李德楠1975年生,山东莒南人。1996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在莒南壮岗一中任中学教师6年。2002年入徐州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8 年毕业后在山东聊城大学工作5年,2013年至今在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2008年)。

陆发春 1963年生,安徽舒城人。1985年安徽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工作至今,2005—2013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跟随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安徽建省与省域认同》(2013年)。

孙景超 1982年生,河南洛阳人。200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读研,2006年9月—2009年6月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后在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系任职数年,现在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技术、环境与社会:宋以降太湖流域水利史的新探索》(2009年)。

傅林祥 1961年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绍兴。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同年8月起在复旦史地所工作。2006年9月—2010年6月师从邹逸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清代地方行政制度专题研究》(2010年)。

王建革1964年生,山东招远人。199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史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进入复旦史地所做博士后研究,师从邹逸麟先生,1998年留所工作至今。博士后出站报告《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1998年)。

谢 丽 1961年生,湖南湘潭人。1982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系,2001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农业历史研究室。2001—2003年师从邹逸麟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任教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历史系)。博士后出站报告《清代至民国时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生态环境变迁的社会与环境诱因》(2003年)。

陈业新1967年生,安徽霍邱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96、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硕士、博士,历史文献学专业)。2001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今,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近五百年来淮河流域灾害环境与人地关系研究—— 以明至民国时期中游皖北地区为中心》(2003年)。

陈晓鸣 1963年生,江西万安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2004—2006年师从邹逸麟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九江:从常关到海关,1450—1938》(2006年)。

段 伟1977年生,安徽宁国人。1995—200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得本科至博士学位。2005年8月到复旦大学跟随邹逸麟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7月留复旦史地所工作至今。博士后出站报告《俗称与重构:清代省区类型研究之一—— 以江南、湖广分省为例》与《清史地理志·安徽》(2007年)。

廖声丰1965年生,江西赣州人。1987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图书馆情报专业,1998年7月在南昌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在上海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2008年7月在复旦大学跟随邹逸麟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在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博士后出站报告《清代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常关研究(1644—1840)》(2008年)。

(段 伟 整理)

书 名:儒雅清正铸师魂——邹逸麟先生纪念文集

著 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邹逸麟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 编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纪念邹逸麟先生的文集。邹逸麟(1935年8月31日—2020年6月19日),男,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邹逸麟先生为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邹逸麟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运河史、黄河史、历史环境变迁和区域经济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集收录了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各大高校40余位学者的纪念文章,内容包括回忆随笔、著作选读、访问访谈等,专以纪念与缅怀邹逸麟先生。全书共收入纪念文50多篇,邹逸麟先生论述文4篇。与此同时,本书还收入了近百幅邹逸麟先生学术活动和生平照片、邹逸麟先生论著要目以及邹逸麟先生弟子名录。

编者简介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教授创办的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99年,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正式挂牌。邹逸麟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委会主要编委王振忠教授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社会史、徽学及域外文献研究,重点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及区域社会之变迁。

信息来源

本文摘自《儒雅清正铸师魂——邹逸麟先生纪念文集》一书,感谢中西书局提供相关资料!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欢迎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传播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成果等等,惠及学林!

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