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原标题: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智慧和力量 四川绵阳市法学会发挥品牌力量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探索
记者|黎志飞
责编|郭新磊
正文共3266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238场法治讲座场场爆满,1312场普法宣传深入到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40余万份宣传资料干货满满,90余万群众受益匪浅……这是四川省绵阳市法学会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交出的答卷。
鲜活的数字和日益增长的品牌力量,是绵阳法学会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探索,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市法学会勇于探索、笃行不怠,不断为绵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绵阳市法学会围绕基层法学会“怎么建、干什么、怎么干”积极探索尝试,逐渐形成了多项“绵阳经验”:首创“建设三级平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开展“承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化解信访积案难案”、“开展‘一团四化’法治体检防范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等。
助力法治建设聚焦热点难点 当好“法治智囊团”
2020年2月,四川绵阳某电器公司反映,个别员工离职后因社保、补助等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引发员工观望响应,如处理不妥,极易引发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绵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荣全闻讯后,迅速牵头部署,安排市法学会组建专项工作组,走访企业和当事人,研究法律政策,组织专家会诊,提出解决方案,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民营企业薪酬体系涉法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和法律风险评估,指导企业规避行业性经营风险,最终将这场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化解。
从发现问题到帮助政府、企业解决问题,绵阳市法学会“法治智囊团”的功能定位愈发清晰。近年来,绵阳两级法学会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围绕法治建设热点难点,深度研判、问诊“开方”。
绵阳市游仙区探索“承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化解信访积案难案”工作,构建“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承接信访积案难案92件,成功化解63件,其中5年以下的35件,5至7年的18件,7年以上的10件,稳控了一批苗头性的群体性事件,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州区法学会紧紧围绕职能职责,切实找准定位、靠前站位,在“两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独特的法律智库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破产重整,通过超前组织研判、提供有效法律意见建议,为助力企业走出困境、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和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作出积极贡献。
绵阳市法学会牵头开展“法学会加强骨干会员队伍建设研究”“县级法学会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外流贩毒治理对策研究”等省级法治实践创新课题调研;组织会员围绕“绵阳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助力科技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2015至2021年,绵阳市法学会主持开展省级法治实践创新专项课题8个,市级重点课题21个;参加全国性、区域性法治论坛34次,征文1050篇,215篇获奖;组织专家参与《绵阳科技城条例》《绵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绵阳市物业管理条例》《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立法调研、咨询、论证,一大批优秀的法治智力成果被采纳和转化。
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痛点堵点 当好“百姓贴心人”
近年来,城市小区涉物业纠纷高发,由此引发的群体维权、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2020年5月,绵阳市法学会牵头开展省级法治实践创新课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小区治理模式”调研,探索构建“1+2+N”现代城市小区治理多元立体模式,积极推动住建、法院等相关部门研究建立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献计献策,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把纠纷解决在小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治安管理、劳动用工、合同纠纷等问题集中涌现。绵阳市法学会迅速组建高校、政法、行政执法部门专家团,编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手册》,并通过宣传栏、微信、抖音等平台向群众发布,及时回应群众热点。会同商务局、发改委等21个部门、协会开展专题调研座谈,提出的57条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均被采纳。组织指导民商经济法学研究会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助力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及时复工复产健康发展。
为更好“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绵阳市在全国首创建设嵌入式“三级平台”,全覆盖建立县(市、区)“法律诊所”9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165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1937个,并组织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统筹推进、一县一色”,法学会的“实战化、实效化”探索已成为政法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2017年起,梓潼县法学会金牛街社区法律服务室成员便全部进入“金牛街社区居民交流”微信群中,及时在群里发布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针对居民管理和服务中的问题,为群众答疑释惑,不断提升居民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最终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辖区脏乱差、焚烧秸秆、红白喜事铺张浪费、人情往来礼金日重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和遏制。法学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
“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是什么,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是什么,法学会就组织专家讲什么。”绵阳市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安说。该市法学会精心部署“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宪法、民法典等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专题报告,同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接地气、精准化、品牌化,是绵阳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工作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法学会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法宝。
联络服务会员突出特色亮点 当好“会员娘家人”
2022年1月26日,绵阳市法学会民商经济法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法院、检察院、企业、律所、媒体等50余位会员代表齐聚“娘家”,围绕“绵阳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法治保障”“绵阳高质量发展与民商经济法”开展学术交流研讨。
绵阳高新区某企业代表现场表示,绵阳市法学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不仅让企业看到了绵阳的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也让企业更有信心和决心在绵阳安心、放心开展企业发展,助力绵阳经济建设。
通过为会员搭建社交、学习平台、到专项业务能力提升、落实精神物质奖励等方式,绵阳市法学会极大调动了会员的积极性,成为实实在在的会员“娘家人”。
绵阳市法学会搭建法治实践平台,通过课题调研、法治论坛、创新大赛等,让会员价值充分体现;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在北大、复旦、中山等高校举办培训班,组织开展学习考察、培训讲座等,全面提升会员素质;搭建人才成长平台,6名会员入选“学习强国”、省级“双百”法治宣讲专家团,会员归属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定期开办“会员沙龙”和“政法讲堂”,针对征地拆迁、消费维权等实务问题开展研讨,提升会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同时,绵阳市法学会通过分口管理、分层吸纳,构建起发展平衡、结构合理、法律等专业人才充足的会员团队。建立“法学法律人才专家库”,成立刑法学研究会、民商经济法学研究会。探索建立《法学会员服务工作制度》《专家出诊办法》《会员十不准》等制度,严格会员管理。全市现有团体会员369个,个人会员328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7人,博士研究生13人。此外,通过个案补助、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将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体制,确保了工作持续长效运转。江油市法学会对表现突出的会员及时表扬,向组织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14名,向单位部门和企业组织推荐法律顾问25名,极大地调动了会员的参与积极性。
绵阳市法学会从零到有,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基层法学会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法学会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荣全表示,2022年,绵阳全市法学会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围绕党委政府和群众真正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法治宣讲,不断健全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深入总结推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经验,推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END·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生考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