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录取“潜规则”,招人最多的院校并不好考,要看准这个数值

考研录取“潜规则”,招人最多的院校并不好考,要看准这个数值

还没参加过考研的伙伴,在第一年进行准备的过程中肯定会看几个数据,首先就是这个大学每个专业每年录取的人数在多少?

可惜让我们有些心寒的是,研究生录取的人数总是小而精,一些专业的研究方向,每年可能就录取三五个人,压根不像考本科的时候,一个专业甚至可以录取100多人。

这一方面能说明考研的压力的确是很大,因为跟那么多人竞争,最后只能入围个位数的同学,另一方面每年的录取实际结果却有些不同。

比如有的院校,明明报名的人数为零,却在最终录取到了人,这又是咋回事呢?这其实是说明院通过调剂招收到了学生。研究生录取当中有众多的套路和各种各样的“隐藏规则”,今天就给大家讲讲。

考研录取潜规则,招人最多的院校反而并不好考,要记准这个区间

有一位考研名师发现了一个规律,在研究了多年的考研资料之后,发现,相当一部分的211院校和一本院校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当他们的招生统考人数定在15~30个人这个区间内的时候,是最容易考上去的,然而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个招生人数不算多,报名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些忐忑。

考生的认知总是觉得一个院校的这个专业招生人数越多,就说明上岸的定数越稳,如果只招收一两个人,那肯定难度就相当之大,实际却恰恰相反。

在录取人数为5~15个人和30~50个人这两个区间内部,录取难度是更加大了一些,但是只拿这两个区间来比较的话,录取难度其实不相上下。

也就是说人招的太少或者招的太多,都不利于我们轻松上岸,这可能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吧,所以在研究考研的资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当招生的学校。

为什么招人太多和招人太少,都会让录取难度增大

招人太少,这个很好解释,几百个人就考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只招三五个人,显然竞争难度相当之大,挤破头也挤不进去。

反过来,招人太多了的院校可能有嫌疑,我们可以看一看这类院校是不是名校,一般来说名校的王牌专业才会有实力招这么多人,其他专业不可能一下子招几十个人。

反而是一些地区的高校或者是普通的研究生院校在招生的时候,本身资历平平,却总能豪放的招收几十上百的学生,他们这样做很贪婪,但培养质量并不高。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隐藏的小心思,就是他们想要通过调剂的时候,去招收一些被名校刷下来的优秀考生,来填补上他们定下的这么大的空缺名额,因为本身就不出名的院校,在一志愿的时没那么多人报考。

再说说考上这些招人特别多的普通院校之后,学生们会遭遇什么吧,学院校肯定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一个导师很可能要带超额的研究生。

本身导师的能力就不行,而且这么多学生又忙不过来,可想而知,培养研究生的质量绝对令人堪忧,哪怕是考上了,以后的学习之路也并不好过。

再加上有些普通院校的导师人品存在着一定问题,考上之后学生们容易被折磨的更加难受,毕业的问题也没有定数,还不如当时好好准备考上一个好一点的院校呢。

总结来说就是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不要贪图小便宜,看到招生多的就以为自己捡了漏,也许人家就是下了一个套,等你钻进去,也不要害怕竞争激烈,既然走上这条路就没有后悔可言。

想要减轻考研的难度,除了看清报名人数之外,还要避开人数扎堆的专业

一些院校本身看起来档次并不高但是每年的竞争甚至要比清华北大还要一些院校本身看起来档次并不高,但是每年的竞争甚至要比清华北大还要激烈。

原因可能跟他们开设的专业有关,有五大专业,每年的考研人数都是扎堆的,他们分别是医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学,金融专硕和建筑学。

学习这些专业都有共同的特点,要么是未来出路比较好,工资赚的比较高,要么就是专业本身比较有含金量,不过自己能力不太强的同学,就不要试图跟那些强大的对手竞争了。

在考研的时候,我们都要衡量一个问题,是只为了上岸,还是要为了读一个好的专业?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