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考研(农村发展考研科目)

农村发展考研,农村发展考研科目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以来,淮安市围绕全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淮安样板”,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发力,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据统计,前三季度淮安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2亿元,可比价增速5.6%,江苏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8元,同比增长7.2%,江苏省第四。

稳粮保供,打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责任制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严守耕地红线,坚持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55个,新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9.5万亩,粮食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发挥“一院一园”平台优势,加强与南农大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大优质种源研发和培优培强力度,大力推进农机化“两项行动”,淮安市8个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统筹抓好设施蔬果基地建设和生猪、家禽、水产生产,努力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淮安市建立40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数量江苏省第一。

产业兴旺,积蓄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淮安市集中力量打造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盱眙龙虾为代表的江苏小龙虾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持续开展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成功举办春季云招商、夏季福建专题招商推介等活动,淮安市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164个、新开工123个、新竣工88个。深入实施家庭农场质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建双创”等行动,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分别位居江苏省第一、第二。盱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新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个,金湖县塔集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基地和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淮安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到68.4%,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全国水产类第一。

空间治理,深挖乡村振兴发展潜能。淮安市聚焦先导区、先导镇、先导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全要素治理,镇区、园区、社区协同治理,以镇村范围内所有农地空间、村庄内外空间、道路空间、水体空间、镇区空间、园区空间、社区空间、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七空间一资源”为重点,开展系统全面整治。围绕“清、收、用”三个关键点,全面排查整治赖占侵占公共空间和集体资源资产行为,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做好高效利用文章,通过开展“百日竞赛”活动,160个先导村清理收回集体土地6.96万亩。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新一轮农房改善、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让群众共享治理红利。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和户厕改造工作在江苏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城乡融合,坚守乡村振兴发展初心。构建“1个先导区+11个先导镇+160个先导村”“三级先导”体系,集成开展试点改革、制度设计和路径探索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注重以廊道串联功能片区、重要节点,高质量编制完成先导区专项规划、“三级先导”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镇村布局优化调整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等,以规划推动空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要素配套衔接、统筹整合。依法依规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农村宅基地线上线下审批管理“马坝模式”江苏省推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监测评价连续6年位居江苏省前三。在全国首创“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投保802个村,实现省市县三级重点帮促村全覆盖。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创办新型经营实体,巩固拓展资源发包、物业租赁、资产经营等发展路径,创新探索融合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和“飞地”经济等发展模式,截至10月底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47.1万元,超30万元村比重达61.7%。

(来源: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农村发展考研(农村发展考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