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考研(二本考研究生有多难)

二本考研,二本考研究生有多难

写在前面

《我的二本学生》的作者黄灯老师曾在“十三邀”节目上谈起,当她听到学生自述为“工业废水”时震惊的心情。

听到这四个字从黄灯老师口中说出的那一刻,一种熟悉的沮丧和无力的感受如翻涌的泡沫在心里沸腾着,那大概就是主持人许知远随后概括的“被遗弃感和缺乏意义感”的真实体现。

身为二本学生,不止在那一刻,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能与黄灯老师口中的“工业废水”感同身受。

对外界来说,二本是标签,学校出身是划分我们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的最直观的标准;而对我来说,二本还是烙印,是伤疤,是意味着久久难以找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活在他人的审视的目光中的原因。

高考的失败在意料之内

我来自一个三线城市,这里的教育资源并不算发达,就读的高中虽然不是当地最好的,但也是中上游的水平。

但我这一届之前的文科班的学长学姐,大概要考到年级前二十名才有较大的机会上一本。

整个高三我都拼尽了全力,也有过成绩非常突出的时候,但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崩溃,让我的高考结果在考试前几个月就成了自认为的死局。

失败是在意料之内的,失败带来的巨大的自我否定,将负面情绪投射在外界以后所感受到他人的质疑和冷眼,却在往后的很长时间成了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

面对着如一团乱麻无处可解的人生,我频频回顾过往读书的十几年“做题家”生活,成绩是赢得老师的同学认可和尊重的最佳筹码,读书时代的所有大喜大悲,都与那些写满了红色勾画的卷子有关。

老师和家长数十年如一日的说教,无非也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只要你考上了好大学,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顺遂的一生是如此水到渠成,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考上了好大学”。

那么,当我失去了这个前提,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改变命运的方法,只是很执着地认定,此后的顺遂都再与我无缘。

其实从小到大,身处的环境秉持的评价维度都是如此单一。

大学以前,我们得到的来自老师、家长乃至同学的评价好坏、待遇高低都取决于成绩起伏,大学以后,谁的工作更稳定、谁的权力越大、谁赚的钱更多又是新的丈量人的价值的尺度。

终其一生我们都活在这一套被大多数人默认了的评价体系里,以更接近他人眼中的优秀和成功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方向,一旦缺失了好的结果,过程再怎么挥洒热泪地浇灌过,也都成了不值得,无意义,失败的。

每当在亲戚长辈聚会的场合羞于提起自己本科院校的时候,在面试的时候面对hr眼里一闪而过的轻蔑的时候,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工业废水”首先是外界赋予我们的评价,最后才内化成了我们自己心里难以启齿的自卑与不堪。

考研上岸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重要途径,我与身边的人一样,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也成为了我的救命稻草。

无法从考研中走出的我

考研初试已经结束很久了。

那颗等待着的心,被各种有关出分时间的猜测和传闻织成的乱流撞击出一阵焦虑,一阵绝望,又一阵期待。我从被窝中探出头来,光线透过拉得严丝合缝的窗帘照进室内,环顾明亮的房间,头脑仍是灰暗一片。

在各种复杂感受的交替起伏之中熬过了两个月以后,终于,各省的考研初试出分时间陆续尘埃落定。

一场被无数普通人寄托了改变学历乃至人生命运希望的初试,就要迎来一个清晰的句号。不管这个句号圆满与否,一路的回忆也值得足够多的铭记和诉说。

但我却又害怕自己被困在这个句号里。

周围的人好像都在忙碌着,朋友圈都是实习生活分享。

打开微博,关注的考研博主也都信心满满地开始准备复试,只有我觉得自己考上的可能性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

考试之前本没有想过那么多,只想着尽力写完每一道题,就算是对得起自己,无论结果如何也没什么可失落的。

但事与愿违,考完后的每一天,再回忆起那两天,才猛然醒悟,只有在试卷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报考院校的名字的那一刻,才是离它最近的时刻,写完以后竟然是渐行渐远。

还有的人已经意识到考研结果无望,正在四处打听留学中介,想要坐上申请的末班车,以逃离一年比一年人数猛增的考研内卷大潮。

考编的朋友仍在辛苦备战,刚刚考完公的朋友却没有停歇。

刚刚参加完广东省考,已经着手投入到接下来举行的其它省份省考的备考之中去了。

生活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再往前走的动力,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看看邮箱里有没有新的邮件,但是每天的希望都会落空。

已经陆陆续续发了十几封邮件,加上之前几个月投过的几份简历,算下来数量也有不少,却是一样的石沉大海,连像样的实习都找不到,更不用提正式的工作了。

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还停留在原地,无法从考研当中走出来。

面临着很有可能没书读,也很难找到工作的未来,吃饭时父母不停地追问“你准备去哪个城市,想好做什么工作”,亲戚苦口婆心地劝说我考公是人生的最优选择。

家里的柜子上摆满了父母亲戚搜罗来的考公书籍,再打开手机,看着空空如也的邮箱,还有招聘app上向hr投出简历后聊天框里的沉默。

时间终于把我推到了人生的下一个路口,而我呆呆地站在此处,看着眼前纷繁复杂通往不同方向的道路,却没有一条路能让我看得到能走得通的可行性。

离别的时间,人生轨迹很难再重合

朋友走了,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想到下次再见,大概是明年五月毕业答辩了。

她这次是回来考六级的,两点多进考场,一点才到学校。五点二十五考完,六点半的车离开。

我们约好考完后在一楼电梯口碰面,然后一起去饭堂。本来我想骑车过去,还是一起走路去了,因为她说这样可以讲久一点话。

一路上她说起在广州的生活,为了备战公务员考试,她咬牙报了那里几万块的面授班,与同学一起挤在租来的破旧的房子里,半个月就花了一千多的房租,晚上还能看见蟑螂在床上爬。

到了饭堂,她点好了饭,我去点了份麻辣烫,麻辣烫的人太多了要等很久,我拿了取号器坐在她对面,看着她碗里的饭一点点变少,直到碗露出了雪白的内壁。

我也明白,她要走了,而我的麻辣烫,才刚刚做好。我拿到了麻辣烫,与此同时,她也放好了碗筷,和我挥手说再见。

想起她从去年就开始备考,在广州上面授班的日子里,通过微信传达出了带着无比焦虑的信息。我得知班上有很多名校学生,还有几个往届生,明明她也努力了很久,但在无休无止的模拟考里被自己的成绩打击得信心尽失。

如今她为了六级短短的两个多小时而回来,转眼又要回去,赶着上面授班的课程。

大概从前,我们的人生轨迹是重合着的。也大概从此以后,我们的人生轨迹很难再重合。

就像我的饭好了,她的饭吃完了,我们在相同的时间相遇,但离别的时间对彼此来说,已不是同样的时间,因为我们的下一步,去往不同的方向,注定此刻,或紧迫或从容,都不再一样,也再没有了等待的理由。

再想起,和我一起在图书馆五楼相伴了多年的朋友。不久前我换到了六楼,她说第二天也来六楼和我一起,可是第二天她就接到了面试短信,临时坐上了回家的大巴;

再想起,平时一起在自习室边吃外卖边开玩笑的朋友,直到我们吃完了送别的火锅局,看着她踏上前往外地实习的路,很久以前约定过要一起去的商场,也终是没有去成。

曾有过的寒冬酷暑,抵不过最终要踏上千山旅途。总还以为会有以后,谁料此刻竟是尾声。

我们不是没有目标和追求

有人说,我们是被新闻媒体隐形了的大多数,二本学生是不被看见的,相比起名校学子,是被主流的描述成功的话语体系里排除出的普通人。

有人说,我们是当今转型期中国最忧伤、迷茫的一群人。黄灯老师说“二本学生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

我们并非庸庸碌碌不思进取才落得这样的结局,相反,我们常常一边抱着失败的不甘而努力,一边艳羡着他人的出众而自我怀疑;我们一边寻找着每一个关键时刻的转机,一边迷茫着当下的选择到底对错与否。

我们也会随波逐流,跟风考取这样多没用的证,因为我们不知道在那仅存的选择里究竟选一种可以增加自己不被就业市场淘汰的几率。

我们可以无过人之才,可以默默无闻,但不是没有目标和追求,或许与自身学历背景的缠斗是我们的痛,但我们从未停止出发,一直都在努力向上攀登,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普通人。

-END-

【来留言和我们唠嗑吧】

你认可自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吗?

作者 | 许云帆

编辑 | 陆朱怡

责编 | 王颂娴

图源 | 网 络

点击「赞」与 「在看」,表达你的态度~

二本考研(二本考研究生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