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要考几次(考研要考几次才能正式录取)

考研要考几次,考研要考几次才能正式录取

大学生们都纷纷把目光转向考研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可是真正参加考研的学生才会知道其中的苦楚。事情也永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跟高考比起来,考研更不是一件有努力就一定有收获事情。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期就会出现一大堆弃考的人群。

2023年研究生考试将迎来弃考高峰期,约100万人中途放弃

2023年的研究生考试越来越近了,不过在这个备考的高峰阶段,也出现了另一波反向的弃考人群,从数据上来讲,每年的弃考人数都在20%左右。

所以有人预测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或许将有100万人在中途放弃,难道说是现在的大学生都认清了考研的真相,就是大多数人做炮灰,所以才知难而退吗?

这还真的不是说笑话那么轻松的事情,考研越到了尾声,就越显出沉重和残酷,在考研初期阶段,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报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前路的艰险。

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状态都是这样的,大一,大二的时候听一听那些考研成功的学姐学长讲座,便觉得考研是一件有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事情,自己也跃跃欲试。

然而到了大三,自己开始正式的备考了,了解到了原来跟自己竞争的是几百万人的基数,自己很有可能就变成那成为炮灰的中等人群,而且各大院校的招生标准也是变化莫测。

每年到了马上要考研的时候,前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学校才会大批大批地发放新一年的招生简章以及招生目录和专业要求,这个时候巨大的变动也会出现。

很多同学会发现,学校去年招了20个人,今年却只招几个人,这样的几率自己很难就考不上,还有人发现今年和去年的参考书变动也太大了,完全就是白准备了。

也正是因为上述所说的这些变化,导致了很多人是被迫中途放弃,因为他们还没开始考试,就知道自己的确是考不上了。

哪怕是要参加考研二战,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人说得很乐观,既然考研一战的时候放弃了,那么就不如再来一年吧,反正去年的考研就是这样,100多万的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剩下300多万的人只能到第二次机会。

参加考研二战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甚至也都是社会上屡见不鲜的情况了,那么这里为什么不建议大家要乐观地参加考研二战呢?

原因就在于考研和高考的复读有着很高的相似性,越是有第二次机会,就越能显现出背后的压力和力不从心,在二战期间,学生更容易崩溃和放弃。

你一方面会发现跟自己同龄的学生很多都找到工作了,或者已经开始读研究生,甚至都开始结婚生子了,而你还在原地打转,心里能不着急吗?

另一方面又看了学校的数据和录取人数的缩减以及招生条件的再次变动,几乎永远都是防不胜防,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也就有越来越多人再次选择了放弃。

这里要劝大家迟早接受,考研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跟高考不一样,考研的竞争要难上好几倍。考不上也不一定代表着我们不优秀,只能说明优秀的人太多,机会太少。

真正要参加考研竞争的人,目标起点必须要很高

那么说了这么多关于考研的残酷性,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一次性地侥幸上岸,脱颖而出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把目标和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定得很高才行。

在考研过程中好高骛远的确是不对的,但是一定要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与你竞争的,其实并不是那些弃考的人,或者是300万考不上研的人。

考研圈子里有一句话,备考的过程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洗衣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洗干净,所以只能反复地一遍遍洗,直到研结果揭晓的时候,灯才会亮。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与前100万的人竞争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旦定下了考研的目标,那么就力求考第一,不考第一我们就趁早放弃。

有了这样的心态,你一定会非常严苛地要求自己,努力复习备考,哪怕最后真的遇到更强大的竞争者,你也不可能是位居倒数或者垫底,只会是稍微差于前几名而已。

那么你认为考研放弃率这么高,还应该积极参加考研吗?

考研要考几次(考研要考几次才能正式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