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542 北京考研培训机构排名如何?还在傻乎乎地只看排名吗?  第三,看性价比

硕士李翰林“从军记”

若“自然生长”,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追踪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硕士直招士官李翰林军旅成长足迹

入伍以来,李翰林刻苦训练军事技能,在训练场上冲在前。图为李翰林正在与战友进行单兵战术竞赛。

尽管专业有些不对口,但知识是相通的

把个人愿望融入强军事业,个人才有远大前程

“我不想学习报话专业,我想当一名俄语翻译!”

与其他战士不同,刚分到一线部队的李翰林,就干了一件让连队官兵惊讶的事儿:跟营领导当面提出想换个对口的专业!

这件事发生时,距李翰林分到这个地处东北边陲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还不到一个星期。

入伍前,刚满24岁的李翰林是大学辅导员,俄语专业八级,留一头过耳的长发,日常喜欢关注世界军事新闻,也喜欢和别人辩论。

李翰林和营长王恩来的见面并不正式,是在饭堂回来路上偶然的相遇。如此情况,他让王营长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李翰林穿着肥大的军装,白白净净,一看就是刚从校园出来的“书生”。

“这个兵不懂事!”当时,连队干部看到后连忙“打圆场”。带兵经验丰富的王营长却对连队干部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新时代,年轻人的性格气质、处事特点,都和我们这一代不一样,我们不要轻言‘看不惯’。”

随后,王营长多次找李翰林谈话交心。在得知他确实想发挥俄语专业特长,却苦于单位没有合适岗位这一现实情况后,王营长主动与上级机关沟通,为他争取到去中俄会谈会晤站当一名俄语翻译的机会。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李翰林的愿望最终落空了。

一时间,李翰林有点心灰意冷。

不过,让他感动的是,从营里到旅里,各级领导都专程来连队看望,嘘寒问暖。连队战士更是把他视为“先生”,一天到晚围着他问这问那……

眼前的一幕幕,使李翰林深受触动:各级领导这么看重直招士官,还不是因为我们有专业、有特长,把我们看成是部队建设的生力军吗?尽管专业有些不对口,但知识是相通的,如果自我设计脱离现实这块土壤,就成了无根之木,还谈何开花结果!

“直招士官虽然不是军官,但里面有个‘官’字,就应当比普通战士有更大的作为。”那个瑞雪飞舞的夜晚,李翰林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把个人愿望融入强军事业,个人才有远大前程……”

改革强军路上勇担当、站排头,认干不服输的李翰林正辅助排长开展班组战术协同训练。

坐着没有机会,走着有一个机会,跑着有两个机会,长跑就总有机会

把个人发展“设计”交给组织,把苦干留给自己

一次3公里越野考核,李翰林拖了全班的后腿!

“‘花瓶’一个,中看不中用!”战友的一句牢骚,仿佛一记重锤砸在了李翰林的心头。

认识到自身差距,李翰林自己给自己开“小灶”:别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汗水湿透了衣服,结成白花花的盐碱。每晚临睡前他都要加练俯卧撑、仰卧起坐各200个,不够数坚决不睡觉。

苦心人天不负。两个月后的一次考核,李翰林成了连队的黑马,一举拿下3公里越野第二名、俯卧撑第三名的好成绩。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凭着刻苦学习,李翰林的报话专业能力快速提升,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报话兵。

肩头扛着中士军衔,其实他还是一名“新兵”。李翰林心里清楚,需要自己努力的还有很多。

那次他生病去卫生队,与四级军士长王树才交谈。王树才是2008年入伍的直招士官,目前已经在卫生员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0年。王树才的话让李翰林深受教育:组织给咱放在这个岗位上,咱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

王树才还给他讲了同批入伍的直招士官、现已是装备管理科助理员的陈朋的故事:“提干后,很多人都奔向了更好的环境和岗位,只有他毕业后依旧选择回到边防。”

“组织给我一个舞台,我还组织一份精彩!”因为专业不对口,提干归来后,陈朋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向身边同事请教,为的就是把装备相关专业知识尽快学到手。经过半年努力,陈朋便开始独立执行重要任务。4年的助理员生涯,陈朋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

“如果没有组织的精心‘设计’和培养,让我‘自然生长’,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我。”在和旅里其他几名直招士官接触后,大家都向李翰林表达了相同的感受。

支援保障营营部文书、直招士官于鹏还将话题进一步延伸:剖析有的直招士官在军营挫折之路,多是因为“自我设计”,越是自命不凡,越是跌跌撞撞。

于鹏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此前一直担任某海防团俱乐部主任,负责全军政工网后台维护的技术保障。改革调整后,他随单位转隶到该旅。了解情况后,营里并没有让于鹏下到连队,而是让他担任文书一职,继续发挥他的特长。如今,于鹏在文书岗位上干得如鱼得水。

回首往事,于鹏感到,突破直招士官“不适应”这个“怪圈”不难,那就是把个人发展“设计”交给组织,把苦干留给自己。至于如何抓住机遇,于鹏的理解还是实干:“坐着没有机会,走着有一个机会,跑着有两个机会,长跑就总有机会!”

李翰林入伍以来,并没有因为自身学历高而居高自傲,而是甘做普通一兵,充分发挥自身接受事物快,学习能力强的特长,把自己的专业练强练精。图为李翰林正在进行车载电台通联测试。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

到“过河卒子赛如车”

“工匠型”直招士官入营是大势所趋

一张泛黄的报纸,今天捧读依然令人心潮起伏——

2003年4月30日,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确定从2003年起,选择部分单位进行直接招收士官试点,之后再视情展开。

此《通知》下发之际,四级军士长于元海刚刚新兵下连。那时,他还不清楚,“直招士官”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同年10月,一批具有专业技能且部队急需的地方青年步入军营,穿上军装,成为我军首批从非军事部门直接招收的士官。

“当时我们全团就分来一个直招士官,大家当宝似的。”于元海坦言,自己当时还有点不服气,“凭啥直招士官可以跳过义务兵阶段,直接‘升级’为士官,而我们还得按部就班地走。”

此时,极少有人能想到,多年后,直招士官会成为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个高学历地方青年“携笔从戎”的奋斗故事。

前不久,该旅调查显示:直招士官占士官比重已接近4%。

该旅修理连三级军士长张保磊,毕业于枣庄市高级技工学院钳工专业,2004年作为第二批直招士官应征入伍。之前,他在某海防团修理所担任火炮技师。去年,随单位编制体制改革他来到该旅修理连继续干老本行,现已成为旅里的技术大拿。在一次演习中,火炮射击时出现故障,紧急关头,张保磊第一时间排除火炮故障,确保演习任务顺利完成。为此,他胸前戴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

因为有技术,所以他成为直招士官;也正因为有技术,他拥有了厚积薄发的条件。张保磊对火炮支撑座盘进行改造,大大缩短了火炮从行军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的时间。

如今,直招士官队伍对战斗力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工匠型”士官人才方阵快速崛起。采访中记者看到,从演训场到保障一线,从分队管理到机关业务,该旅直招士官既当“领头雁”又做“大师傅”。

“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战斗力建设,就必然会有广阔的空间任你驰骋。”回首自己的军旅成长之路,李翰林这样说。李翰林边翻开连队的花名册边告诉记者:连队现有2名直招士官,6名大学生士兵。

“携笔从戎,知识报国,这支队伍已经从当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发展到如今的‘过河卒子赛如车’。”展望未来,该旅旅长刘耀洪说:“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直招士官投入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

强军事业呼唤一流士官人才

行文至此,记者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有的部队直招士官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过河卒子赛如车”。他们伴随着改革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走出了一条从莘莘学子到精武先锋的跨越之路!

尽管,这篇文章的笔墨集中在直招士官李翰林身上。但是,字里行间回响的是我军直招士官人才方阵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

如今,随着国家发展、教育普及,兵员素质水涨船高,地方大学生“携笔从戎”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强军兴军征程上,直招士官已成为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力量之一。

强军兴军的伟业对高素质士官人才空前渴望,对“工匠型”士官急需填补。然而,在直招士官队伍中,少数直招士官“有招使不出、有才用不上”的现象也应引起各级的重视。目前,还有不少单位存在“老思想”,对直招士官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致使军队建设中对某些“老问题、老情况”缺乏有效的对策,制约着直招士官队伍在战斗力建设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则没有处理好“管人”与“育人、用人”的关系,认为士官的使用只要安安全全就行,对培养和使用的认识还不够,有时凸显不出直招士官的能力和水平。怎样帮助直招士官们实现能力跟得上学历、威信配得上军衔的“军旅转身”,成为各级领导和带兵人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针对大学生直招士官当兵时间短、技术不对口等现实问题,我们不妨从“蹲好苗、施好肥、修好枝”等几个方面培育这个群体:来到部队后,可以佩戴列兵衔体验义务兵生活,从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慢慢学起,在摸爬滚打中强化“兵味”;等适应部队节奏后,逐步拓宽他们的成才渠道,打破单一专业发展的“天花板”,利用人才轮训,让大学生直招士官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此外,结合每名直招士官的专业优势,对口安排实践锻炼,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引导他们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还有一点值得基层带兵人注意,部队的好多技术都是老士官“口耳相传”,理论性、创新性偏弱,如果能利用好大学生直招士官丰富的理论功底,通过他们架起部队与院校沟通交流的桥梁,将对部队人才培养起到不小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多年来,部队为直招士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和机会,而他们也还给了部队很多惊喜和精彩。一批批直招士官坚韧不拔的自我磨砺和各级领导满腔热忱的帮扶,汇聚成一首动听的战斗力建设交响乐。

在中央军委和各级领导机关悉心筹划和大力推动下,直招士官宽阔的成长道路正在不断延伸。直招士官、大学生提干、文职人员……如今,我军人才战略工程之路越走越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拓宽人才成长路径,一支支战斗力建设的生力军活跃在强军事业的舞台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军以才强。展望未来,我军广大直招士官们必将不负厚望,奋力前行,走出更加精彩的光辉之旅!(刘建伟)

作者: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赵 雷 李玲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