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公还是选择就业?我还没想好……
考公考研还是就业?
相信这是每个大学生都曾思考过的问题
站在人生选择的路口前
很多人都曾茫然过
不知道哪条路是适合自己的
不知道未来会遇见什么
……
先来一起看看几个同学的故事
01
法学专业大一学生邱山上大学后,很多人都对他强调了保研的重要性,“仿佛宇宙的尽头只剩下读研和进体制内,大家都不得不在单一的同质化赛道上竞争”。
02
新疆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刘小琳,正努力按照自己规划的职业方向努力,“我目前是打算回到家乡的事业单位或国企工作,投递简历的重心也放在这些单位上。我从去年7月开始复习国考,也会参加其他相关考试”。
03
天津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叶展鹏表示,“我觉得我在科研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会不断思考,沿着思考的方向去解决问题或实现突破,所以我最终选择了继续走科研道路。”
这样关于“选择”的故事还有很多
上周
观察君发起了提问
面对走出校门后的人生
你做好选择和规划了吗?
这个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不少读者看到这个话题后
说出了他们的故事↓
有人选择直接就业
在职场中一步一步累积
也有人在工作几年后
遭遇了瓶颈
还有人选择自己开店创业
更加灵活地就业
观察君翻开了更多网友的留言
发现许多人
都曾表达过自己毕业时的
茫然无措……
这种心情不难理解。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意味着只增不减的就业压力。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也有不少代表就大学生群体的相关问题发声。
01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02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建议动员有实力的战略新兴行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为期2至3个月数字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由人保部门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提供培训补贴。
03
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认为培养能力非常关键。他说,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飞快,如果只拥有简单的固化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虽然不同行业、专业的就业有差异,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永远是需要有的。
继续读书深造还是直接就业,都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我适合做什么?剖析自己,探索自己的世界,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对于“毕业到底该怎么选”这个话题,观察君有两个小建议,希望能帮到迷茫中的你。
摆正心态,减少焦虑
毕业季的去向,只是我们漫长人生中的一次选择。无论是继续读书,还是就业,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去企业求职,这些路或许没有所谓的最优解,不管我们选择哪一条,只要认真投入,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或许是学历上的提升,或许是职场生存的法则,只要我们没有虚度时光,我们应该允许给自己一些探索的时间。
选择是因人而异的,不要盲目从众。我们应该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选择。要知道,工作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次读研。拥有社会工作经验后,我们对自己想学什么会更加清楚;读研以后,我们也还会再次面对就业。所以,我们可以用更加理性、平和地看待这次选择。
充分了解,提早规划
在众多的毕业选项中,了解好每一个选择的优劣。考研可以在某一专业继续深造,提升学历,但你真的适合学术吗?如果没有考上,能否接受这个结果呢?一个好的工作offer,同样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你是否有足够的实习经历?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心脏面对工作中的变数呢?
我们需要尽可能早点思考毕业去向,思考人生规划,为未来早做准备。首先,认识自己。通过平时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以及实习等实践经历,来判断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适合从事哪些工作。其次,认识社会。向亲友、老师、学长学姐们咨询交流,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最后,结果导向。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向,一点一滴地积累相关经验。想继续深造就要注重提升绩点,提升学习能力;想就业就要多多实习,寻找职业方向;想要参加公考,就要注意学习好知识,同时积累相关经历。
作为青年人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大家难免焦虑
但要相信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
我们最应该做的
就是行动起来
选定目标,做好规划
然后付出努力
毕业季的去向不是终点
是一段新旅程的起点
唯有强大的内心
才能帮助我们回答好每一个人生之问
不要停止尝试与努力
相信希望终会有绽放的一天
来源:青年观察家综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光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新浪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欢迎常来漫游
♢
今天点在看,明天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