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考生,考研复试陆续启动,“上岸”秘笈看过来

@太原考生,考研复试陆续启动,“上岸”秘笈看过来

本周内,全国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陆续开展。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众多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复试环节从线上回归线下。我省高校复试方式有啥变化?复试难度是否会增加?线下复试有啥注意事项……3月20日至22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高校

部分专业分数高于“国家线” 复试回归线下

3月20日,山西大学公布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今年该校共有34个专业一志愿分数线高于教育部划定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分数线(即“国家线”),其余专业均执行“国家线”。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试线为350分,高于“国家线”(323分)27分。山西大学通知,今年考研复试工作原则上采取现场复试方式,一志愿考生复试时间为3月25日至31日,复试实施细则、时间、方式、地点等由各学院(中心、所)在其网站公布。

3月21日,太原理工大学公布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今年该校共有27个专业第一志愿分数线高于“国家线”。其中,专业学位中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复试线为330分,高于国家线(273分)57分。此前,太原理工大学发布了“复试程序”,明确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一志愿考生复试时间拟安排在3月24日至26日,第一志愿复试方式为现场复试。

目前,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也公布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调剂相关工作的公告。山西财经大学第一志愿考生复试时间为3月25日至27日;太原师范学院第一志愿考生复试时间为4月1日、2日。这两所高校同样拟采取线下形式组织复试。

考生

线下复试难度大些 但感觉更公平

不同于线上复试,线下复试增加了笔试环节,导师也可以与考生面对面沟通,对考生的考查更加全面。

“相对于线上考试,与考官‘面对面’难免会有紧张感,以笔试成绩代替线上随机抽取题目回答,复试压力也会增加。”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的高峰今年是“二战”考研,他告诉记者,“虽然线下复试难度大些,但对于初试成绩排名较后的同学来说,线下考试有更大的翻盘几率。”

报考山西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生小潘认为,“线下复试可以和考官面对面交流,更多地展示出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并且线下复试有笔试加面试两部分,初复试分数占比也会更加合理,相对于以往线上复试,感觉会更加公平。”

据了解,研究生招考考生总成绩采取初试总成绩与复试总成绩进行加权的记分办法。2022年多数高校的记分办法为:考生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满分×100× 70%+复试总成绩×30%。今年的计分办法有所调整,多所高校复试占比调整到40%。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将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折算为标准单位,初试成绩占60%,复试成绩占40%,合计形成考生总成绩。录取总成绩在计算过程中保留两位小数。

面对今年考查方式的变化,采访中,考生们表示今年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按照线下复试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未来可能有少数高校采用线上复试,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在抓紧时间准备面试的同时,考生们通过多种渠道联系目标学校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考试内容、收集历年复试题目,并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为接下来的复试做更充足的准备。

过来人

要有信心,面对提问大胆开口

对于大部分考研学子而言,复试一般由专业基础知识测试(笔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口试)、综合素质复试(面试)三个部分组成。多位成功考研“上岸”的过来人表示,复试中这三个方面都要有所顾及,可根据自己知识储备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目前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研一的常蕊告诉记者,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她着重准备了中英文个人简介,再次复习巩固教材,并浏览了专业相关学者的著作。“因为时间有限,我对自己要准备的东西进行优先级排序,分配好时间进行复习。”常蕊说,英语口语原本是自己的“短板”,但由于准备充分,学科专业词汇背得滚瓜烂熟,在口语测试环节,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如今已经走上职场的马强,2018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回忆起自己的复试经历,他认为,“在确保了解复试内容、形式的情况下,流利的表达和充满自信的状态是成功的关键!”

面试中,有同学担心会紧张以至于大脑一片空白。就这个问题,马强说,“我们在备考期间已经将专业知识掌握得相对全面了。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要大胆开口,不熟悉的问题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回答。关键是怎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一个新问题。在与导师短暂的接触中,流利的表达和充满自信的状态,能让老师眼前一亮,对你加深印象。”

金晨是从职场回归校园的,在她看来,面试时要让导师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踏实严谨、不卑不亢的态度。“无论你考研的目的是为了进修读研,还是为了求职找工作,当前的目标都是为了被录取。导师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硕士期间稳定得力的科研小助手,所以当导师问一些将来发展规划的时候,可以顺着导师的期待来回答。”

导师

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是考查重点

“在线上面试中,老师只能观察到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因此面试很容易变成程式化考查,获得的信息相对线下要少;而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与考生的互动较多,现场氛围更容易调节,更有利于适应性强的学生临场的发挥。”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李彩霞说,“在面试过程中,我会通过考生的回答,来看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是否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思维。”

理工类的考查与文科略有不同。在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王老师看来,理工类的考核中更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实践和自主探索能力。“由于理工类大部分的专业需要学生做实验,学生要在实验失败的经验中摸索出、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因此,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心态也是我们所注重的方面。”王老师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复试,李彩霞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考生要仔细思考所提出的问题,明了问题真正考查的是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方式。不要抓住问题中的一个词语就夸夸其谈,即使答了很多,未能抓住核心,得分依旧会偏低。基础知识如果不知道或者只知其然,很容易被判定不合格。

其次,在面试过程中,若老师在提出问题后没得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会再发问,这个发问很可能是对上个问题的思路提醒,如果能紧跟思路回答出问题,一般不会影响得分。

最后,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切记不要受到社会培训的影响,不分析问题,就一律套用宏观、中观、微观等套路,这样会直接拉低印象分。

相关

申请调剂时,这些要注意

考研“国家线”公布后,有些考生过了“国家线”但是未达到报考院校的复试线时,有的考生复试没有通过,无缘第一志愿。这类考生大都会选择参加调剂,以此重新获得“上岸”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复试结束一周之内,各高校会公布拟录取结果以及拟接受调剂专业的相关通知,考生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内容,第一时间掌握录取情况。有调剂意愿的考生,需要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申请调剂。

调剂时该如何选择院校,是首要问题。“我选择调剂的学校时,学校名次优先级最高,当时主要考虑的是毕业时就业机会好不好,学校资源是否充足。”2021年曾参加过调剂的李思程说,“选择院校不宜过多,可以依据自己期望大概筛选出10个学校,若过了A线,尽量冲A区的学校,但同时找几所B区院校保底;若只过B线,西藏、青海、宁夏这几个地方竞争压力较小,而云南、广西、甘肃的学校竞争就比较激烈了。”对于调剂信息来源,李思程表示,调剂信息最全、最可靠的是各个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希望考生尽量避免非官方消息来源,防止受骗。

据了解,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将于3月31日开通,“调剂服务系统”将于4月6日开通。届时,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可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该系统申请调剂。

考生申请调剂前,须认真阅读《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及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计划余额、接收考生调剂时间、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等信息,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培养、奖助等方面的政策区别,按招生单位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申请调剂时,考生在计划余额查询结果中,选择相应的招生单位、院系所、专业、学习方式以及研究方向,点击“申请”按钮进入申请调剂页面,参加调剂的考生可一次填报3个平行调剂志愿,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招生单位设置的时间内(不超过36小时)不允许修改(每个志愿单独计时),以供招生单位下载志愿信息和决定是否通知考生参加复试。锁定时间到达后,考生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

对于三个志愿该如何填报,李思程也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他说:“不需要听机构说的留一个志愿不填以防万一,应该按照自己的选择,放两个值得冲刺的学校,最后放一个保底也就是录取希望最大的学校,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考生提交调剂志愿后,请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及是否接到复试通知。如接到复试通知,请考生及时通过调剂系统确认回复,并按招生单位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复试没有通过的考生仍可继续填报其他调剂志愿。

复试通过后,招生单位将通过调剂系统给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接到待录取通知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考生一旦确认接受待录取通知,表示调剂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所以考生一定要慎重选择。

调剂期间如有疑问,须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

复试小贴士

复试这么做

站:腰要挺直,双肩自然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坐:抬头挺胸,平视对方,不要瘫在椅子上。目光稳定,不要有小动作,腿平放,手自然放在腿上。

谈吐:自信、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答题简洁、条理。

衣着:整洁、得体。

注意细节:敲门、关门、握手。

复试不要做

气喘吁吁,神色慌张。

对方不伸手,不要主动伸手。

不要自行就座,要等对方示意。

就座时不要任意挪移位置。

不要把随身物品乱放。

交谈中,眼神不要闪烁不定,不要咬嘴或噘嘴。

不要打断对方,以及和对方争论。

无论是没听清楚考官的问题,或是已经回答完毕,包括在回答问题时由于思考而引起的停顿,都需要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对方,切忌默不作声。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