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2023年考研的具体时间
202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但考生显然还未从考试的情绪中抽离出来,考研是一场学历追逐的战役,考场即战场,观摩考场情况成了每个考生推测自己上岸概率的关键因素。
某高校的研招办教师指出:今年考研胜利的关键词注定是“完试”即胜利,这给了许多考生一种错觉:是坚持到考完最后一科,我就能上岸研究生了吗?
加上许多考生在网上分享的“考场弃考情况图”,更增加了大家的信心:一个考场就剩下一个考生?那我不就是天选研究生吗?别天真了,2023年考研并非“捡漏年”。
考场剩一人就是天选研究生?别天真了,2023年考研并非“捡漏年”
2023年研究生考试在许多学生眼中已经结束了,但这其实只不过是考研战役的第一枪——笔试阶段,笔试和面试同等重要,但由于笔试才能决定考生是否能进入面试,因此若笔试发挥的好,考研事业就算完成一大半了。
而结束了笔试的考生,也无法从考试的紧张成绩中,彻底缓过神来。接下来他们所要担心的是:自己到底有没有机会进入复试?研究生笔试的成绩公布在2月份,国家线的公布时间则在3月份。
但在此之前,所有学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焦虑,这使得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准备复试,于是一些考生会在成绩之外的因素上,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这次上岸的概率确实很大,以保证备考复试的状态。
其中最为人乐道的一点就是弃考情况。今年的考试情况特殊,大批考生变成“小阳人”,尽管采取了“异地借考”和“阴阳考场”的应对政策,但仍无法避免一些考生状态过于糟糕,导致无法正常参加考试。
通过网上一些考生的分享得知:今年的弃考情况似乎很严重,大部分考场的最终到场人数只有一半,平均每个考场十几个人弃考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有个别考场,只有个位数的考生到场考试。
要知道考场的分布是有门道的。由于专业课都是高校自主命题,因此就算专业相同,不同学校的试卷也不同,因此在学生参加考试之前,专业课试卷就由高校贴好对应考生的条形码,统一发放到考场,而为了减轻工作量,避免出错的可能性,报考同一所高校同一专业的学生会被安排在同一考场。
缺考情况眼见并不为实,但国家线下降大势所趋
而每年高校的招生人数的固定的,这也意味着,坐在同学们前后左右的考生,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因此当一位考生发现:前后左右就剩自己一个学生来参加考试时,高兴的以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必然上岸研究生。
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了,首先,对于考场的缺考情况,是从考生个人视角观察得知的,往年缺考确实意味着真实的缺考率,但今年可不同,今年“异地借考”和“阴阳考场”的政策下,同学们的考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原本和你同一考场的考生,今年也许在另外一座城市“异地借考”,也有可能因为阳性而被分到了“阳性考场”。所以以同学视角观察到的缺考情况,并不具备可借鉴性。
而从监考教师的视角,该考场的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的差距,照往年并无明显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今年“阳性考场”的考生,发挥注定会受到身体状况的影响,这也难怪很多家长在网上呼吁为“阳性考场”的考生增加一次补考机会了。
有文章作者称:今年的考研注定是捡漏的一年,因为走上考场难、考试难、题目难。但在笔者看来,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作为教育类文章的笔者,我近五年一直在关注考研的动向。
大部分考生只关注自己参加考试的当年或者两年的试卷难度,实际上每年研究生考试结束,大家都会抱怨数学难、英语难、政治也好难,但你看,国家线有明显下降吗?并没有。
笔者寄语:
今年大家身体多少都有状况,因此推测肯定有大批学生弃考,实际上换位思考,谁不是辛辛苦苦备战一年才走进的考场,谁又甘心临门一脚就此放弃呢?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带病坚持考研。
但状态差、成绩不理想是必然,因此今年的国家线照往年有所下降是比较合理的,但只会是三五分的轻微浮动,不会有过大的波动,因此还是希望,家长和考生都能理性看待,该准备复习的就静下心来,戒骄戒躁才能成就大事。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考研(2023年考研的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