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考研,23年考研录取率或不到两成
1
2月21日起,各地陆续开放2023考研初试成绩查询,“考研成绩”“考研国家线”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
据教育部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本次研究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比上一年增加了21.2%,创下历史之最。
近三年来,随着竞争压力不断上升,就业形势复杂,许多人开始寻求突破自己的上限,只为给自己增加一些选择权。
但这届考研到底有多难?
在身体、心态、环境等多重压力下,这场考试可谓是“难上加难”。
而根据新东方研究864所招生单位的官方招生数据后发布的《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显示:
2023考研报录比,仅为4:1。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通过考研成功上岸的人仅仅只有25%。
也就是说今年至少300万的考生最终落榜。
因此难免有些“局外人”会发出质疑的声音:
都已经挣扎到这个地步了,为什么还要拼了命地往里卷?
为什么明知考研难、读研苦,还那么多人拼了命往里冲?
其实这背后正是触目惊心的真相:学历上差一个台阶,看似只是一阶之差,人生拉开的却是一大截距离。
拼命与不拼命,差的就是整个人生。
常听到有人说,学历就是一张废纸,没什么用,现在遍地都是高学历。
在学历无用论甚嚣尘上时,考研名师张雪峰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用一个经典的例子反击了这个观点: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这些人嘴巴说着的这张“废纸”,正在决定了很多人踏入社会的门槛,决定了他们通往“罗马”的起点。
《2022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数据来源于全国各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满一年的基础数据,按照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等四个要素,以相应权重,通过统计学模型计算得出,它如实反应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收入变化,也反映了企业用工需求和毕业生成长发展状况。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毕业能赚多少,从高考就开始决定了。
2
但拥有好学历,就能在职场上一帆风顺吗?
事实并非如此。
如今知识迭代飞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例如最近爆火的ChatGPT,让多少人担心自己的工作将被代替。
而据调查数据显示,63.3%的职场人表示自己面临职业天花板问题,在被调查对象中,26岁以上的职场人群,遇到职场天花板的比例均过半数,并且年龄越大,对职场天花板的感知越强烈。
如果说年轻时候未曾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在毕业后都会变成追悔莫及的遗憾。
那么当毕业多年,身在职场上,要对抗职业天花板,答案仍然是学习。
开启终身成长模式,也必将成为每个成年人的标配。
也许你会说,我离开学校很久了,现在通过看看书、练练技能等学习方式,很难弥补自己的教育经历和认知差距。
没错,人人都知道要学习,但成年人更需要的,是要在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个人素质、人脉接触等方面,都能让自己有提升的学习体系。
这样系统的学习会带来的更深刻的认知体系,它决定了你的逻辑和格局。而没有认知的人,一旦别人降维打击,你将毫无还手之力。
举个例子:
同样是卖猪肉,老李卖了一辈子,年过花甲还在菜市场满身油污地操劳;
而北大毕业的陆步轩早早成了销售额超过18亿的企业家,前后为母校捐赠9亿巨资;
同样是保姆,高中辍学没接受高等教育的小兰月薪5000;
但上海业主早已给高学历、懂多种技能的保姆开百万年薪。
这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你不想跨进一个行业就看见它的尽头,那你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认知体系。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第一:完善知识结构
当你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爬到一定阶段,总会看到瓶颈,比如你做了10年财务,做到财务经理的职位想再晋升到CFO,就需要广泛涉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让你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宽。
第二:拓展商业资源
商业社会中,资源的价值是非常大的。行业资源和异业资源都是提升运行效率最有效的工具。这个年代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第三:开拓视野和思维
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探求新的机会是十分重要的,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比如用经营一家企业的角度去经营人生;或者取得交换机会,去学习和体验先进的运营和产品模式等等。
而以上这些,你在MBA教育中就能够获得解答。MBA在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个人素质和人脉资源方面搭建起一个比较完整框架,促使你去发现机遇,去解决问题、创造商机。
23年考研(23年考研录取率或不到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