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考研,勤思考研官网
“考研人数”“考研国家线”“这届考研生究竟有多难”“考研将有超300万人落榜”……
一个个有关2022年考研的话题牵动着“考研族”的神经,也敲击着无数有考研想法的人的心灵。
“怎么那么高分?”“求分数线别涨了!”当考研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你还会选择考研吗?
研究生高考化,是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仅靠教育部门是无力解决的,最后还需要回到社会治理层面,比如改变唯学历的用人标准。但加强招生考试的改革,遏制过度应试化,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却是我们当下亟需加强的,这也是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目标之一。
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研究生招生制度与高考不同,一直是“笔试+复试”的选拔形式,笔试只是考察基本知识储备,从来就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复试则是关键。因此,笔试的要求往往是非常低的,对于一些满分100分的科目,最低要求也仅有30/40分,总的入围人数远远高于招生计划,目的就是给招生单位最大的自主权。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大复试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权重,目的也在于此。
但在“二次高考”错误的认知下,研究生招生考试也越来越高考化,公众无意间把高考的一套理念套用到研究生招生考试上,笔试成绩被默认为核心,甚至是唯一的尺子,在加重应试的同时,也导致研究生招生中复试权重的扩大举步维艰,对研究生招生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今年两会上,有委员提出研究生招生应该效仿其他国家,取消高校自命题,推出自己的大学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申请审核制”。电子科大曾勇校长则提出,应该扩大“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推免生占比,以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考虑到国情文化不同,在目前的情况下,扩大推免制可能是一个更容易操作,更切合实际的办法。
多年前推出的“推免”制度,实际上是我国招生制度改革最成功的尝试之一。即以大学生3年在校成绩为基础,获得研究生招生初试(笔试)的资格。取得这一资格的考生,经过向意向学校申请,可以直接进入复试阶段(本校推免做法不同)。目前推免生总量大约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15%,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366所,不同层次的学校所获得的推免人数与比例不同,层次越高的高校获得的推免人数与比例越高。
这一制度下的研究生招生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赢得了广大高校与导师的普遍欢迎,相关的调查表明,推免生因为质量高受到了导师压倒性的欢迎。很多研究生导师告诉笔者,推免生质量比一般统考的学生高出很多,不是一般的差距。事实上在部分著名高校的强势专业,几乎是清一色推免生,原因也在于此。
近几年考研的火爆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核心是社会就业门槛普遍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历的快速贬值,社会竞争的预筛选逐渐从高考转向考研。此外,随着“人人都是大学生”现象的出现,名校背景越来越受到重视,考研也成为不少“大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双非”学校改“出身”。名校也不免俗气,研究生的录取率和研究生的保险费率普遍成为他们突出强调的“竞争力”,不正常。
另一个现象是“考研”。 2022年,我国考研人数将增加80万,而20世纪初,全国报考人数不足80万。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估计四五年后,考研人数将赶上高考申请人数。这就是“考研高考”,值得警惕。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考研已经成为社会竞争和筛选的前提条件。过去,这个功能就是高考。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这种预筛选的压力逐渐转移到考研。更麻烦的是,大量学生和家长不仅将研究生视为高年级本科生,还直接将高考录取的逻辑套用在研究生录取中。产生了直接影响。事实上,研究生阶段和大专阶段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大专侧重于知识的学习,研究生侧重于知识的生产。同时,考研不像高考那样是“最终决定”,考研也需要经过复试环节——这是决定性的作用。
多年前推出的“推出”制度,实际上是我国改革招生制度最成功的尝试之一。即根据大学生三年在校成绩,可获得研究生入学初试(笔试)资格。取得此资格的考生,在申请到意向学校后可直接进入复试阶段(学校的免试做法不同)。目前,免修生总人数约占研究生总招生人数的15%。有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366所。不同级别的学校获得的免试数量和比例是不同的。大学等级越高,获得的免试数量比例越高。
在这一制度下,研究生招生质量得到显着提升,也得到了高校和导师的普遍欢迎。相关调查显示,免推学生因其高质量而受到导师的极大欢迎。多位研究生导师告诉笔者,免试的学生质量比参加一般统考的学生质量要高很多,并不是一般的差距。事实上,一些名牌大学的强专业几乎都是免生的,这也是原因所在。
总之,考研越来越“内卷”的背后,是社会竞争前置导致考研日渐“高考化”的趋势。相关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一趋势,根本的解决,还需要回到社会竞争与评价层面。
勤思考研(勤思考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