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
选择基层,只为学以致用
——基层官兵奋斗强军故事系列报道之二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刘任丰
“舰机适配过程中,既要考虑舰上装备设备保障实际,又要将战机状态和出动顺序考虑在内……”4月上旬,海军某部组织新干部座谈交流,副连长崔荣伟就舰载机作战使用发表见解,大家认真倾听记录。
崔荣伟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手握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成果,毕业时没有选择去研究院所,而是到了基层部队。
“你当时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座谈结束后,很多官兵围着他追问。
“这些年,基层部队陆续列装新装备,练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我认为基层一线是高学历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崔荣伟说。在海军航空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他跟随导师多次赴一线部队实地调研。针对基层部队战斗力建设难题,他随团队挑灯夜战、集智攻关,最终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发出6款相关软件。
“选择基层,只为学以致用!”面对追问,崔荣伟这样回答,“我要将学到的知识用在提升一线部队战斗力建设上。”
2018年,就读大三的崔荣伟赴某军工厂实习。看着新型战机精密的内部构造和精良的构型设计,他特别激动。第2年,他参加大学与海军某团联合组织的毕业综合演练。当他按下发射按钮时,显示屏上代码频闪,舱室外导弹呼啸正中靶心。那一刻,他心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想法更强烈了。研究生毕业时,崔荣伟毫不犹豫选择了基层一线。
像崔荣伟一样,海军航空大学几十名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基层一线。
海军某部新干部赵祖星,读研时到部队参加空地对抗模拟演练。他本以为专业基础扎实就可以施展拳脚,没想到在演练中不仅被对手的战术骗过,还在面对阵地封锁、导弹攻击等一系列特情时束手无策。
这次经历让赵祖星意识到,随着部队演训内容和方式调整,武器系统运用模式已悄然发生变化。返校后,他聚焦“敌”阵地突防课题刻苦学习研究,针对性提出优化方案,同时协助开发出多款模拟训练软件,促进基层部队训练水平提升。
“从那时起我就认定,选择基层就是选择军队的未来!”赵祖星说,随着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战法训法不断创新,高学历人才到基层一线大有可为。
选择基层一线,就意味着可能要舍弃大城市的优越工作环境和研究院所的良好科研平台。而他们直接面对的挑战,是“从实验室埋头钻研到演训场风尘仆仆”这一人生轨迹的转变。
崔荣伟刚到部队时,官兵对这名连队唯一的研究生“高看一眼”。然而没多久就“遇冷”了——战士们嫌他没兵味,不爱和他交流。
“练兵备战,必须和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崔荣伟找到问题症结,迅速作出改变:日常训练,他总是站排头,冲在最前面;比武考核,他和大家一起抬电缆、搭帐篷、卸物资……
基层虽苦,但崔荣伟不为当初的毕业选择后悔。到部队任职后,他投身火热的练兵备战实践,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很快形成多项研究成果。前不久,他被推荐参加“未来海战创新学术沙龙”。崔荣伟说:“经历基层淬火锻炼,我相信自己能加速成长,为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喜看选择竞相同
■刘建伟
毕业分配去向,是军校所有临毕业学员面临的一道人生选择题。海军航空大学这批刚毕业硕士研究生们的相同选择,彰显了矢志强军的追求:到基层一线去,用所学知识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
这样的选择不仅决定今后工作生活环境,还会影响人生轨迹。面对这道单选题,这些硕士研究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基层既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更是知识转化为战斗力的一线。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大有可为,“选择基层就是选择军队的未来”。
相同选择的背后,折射出大家追求的深层变化。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强军兴军实践,该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答案自然就清晰了,选择时自然就坚定了。
随着这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相信,到基层一线去、到高山海岛去,将成为越来越多官兵的共识与追求。
本文刊于4月24日解放军报02版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彭亮 郭萌 许敏 杜昱昕
编审:任旭
转载请注明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