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考研(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科学基金)集中受理项目评审结果日前公布,中国海洋大学立项再创新高峰。学校共获资助项目193项,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4.52%,项目数创学校历史新高,直接经费超过1亿元。获批项目类型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重点基金2项、面上项目94项、青年科学基金90项、专项基金1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共享航次计划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仍处于评审过程中,不在本次公布之列。

本年度学校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率大幅跃升,特别是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率高达37.04%,是全国平均资助率的2倍多。面上项目资助率为28.23%,高出全国平均资助率11个百分点。高层次人才项目保持良好势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毛相朝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朝晖教授、工程学院陈旭光教授3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学校已连续8年共14人获国家杰青资助,在校国家杰青达27人;生命学院李语丽副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志伟副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陈树果副教授3位教师获得国家优青资助。学校首次在食品学科获国家杰青资助,在交叉学部获国家优青资助,对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开辟新的学科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毛相朝,男,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度国家杰青获得者。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10年加入中国海洋大学。

陈朝晖,男,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朝晖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副主任,2022年度国家杰青获得者,2012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获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

陈旭光,男,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度国家杰青获得者,2011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2015年12月加入中国海洋大学。

李语丽,女,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度国家优青获得者,2009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加入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

张志伟,男,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度国家优青获得者,2016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2016年加入中国海洋大学。

陈树果,男,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海洋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度国家优青获得者,2009年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2015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中国海洋大学。

科学基金是培养科研队伍、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科学基金竞争日趋激烈,申报量持续增长,资助率持续走低。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科技人才和项目竞争形势,学校提出了“全链条、有组织、重质量”的思路,将系统挖掘现有潜力、着力提升项目质量、重点突破人才和重大项目作为科学基金工作重点,在组织申报方面多维度发力。深入挖掘申报潜力,激活科研内生动力,通过申报分析精确到人、交流研讨逐一到院等方式,协同二级单位深入挖掘申报潜力,本年度学校集中受理期共申报国家基金项目683项,较去年增长11.24%;构建“识、析、育、荐、成”的科技人才工作模式,持续提升人才竞争力,设立优秀人才培育计划,将培育申报过程前置,超前部署、全链条跟踪人才成长;多措并举提升申报质量,健全学校、学院、团队、申请人四位一体的申请书质量控制体系,升级“申请书预评审制度”,分层分类培育与指导项目申请与撰写,大幅提升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竞争力;全链条精准施策,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硬件条件搭建、强化预答辩流程等为申请人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高校札记 。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