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南大学考研(重庆西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重庆西南大学考研,重庆西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董小玉

6月7日上午,2022年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重庆2022新高考作文题中提到的“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正是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摄影师尹超和建筑师马岩松。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CCTV推出《中国想象力》系列微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三人均在其中,展示出他们眼中的未来力量。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小玉第一时间对今年重庆高考作文进行分析点评。

【例题】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今年作文有两个特点

董小玉称,今年的作文命题相较往年,有两个特点:

第一,文化传承:由“单一侧重”到“多维呈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学子传承与弘扬的重中之重。作文材料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彰显革命文化,“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突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攻关”“改变千城一面”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比往年作文“单一侧重”的文化传承,今年的作文命题可谓“多点开花”,实现了“多维呈现”的文化转型。

第二,文体转型:由“文体指向”到“主体指向”。近些年,全国Ⅱ卷采用任务驱动型作文。如2020年,明确使用演讲稿文体,但从去年开始,已经没有了“文体指向”的具体要求,考生可自主选择体裁,诸如书信、表扬信、演讲稿、倡议书、论述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但值得注意的是,文体的转型进一步指向了作文内容的深邃性,突出逻辑思维的高阶性,体现行文立意的价值性。在高考作文中,“实用”意识依然被强化,“自主”思辨能力尤为凸显。考生既可实写、也可虚写;既可叙述,也可抒情;既可描写,也可议论。不管怎样,考生都应以确切的民族文化身份与认同,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写作:考生可从三个维度构思

针对“选择·创造·未来”的作文主题,董小玉认为,考生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构思:

第一,用时代眼光,烛照传统文化。如材料中所写“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一直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实践当中。考生需用历史与时代的眼光,联通古今文化经脉,结合时代楷模及平凡英雄事迹,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的时代价值。

第二,用创新精神,致力科技攻关。创新精神具体表现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与挑战;承受挫折的坚韧与不屈;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考生可围绕当下热点“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展开论述。今年适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可以用时事材料作支撑,以热点评论作依据,情理交织,以彰显创新精神的发展与考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第三,用未来视角,打造中国特色。“千城一面”不仅存在于建筑领域,更是隐喻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的雷同方面。因此,考生可以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组关键词。一方面,考生可紧密围绕作文材料,论述梁思成先生“守旧创新”的建筑思想,或举例“鸟巢”苏州博物馆、都江堰芙蓉花等独具特色的现代建筑;另一方面,考生可跳脱材料,举例疫情下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用未来视角,塑造坚持和打造中国特色的必要性。

董小玉表示,本次作文命题,紧跟时代步伐,唱响主旋律。材料以文化人,以奋发有为的榜样育人,引导考生自觉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科技文化,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让考生以主人翁精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以及世界的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例文】

向下扎根与向上生长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文迪

2022年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青团紧跟党的步伐,以开风气之先的精神和勇气,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回望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我们不禁思考,新时代青年应当如此?

坚定选择,在浪漫太空书写中国未来。

“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十年前,刘洋转身对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十年后,她再次飞向神秘而广袤的太空探索未知。但回忆起最初的梦想,刘洋坦言与同龄人大同小异,她也曾梦想过当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做着医生梦与科研梦,而点燃对飞天最初向往的仅源于一句“中国是嫦娥的故乡,太空不能没有中国女性的身影!”简单的感慨,带给了她磨练与迷茫、精疲力竭与万般怀疑。因为选择,刘洋努力改变自己,“我一圈一圈地奔跑,决不放弃哪怕半米的距离,我努力去理解这种苛刻而单调生活的内涵”。光荣和梦想,挫折与悲伤,最初的选择与不断地创造给浩瀚宇宙留下了中国女性的倩影,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延续着中国未来的航天走向。

持续创造,在科技领域开拓中国未来。

“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惊才绝艳。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使得在特殊历史阶段停止下来的科学界在对外交流、开放的道路上得以延续。时至今日,在满目疮痍的中国长大的杨振宁,仍为中国科研事业助力,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科学选择。青春是勇敢战胜懦弱,是冒险取代安逸。人并非年老而色衰,是放弃追逐梦想让我们失去了色彩——塞缪尔·厄尔曼一生的真实写照,给了一代代青年开拓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或在困难中选择、或在逆境中创造,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不断地被书写、被传承、被发扬。“与其腐烂,不如燃烧”,青年应将继续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在坚定选择中向下扎根,在努力创造中向上生长,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奋斗开拓民族未来,新时代青年本该如此!

教师有话说

在写作时,要避免陈词滥调,追求导向性的深广度。首先,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立意和表达优势,选择实用性文体或文学性文体写作,如演讲稿、论说文、记叙文甚至是书信等。其次,可将“选择·创造·未来”的征文主题与各行各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群像联系起来进行破题。考生既可侧重生活中的“中国面孔”去与外界建立多向度的有机联结,阐明一种鲜明的家国情怀、时代价值、科学立场,引发哲学思考;也可基于自己所热爱和向往的职业去进行深度思考和阐述。

在写作时,还要防止“伪崇高”,力求情理相融的情感品质。该作文的命题除了考查文字功底,还凸显对考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与思维锻炼。在强调肩负使命、强化担当意识的同时,要防止人云亦云与随波逐流;在思考人与世界、人与时代、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同时,要彰显出自我意识与主体精神,避免写作成为社会话语导向下的“伪崇高”与“教条化”。

总之,该作文应体现新时代青年要做有志者、做追梦人;新时代青年要有“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的博大胸怀;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董小玉

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重庆西南大学考研(重庆西南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