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415分,我拿下了南大第一|南京大学新传考研经验帖

初试415分,我拿下了南大第一|南京大学新传考研经验帖

@TuTouSuo™️

*新浪微博: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

*2024经验帖专栏:首先恭喜2023届的老婆们成功上岸,在经过过去如此困难的一年后仍然坚持着走向了梦校。我们一直说考研是一场「寻找浪漫,落回应试」的旅途,既要理解新传学科的价值、寻找自己的向往和期待憧憬,也要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率的知识输入。这些来自前人总结的经验帖希望能够成为一盏明灯,指引在黑夜中摸索上岸道路的人们不断努力,找到前行的方向。

*2023年,秃头所也希望继续和大家一起,去更大的世界,做更有趣的人!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一战失败后

我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

@TuTouSuo™️

大家好,我是是但。本科毕业于广东的一所双非院校,非跨专业考研;一战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失败;二战在家备考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初试总分415(73+85+125+132)。

一战误区

一战失败后,经过考虑决定二战。当时趁着一战的记忆还比较深,就对一战学习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思路如下:

1、专业课:第一、从题型进行分析:看看自己对于哪些题型掌握还存在不足,即不同题型的思考方法和框架,比如让你谈谈对某个现象或者某个观点的理解,你可以从哪些层面和维度去思考;第二,从学科和专题进行分析:看看自己存在哪些知识储备的局限,比如是不是对实务没有复习到位,比如是不是技术专题没有理解清楚;第三,从整体层面进行分析:包括时间计划、答题训练(比如频率和速度)、背书方法等。

2、公共课:如果有二战打算,还是建议大家对一下公共课的客观题答案,并且大概地推算主观题分数,然后分析自己在哪些题型存在不足。(比如我发现自己英语阅读题和新题型做得不错,但是完形填空完全没有做题逻辑,翻译和作文开始得太晚导致准备不充分;政治选择题练习不足且没有做题方法导致失分严重)

这样的分析有利于提醒自己在二战时弥补不足。尽管很难完全避免掉入新的误区,毕竟路走着走着都会有分岔口,这时也不必苛责自己,随时调整也很重要。

二战择校

一战南大学硕失败后,因为考虑到学硕名额少、题目较难、分数一般来说不高(考不上的话会比较难调剂)这些情况,决定放弃考学硕,转考专硕。当时专硕还未发布重新招生的官方通知,所以我也对其他学校的真题进行了分析,以应对突发情况。

南大专硕参考书

以下提及的基础书目及其评价都比较主观,且更多地贴近南大专硕的备考,大家可以多参考其他经验分享,挑对自己有用的读就好。

《传播学教程》(第2版)郭庆光著(打基础)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提升+夯实基础)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胡翼青等著(词条式的学者介绍,补充了解传播学史)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著(比较轻松,细节了解)

《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彭兰著(打基础,考南大的话更多还是需要额外的专题补充)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打基础,更多还是需要专题补充和逻辑整理)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通俗易懂,有兴趣可以读)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方汉奇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新闻史书目,前两本是中新史挑一本看就好,第三本是外新史重点细读美英两国。这里多说一句,南大的新闻史考查还是有点猜不透的,所以还是要学要记)

《广告创意与策划》蒋旭峰 杜骏飞著(可作了解, 但一定要结合当下进行补充和更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可作了解,另外对照真题可以发现南大专硕比较喜欢考采访、新闻策划、深度报道、非虚构等内容,所以还是要拓展补充)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 赵民著(这本书可以跳着看,近些年基本没考,抓重点作为基础了解即可)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风笑天著(这个是考学硕时读的,对研究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读,新闻实务里的一些知识和社会研究方法也是相通的)

专业课复习建议

基础知识

从一战出成绩到毕业离校前,主要还是好好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看了一些想看的书、享受了最后的本科时光。暑假开始正式备考。

暑假前没有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学习。当时有跟着b站学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学人》精读,重读了《传播学教程》和《范式与流派》。

7、8月时重看了《新闻学概论》,学习了《广告创意与策划》、《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后续学习了《新闻采访与写作》。

总的来说,二战复习期间在基础书目上花的时间不多,更多地还是基于原本的基础笔记做复习,并且根据新的内容进行补充。

专题整理

在我看来,做专题的意义就在于打通知识,找到逻辑,理清思路,锻炼自己进行溯源并立足当下以及展望未来的思维。

一战时我的专题做得很不好,知识不清,缺乏逻辑,不过也打下了基础。二战的专题整理上手较快,是跟基础知识回顾同步,从暑假开始的。二战我上了宝厂的专题课,拓展了很多知识,也理清了学科逻辑,对我做专题整理有很大的帮助。

我比较不喜欢照着别人整理好的东西背,我也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要亲自参与专题整理的过程。这并非要求完全原创,而是要多方参考(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号资料、其他平台资料、报班资料、文献资料、学长姐资料等),整理出比较全面的、有亮点的、而且自己能理解的专题笔记。这对于后续记忆以及答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做专题整理?举一个例子——专题:控制研究(新闻生产)

(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大家根据自己的逻辑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论文

阅读论文、分析论文,是和专题整理密切相关的。其一,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某个专题,完善专题的框架和内容;其二,它可以帮助你积累更多有亮点的观点。在我看来,与其记忆一些很万金油的句子,不如多去看文献,积累一些有闪光点的概念、理论、观点,打开思路的同时也可以作为答题的论据。比如,王辰瑶等学者提出的“界墙效应”,在我们思考假新闻相关的题目时能够提供一种新思路。

另外,你可以透过论文关注报考院校老师的研究,看看他们在关注什么专题,可以作为专题重要性的参考标准之一。

答题

答题这块,我主要是自己练习+研友互相点评,没有报班。

7、8月时,为了进行“知识复健”,我就和研友跟着秃头所暑假公益答题的题目练习并且互相批改。说是说“复健”,但当时能记得的东西真的也不多了…就算打开书本,写一道题都经常要花一个小时。不过我也没有很在意这个,更多地还是希望通过这个方法尽快唤醒知识,找到感觉。

暑假结束后主要是跟着专题整理和复习的节奏,从各大院校的真题里面挑题目练习。比如复习到技术专题,我就会去挑技术相关的题目:一可以挑经典题,二可以挑创新题,都要练练。

10月底、12月初参加了秃头所的模拟考。

11月开始在每个周日进行南大真题模拟(一年的334+440),并对照秃头所的真题参考答案自己修改和总结。

第一、可以进行逻辑和框架的归纳: 答题的底层逻辑就是知识 + 框架 + 逻辑,就是对于专题的回忆和拓展。 “回忆”需要你做好基础整理,即基础知识及基于此的专题; “拓展”需要你有框架和逻辑。

不要认为框架是死板的东西,也不要把框架理解为很宏观的东西。框架其实是你对这一类题目或者这一个角度的归纳,它需要你不断地加深理解和补充细节。比如PEST里面的E,可以包括资本风口、转型获利、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社群经济、注意力经济、消费主义、流量先行、用户思维、市场等。比如媒体功能,可以包括环境监测者、对话组织者、事实核查者、舆论引导者、舆论监督者、对外传播者、专业把关人等。

第二、清晰的表达和独立的思考很重要! 我认为,答题不需要刻意学习绚烂的词汇和表达,而更多的需要顺畅的较为完整的逻辑论证,可以侧重广度,也可以侧重深度,总之展示出来“我是这么想的”很重要。

第三、院校真题分析必须做! 归类逻辑: 年份—学科模块—专题—题目—题型—分数。 这样可以比较好地判断院校在关注什么。 不过复习不能侥幸,不能在得出可能的重点专题之后就不去关注一些你认为不考的专题。 抓重点适合冲刺期,但是前期和中期仍然要踏实走好每一步。

第四、要定期回顾自己写过的题目,因为人在限时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写出你自己觉得写不出的东西的,所以你需要重新找出来那些闪现的灵光,然后形成和积累比较有个人特色的且顺畅的表达。

背书

我并不是背书型选手。相较于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咀嚼。虽然我单纯背诵的次数不多,但是我进行翻看和跟自己讲解的次数很多。我会经常回顾自己整理好的专题,进行梳理,顺框架,时常推翻,再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就加深了记忆。熟悉之后,就可以进行提炼的记忆了,特别是在是冲刺期,我的背诵和默写是同步进行的(默写主要是默框架和关键词)。

关于早上背、下午背还是晚上背,用不用记忆曲线等等的问题,其实都取决于你的习惯,不需要过度纠结。

实务

基础题:

根据南大的考查侧重点,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新闻采访(主要是类型及其含义、以及采访方法诸如提问观察体验等等)、新闻文体(比如消息、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特稿、非虚构写作、数据新闻等)、新闻报道策划(区别于策划新闻)等等。

操作题:

一战时只准备了报道策划和采访提纲的模板,练也没练过,其他实务题型基本都不懂。

暑假开始跟着秃头所学了消息改写和新闻评论:消息改写不难且不太重要,搞清楚方法和逻辑即可(但与此同时要了解如何写和评析一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逻辑花花讲得很清楚,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了。我的新闻评论一直都写得不怎么好,耗时长、没特色。

虽然最后也写得不怎么样,但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法还是有点用的:第一,分析和学习优秀新闻评论作品的逻辑。我会对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进行逐句拆解的逻辑分析,因为新闻评论是表达和论证观点的过程,逻辑是很重要的;第二,总结热点并进行评论练习。

我把考前几个月的热点事件进行了整理,挑一些话题进行练习,再去对照各大评论公众号的相关文章里面的观点和逻辑,进行修改。第三,在对照修改和日常阅读的时候,按主题多积累一些观点、句式、案例等。

另外,策划题型我是自己进行了模板整理后,从嵩老思出的题目和各大院校的真题中挑选一些进行练习,然后自己修改或者找学长姐进行批改。这类题型既要保证完整和规范,又要有一点创意的灵光,包括内容的创意和形式的创意。「新闻相关的策划比如报道策划、新闻专题策划、采访提纲、融合新闻作品策划等,其他策划比如广告策划、公关策划、节目策划、晚会策划、活动策划、短视频(栏目)策划、APP策划、H5策划等等(当然,像H5、短视频等也会结合报道策划进行考察)」

公共课复习建议

政治

我的政治复习逻辑是非常常规的,大概就是:肖《精讲精练》+《1000题》二刷,错题三刷——翻看和记忆腿姐背诵册子——各种模拟卷的选择题,其中《肖八》和《肖四》选择题二刷,错题三刷——略看腿姐技巧班学选择题方法,冲刺班学习时政和初步了解主观题——狂背主观题,马哲全部原理都背,其他以《肖四》为主以《腿四》为辅。

1.重复刷题的作用:以《1000题》为例,一刷(全部)结合听课进行,二刷(全部)回忆知识点,三刷(错题)找出仍然不理解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2.做好选择题,基础知识扎实很重要,我会把错题的知识点分类归纳到一个文档里;技巧也很重要,比如哪些说法肯定错之类的,但不要过于教条。

3.背主观题要找出逻辑,不要硬背。比如,22年的史纲板块包括什么主题——每个主题又会有什么提问方法——针对不同提问的答案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是什么——进行归纳,并进行记忆。

英语

英语复习逻辑的总体逻辑是单词记忆贯穿全程+分题型刷题复习(下面挑了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来说)。

1.单词记忆: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考研词汇翻来覆去地背诵记忆;后期进入刷题阶段的话,一定要做好生词记录,我的方法是用“欧陆词典”,将生词加星加入生词本(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方便整理,二是便于一词多义的归纳和记忆,如果这个app没有收入这个意思可以自己编辑加入)。

2.阅读理解: 先看问题,标注出问题是细节题还是原因题还是主旨题等等,并圈出题干中关键词,提醒自己在阅读时看到这个词要敏感起来。 接着,标出段落,读文章,读与做题同时进行。 一般来说,题目顺序和文章行文顺序是一致的,很少存在段落混乱考查的情况(主旨题等需要全篇考虑的除外)。 在找答案时,一定一定要定位原文,所有推理和同义替换是基于原文进行的,要耐心对照。

做完之后,尤其是一刷的时候,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精析。第一是对文章的精析:需不需要全文笔译取决于个人习惯和英语水平,如果不做全文笔译的话,口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着原文翻译一句再对照答案的翻译检查一句,标出不认识的单词以及翻不出来的长难句,提醒自己复习。第二是对题目和选项的精析:不仅需要知识正确选项为什么对,还需要知道错误选项为什么错,一一对照原文。基于以上,归纳错题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习惯和技巧。

3.完形填空: 一般是考查单词意思、短语意思、逻辑关系(包括句内的、段落内的、段落之间的)、固定搭配、语法知识等。 有些做题技巧和阅读理解是相通的,相较于阅读理解可能需要更加关注逻辑关系和固定搭配。

4.作文

小作文:根据不同体裁要求准备模板和固定用句,注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主题改变语言风格(严肃or轻松,能否使用缩写等)。

大作文:第一段:图表描述——可以总结一些趋势表达词,固定使用的句式,以及一些惯用词比如表达程度的可以有steadily、rapidly之类的;第二段:基本都是原因分析,可以从PEST的框架出发来拓展。第三段:一般是表达个人观点,包括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未来趋势预测。我自己总结的范文,包括社会变迁、个人消费、个人观念和个人发展、技术使用四个主题。

作文多练很重要,可以用一些AI批改平台进行练习,尽量将小作文的每种类型和大作文的每种大方向主题都练习过。

专业课初试的前一晚,我坐在酒店的书桌前,紧张得止不住地发抖。朋友和我说,“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撑过去的”。第二天,我告诉她:“我写完了!”。初试是我第一次写完专业课卷子,那种“我终于说出来了”的舒畅感至今仍清晰。最后很幸运地取得这个结果,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不过,那阵风终于吹过来了。

谢谢你看到这里。

真心希望大家如愿!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