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340 二战400+关于我为什么会一战失败?

  本文作者,系22级(已录取)复旦新传学硕国新方向学姐,复新太极熊团队成员

  暑期即将结束,考研马上要进入中期加强阶段。

  考研中有各种选择,选了一条弯路,不仅需要下更大的时间精力,而且真的有可能emo到什么都看不进去,最后成功淹死在岸边(都是二战上岸学姐的血泪史。

  一战340,二战400+,花了一年的功夫检验,真的想告诉大家,这些弯路千万别走!

  弯路一:看书求快不求精

  复旦的参考书零零散散加起来有超过十本。

  一战这个时候真的焦虑到不行,只想着把全部参考书都给囫囵吞枣的看完,然后开始背诵。

  最后的结果是确实把实务参考书和几本新媒体的书快速的过完了,但是脑子里是一点印象都无。最后开始背诵的时候还是从头拾起。

  上岸正解:看书有重点!不求快!

  其实复旦的十几本参考书也有重点书目排序。

  基本的知识重点顺序是:新闻学=传播学=中新史>网传>实务

  像新闻学、传播学、中新史三本重点书目大家估计已经着手背诵了,此时还需要求精求深。(像复旦mjc的考察,三本参考书占比很大,论述题也以其为基础拓展延伸。学硕更会考到书本的角落知识。)真的是看这几本书,不精不行!

  像网传的知识,其实有很多可以从论文中汲取,同时网传的知识也随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网传的参考书可以以效率最大化来看,一些陈旧的章节以及一些复旦并不关注的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是可以跳过的~

  像实务的知识,复旦考察的越来越灵活,更多的时候结合了案例来考察。所以我们读实务的书,更多的目的是用来辅助背诵。

  弯路二:不会看/选论文,啥论文都要精读一遍

  新传人必须要看论文。但是看啥样的论文还是有讲究。

  一战的时候做专题,往往没什么目的性,在知网里大海捞针一般,遇到一个下载量高的论文或者是学长姐推荐的老师的论文,就把论文立刻下载了去精读一遍。

  结果是专题专题没整理全,犄角旮旯的知识积累了一大堆。

  上岸正解:根据院校和真题决定你要看的论文!

  二战的时候学会了更加高效的检索论文,同时论文也不会篇篇精读,在大致看完了摘要和小标题之后才会选取比较适合用来答题的论文去积累。

  第一可以看复旦老师的论文。

  高级检索顺序是:(主题——你要做的专题的关键词)+(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高级检索的结果如下:

  接着按照发表时间排序:

  第二可以看核心刊的论文或者是学界有名的老师(比如彭兰老师、喻国明老师。

  而这种检索一般是搜索关键词,接着按照下载量或者被引量排序。

  然后看论文的来源以及论文详情页是否属于核心刊。

  弯路三:输出太少&输入太太太多

  一战的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走上写论述的正路,完全没有一点点输出,既没有去熟悉论述写作的基本格式靠输出来巩固基础,导致心态爆炸。

  在考研后期,又开始疯狂输出,导致了背诵&做专题&写论述的时间完全失衡。也没有及时修改反馈,输入一些新的知识和案例。

  上岸正解:平衡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实际上背诵应该和名词解释和简答练习结合起来,作专题应该和论述练习结合起来。在这个阶段可以保持周期性的输出训练,达到熟悉考研题目和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每天一个名词解释,每周一个论述或者两周一道论述这样的安排。

  此外,在后期也要注意输出的效率。在有了自己的论述逻辑和体系之后,遇到一些新的题目可以直接去写下小标题和每一段要使用的案例。剩下的细节末枝可以省略不写(一定一定是在后期有了自己的论述套路之后才这样做。

  当然大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一次的模拟在11月和12月也必不可少,一天的时间写下16页纸的回答,能迅速的熟悉自己写字和考场答题的节奏

  弯路四:感觉学不完了,自暴自弃

  一战的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学不完了,专题专题做不完,背诵背诵不会背。心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有时候像是打了鸡血亡羊补牢,有时候就过度摆烂,自暴自弃。

  到后期完全放弃了各种背诵打卡和练习,每天花上大半天拉着研友和朋友崩溃式聊天寻求安慰。

  上岸正解:新传的知识真的学不完,把能学的学过的记住了,才是王道。

  论文是看不完的,专题是整理不完的,中新史的年月日是记不全的。

  明确了这一点,再去复习,就舍弃了一部分追求完美的心态。我们只能花最大的精力尽量把专题整理的适用自己的答题,记住那些普适性的案例。我们也可以花一部分的时间去追求一些新颖高深的知识点,做到和大家的答案有所差异。

  在考研中,需要做的不是完美,也不是完全。是差异性和熟练度(论述的差异性和背诵的熟练度)

  把基础的东西做好,就不用看优秀答案的语料觉得压力山大,也不用被各种群聊的交流压得喘不过气来。学过的都给记住,才是真王道。

  以上就是学姐的血泪经验了,希望大家都能少走弯路,快快上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