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考研(35岁考研究生有意义吗)

35岁考研,35岁考研究生有意义吗

"

近些年,与女性相关的议题里,「觉醒」与「自我成长」成了高频词。

越来越多的妈妈想要寻求自己的精神出口,丰满自己的人生地图。

「考研妈妈」,就是其中一个切面。

在某红书上搜这四个字,你会被满屏从容又笃实的笑脸惊到,往下划拉好几屏,多看几眼,你就被中年女性蓬勃的生命力治愈了。

这是一群从杂乱的家庭生活中返归校园的逆行者,30+,有娃有家要顾,但心一横还是要考研。

做这个选择,她们各有各的考量。

有人因为学历卡在了晋升路上;有人想圆自己青春时期的梦,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还有人,是全职妈妈重返职场,考研成了跳板……

小静今年35岁,有两个儿子。2020年她决定考研,备考了6个月,2021年成功上岸。

小静读研的学校

如何兼顾考研和家庭?

如何管理时间和金钱成本?

研究生的校园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希望她的故事,能给每一位有向往的妈妈一点鼓励和能量。

"

考研这事儿,是小静很快就决定的。难得碰上天时地利人和,这事儿不能多等。

2020年,当时的她当了四五年的全职妈妈,大儿子八岁,上小学三年级,不用她怎么操心,小儿子三岁多,上幼儿园小班。

孩子在家的时候,她就带着小宝下楼溜达溜达,碰到小区的人,简单聊几句,全是和孩子相关的话题。

一个人在家,她花一个小时搞定家务活儿,剩下的时间就是刷刷短视频。

有一阵子,她就坐在沙发上,打开短视频APP,不一会儿的功夫,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那种一眨眼时间就流逝的感觉,让她忍不住心焦。

小静专科毕业十多年了,辞职前一直在汽车4S店上班。生二胎的时候,因为婆婆身体不太好,只能她歇业在家带娃。

小静的两个儿子

这五年里,老公工作稳定,事业处在上升期,在一家汽车公司任职市场经理,还会在外面接一些活儿,忙得风生水起。

老公的妹妹也很上进,工作上干劲儿十足,升职加薪,小静说:「我感觉全世界都在进步,就我还处于停滞的状态。」

为了打破犹如死水的生活,2020年起,她到处搜罗有关自我提升的信息和方法。

先是考了教资,打算进校园工作,考完才发现教师编制是有年龄限制的,随后又试了试会计。

没成想,会计考试因为疫情一拖再拖,进展极其缓慢。备考过程中小静学得也很乏味,相比而言,她对教育更感兴趣。

直到无意中看到一篇考研经验帖,两个讯息瞬间抓住了小静的眼球:

第一,大专学历也可以考研;第二,专硕学费一年一万出头,如果拿奖学金好像能cover一大半!

她脑子飞速转了转:现在俩孩子都不用自己怎么费心,老公事业也还算稳定,要不就趁现在?考研!

想法一冒头,她赶忙往下研究:

先是择校,顾及到孩子,铁定不能去远地方;既然是想提升学历感受新生活,就选个自己有把握的,目标不能太高。

最后,她瞄准了自己所在的安徽省里一所普通本科,离家八站公交,电动车开起来只要十五分钟,学费一万一,奖学金福利也特别给力,能有一万。

然后是专业,因为刚考完教资, 教育学考研的参考资料,她看着很熟悉,自己也确实喜欢教育学方向的知识,学校和专业她就这么想好了。

和丈夫商量的时候,小静担心自己不赚钱还要花钱缴学费,丈夫压力太大,她想好了说辞,看似开玩笑,其实在给自己定目标,她说:「学费你先帮我出,等我拿到奖学金就还你。」

2021年9月,小静交学费

丈夫一点也不惊讶,妻子闷在家里想干点自己想干的,他是绝对支持。夫妻俩对于考研的优劣也都了然于心,最大的问题无非是孩子嘛。

两个男娃,老人又没条件搭把手,本来是想着让小静的妈过来,但是孩子外婆在山东,弟弟家的小孩离不了她。

老公耸耸肩:「那怎么办,只有我付出了。」

冲着这句话,小静发了一个仅自己可见的、有点点矫情的朋友圈,她和我说,这句话,她能记一辈子。

小静正式备考的那天,是2020年6月10号。

为了省点钱,她的大部分学习资料,都是从闲鱼上买的,初试一共考四门: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

政治书买了徐涛老师的,英语买了全套刘晓艳老师的,专业课一买的考研辅导机构的,专业课二从一位成功上岸的前辈那儿淘来的,只要十五块钱。

没报任何集训营,全是自学和网上找免费的网课。

小静的参考书

这两年,大龄考研人数量激增,带火了线下的付费自习室。

但小静的学习场地极其随意,她没那个条件和精力给自己找个好环境,甚至都没有在家给自己安置一个书房,因为大多数空间都留给了两个儿子。

她就在自家阳台上支了一个桌子,采光好,有朝气。到了冬天,冷风瑟瑟,她就把桌子搬到客厅里。

小静的考研书桌

小静进入学习状态其实很快,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卸载了很多短视频app ,留了微博和bilibili ,关注了不少学习博主。

书一到手,她就开始了这场煎熬的「时间仗」。

整个考研过程,她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大节奏:6月到9月,先集中精力在英语和专业课上,9月份开始学习政治。

细化到每日日程,小静把碎片时间利用到了极致,她说:「从决定考研那天起,我就在奔跑,买菜都是跑着。」

六个月里,小静的作息表是这样的:

无论酷暑寒冬,每天早上4点50雷打不动起床,学到6点40,给哥哥准备早餐, 7点钟喊他起床。

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每天在哥哥起床前,学两个小时左右。

7点40左右,督促小宝起床、吃早饭,送他去幼儿园。

小宝四岁多,是个小话痨,一路上得配合他来一场高质量的亲子互动,聊他的所见所闻,回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

送完小宝准备返程,小静就会掏出耳机,听自己提前录好的专业课知识。哪怕十五分钟,最多的时候也能记好些个知识点。

回到家,「两个孩子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很乱,沙发、茶几、床上,到处都是玩具,我每天都会收拾好这些,再拖个地。」

边做家务,小静边开着音频。这场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消耗,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越发高效管用。

但综合来看,她整个上午学不了多久,最多就是三个小时了。她得为哥哥准备午饭,孩子中午还会午休四十分钟,一直到下午2点哥哥上了学,她才能坐在那里好好学。

下午学两小时,四点就掐着点风尘仆仆接弟弟放学。赶过去,学校门口的队伍早就是一条长龙。

到了晚上,小静给自己规定了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但是因为两个孩子都在家吵吵闹闹,晚上是小静效率最低的时间。

好一点的是,她家有个小阁楼,老公看她学不进去,就带着两个孩子去阁楼玩,那时候她就抓紧背书。

小静家的小阁楼

10点半左右,全家熄灯入睡。

「所以我最宝贵的时间,就是早上的两个小时和下午哥哥去上学后的两个小时。」小静接着补充:「一周七天,我最喜欢的是周六。」

因为只有这一天,孩子们都不上学,她也不用接送、不用早早地准备早饭。哥哥在周天有兴趣班,周六他们都喜欢睡懒觉,完全没有人打扰她。

所以一到周六,小静会更早的起床。「甚至有一个周六我早上三点十几分就起床,他们睡懒觉到9点多,他们起床,我几乎已经学了六个小时了!」

每一次,伴随丈夫沉沉的呼吸,小静都是蹑手蹑脚地爬起床,衣服轻拿轻放,一帧一帧慢动作带上卧室的门。

整个家黑的连大件家具的轮廓都看不到,「别说我家了,整个小区都是乌漆嘛黑的。」

书桌灯「啪嗒」亮起的那一刻,闪得她睁不开眼睛。

就那一点亮光,尽管微弱,却隐喻着希望。

冬天,小静把自己包裹得暖和和的,坐在自己的书桌边,不急着洗脸刷牙,赶忙开始一天的学习。

大儿子曾经凌晨醒过一次,撞见妈妈刷刷写字的背影,他把这一幕写进了作文:

「我妈妈在考研究生,我妈妈每天都起的好早啊,有一天我起来上厕所,天好黑,看到妈妈在那里学习,妈妈这么用功,肯定能考上。」

儿子对小静的祝福

原本以为,选择考研会耽误自己带娃,事实上,小静的育儿困扰不增反减。

妈妈追梦的样子,无形之中在两个懵懂的小脑袋里留下了正向的影响。哥哥的学习不用怎么操心,放学看到妈妈专注地背书,会自己拎着小书包回房写作业。

小宝虽然还小,但是隐约知道妈妈有一件重要的事儿要完成。

2021年下半年那个学期,弟弟达成了幼儿园全勤的小成就,给了小静非常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小静感慨:「其实冬天每天早上7点我叫他,他都不愿意起来,连哄带骗的,穿好衣服再睡十分钟吧,去刷牙了,都还是昏睡的状态,但小宝,一次也没请过假。」

说几句,她兀自地笑了,欣慰啊。

让小静没有想到的是,在考研这件事上,时间管理只是问题之一。

所谓的「中年危机」、自我怀疑,才是备考过程中最折磨人的。

为了搜集考研资料,她加过一些微信考研群,眼瞅着别人的备考进度超前那么多,她开始焦虑。

作为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她的坚持需要更多的勇气和笃定。

先是背书。除了政治厚厚一本,8000+英语单词,还有大段大段的教育理论。

在背完一遍专业课,背第二遍还是什么都不记得的时候,小静急哭了。

她在几平米的阳台上来回踱步,边背边抹眼泪,丈夫瞥见了,调侃了一句「你至于嘛!」

但只有考过的人才懂,那种「为什么还是记不住」的自我斥责,它就是一记重锤,冷不丁就把人的希冀给锤碎了。

小静的专业课参考书

另一边,生活,依旧改不了鸡零狗碎的样子,没什么「岁月静好」可言。

家人的支持,总会有缺失的时候。

小静学习进入心流状态,总会忘记时间。某天她4点接完孩子,让小孩儿上阁楼玩玩具,自己争分夺秒学习,一学两小时就过去了。

6点多,丈夫快要下班,她还没开始张罗晚饭。拔起脚就去厨房,等老公回来的时候,晚饭才刚刚开始。

他的第一句就是:「你四点就接孩子,到现在饭还没做好?」

小静尴尬地笑笑:「我在那儿看书,忘了。」

她知道丈夫是无意的,但心里又很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愧疚。

「我觉得自己对家人挺亏欠的,很多事儿因为考研我慌慌张张都没做好。」

眨眼到了12月份,离考研不到一个月。

焦虑和着急已经让她顾不上当一个耐心温柔的妈妈。孩子不听话她开始发脾气,有时候不想做饭也会点几顿外卖,弦绷得很紧,感觉一不小心就会崩断,干脆不考了。

网上一位考研机构的老师,见过大批的35+考研人,她说:「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

难熬的时候,小静不断向内追问:为什么我要选择考研?我到底图什么?

她会开始想象自己在校园捧着书、骑着单车的样子;

她还会想象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灵魂撼动那些小小灵魂的样子。

所以,「距离考研还剩#天」,这句倒计时就像一串铃铛,哐啷哐啷摇啊摇,在每个松懒的时分敲醒她。

小静用的笔


2020年,12月26日,是小静上战场的日子。

没什么兴师动众的欢送,考点离家三站路,小静骑着共享电动车自个儿就去了。

第一门是政治,小静大题都背到了,但是下午的英语就给了自己当头一棒,阅读理解有两篇完全没读懂。

到了第二天,两门专业课从发下卷子那一刻就开始写,全场都是笔尖摩挲纸张的声音。「两门专业课一共24张答题纸,我写满了23.5张。」

收卷的那一刻才停下手,酸疼酸疼,缓不过劲儿。

小静考研的考点

考完回家,小静骑着共享单车,冬天的风迎面而来,竟然不是刺骨的寒,而是一种兴奋,她说:「因为我完成了对自己的交代和承诺。」

2021年2月27日上午8点05分,小静查到了初试分数—385,她兴奋地喊出了声。初试分数很高,她的复试也很顺利,如愿考进了自己的目标大学。

漫漫读研路,兵荒马乱地开启了。家人之间的默契与包容,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考验。

第一学期,小静一共有十一门课,除了周三,每天都有课,周四下午只有两节课。

原先她和老公商量好,周三周四她负责接送小孩,其余都是老公负责。后来夫妻俩给小宝换了幼儿园,新学校离丈夫公司比较近,变成早上由他送,下午两人轮流接。

碰上孩子的学校有突发状况,小静就得发动身边的一切关系资源。

前段时间孩子学校要打疫苗,实在走不开,只能麻烦亲戚帮个忙。还有一次周三,原本下午没课,结果老师通知要开会,也是多亏了邻居帮了忙。

再说学业压力,也比她想象中大得多,有着写不完的大小论文,看不完的文献。

为了节约体力和时间,小静去学校尽量不带电脑,手机成了她的知识库。上课的笔记随拍随记,一节课下来,备忘录增加了好几篇。

小静的备忘录

等晚上到家,赶紧打开电脑,细细梳理好。

忙成这样,她还有自己的兼职收入,不仅带了一个考她学校的学妹,还申请了学校一个助管岗位,在图书馆里做简单的管理工作,每周去两次,也有一点补贴。

要怎么形容研究生的生活呢?

小静说,当她快步走在校园的时候,总有一些时刻忍不住慢下来,落日透过树叶缝隙投下的阴影,成了她眼里最美的风景。

小静的学校

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苦涩与煎熬,总会被知识的甘甜冲刷无影。

至于毕业打算嘛,她没有想太多,学校每学期都有学校见习机会,她所在的城市也有一所私立学校,她有求职的考虑。

回顾这一年多的时光,小静自己的总结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因为停留原地、向外张望是不够的,融入缤纷的新世界,需要的是「动作」。

而如果,你总是被年龄这个数字吓到打退堂鼓,小静最喜欢张文宏的一段话,与你们共勉:

「流水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我们即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

年龄不是问题,重点是不下场。

35岁考研(35岁考研究生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