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年间(一):三月离职国企,四月辞职民营,现在回校读研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最近的数据说,2022年1-7月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19.9%,同期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4.3%,这大概是“青年失业率”披露以来最高的数字了。但是,对经济和就业前景感到担忧的专家和政府部门,和面对动不动就面试爽约,offer违约,上岗几月就“闪辞”的毕业生们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痛感。

  为什么同学们执着于读研考公,不想早些进入职场?

  为什么执念于国企、事业编,没有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却看重工作稳定,朝九晚五?

  为什么辛苦求职近半年,心愿达成却毫不可惜放弃,而企业为此已付出了培训、导师(Buddy)和在岗机会?

  95后们,以及开始步入职场的00后们,在追求什么样的事业(职业)寄托?什么令他们毅然离开或者依然还在?他们对雇主和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

  我们采访了5位2021年毕业的年轻人,他们都来自于于985或者211 学校,在本科阶段就参加包括前程无忧在内的实习。他们中多数人第一份工作如其所愿,在耳熟能详的“大厂”,或者国企或者民营。

  但是这一年,他们都经历了,甚至正在经历不满,困惑,摇摆和失望,但是也有不少觉悟和反省。也许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选择,更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的企业和管理者可以做更多更好的安排。

  小夏:他是很多人眼里的幸运者,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家大型的国有银行的管培生,那是一比上千的录取率,他以为求得了一份体面并安分的工作。

  三个月后他毅然辞职,转身去了一家知名的新能源公司,四个月后再次离职。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考上了研究生。9月份之后再次上学。

  以下文字用第一人称,进行了采访内容的整理。

  我2021年江南大学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国有银行的管培生。家里人,同学们都觉得我有一个金色的起点。

  其实,对我来说,我进这家公司求的就是“朝九晚五”,图个安稳舒服。

  我家里、周围都是能干的学霸,所以我念书的时候一直被认为“普通”,所以我自己也算“胸无大志”,想着能准时上下班,然后忙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的工作内容就是最基础的IT,谁的电脑有问题了,系统哪里要维护了,我就帮忙维护一下。工作十分无聊,我在这个岗位上几个月也没什么收获,更让我感到失望的是,加班比我想象的要多很多。

  一开始偶尔加班我也能接受,但没想到加班越来越频繁,虽然也会发加班费。但是加班一大内容是下班后开会,有时开会能开到晚上九点。而且不仅是开会,周末还必须参加团建。我和领导的矛盾也是从那次团建开始激化的。

  那次团建正好同学聚会,我就和领导请了个假。但事后领导很严肃地进行了谈话,他似乎忘记了我请过假的事,问我为什么不参加集体活动。我当时很生气,就顶了一句“我私人时间干什么没必要向你汇报吧!”

  领导立马就不爽了。我非常不喜欢别人摆架子,况且这事儿我认为自己没错,我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尊重。而且占用私人时间的团建为什么必须参加?我个人时间去做了什么也是我的隐私吧?

  Q:

  刚大学毕业生已经实现你稳定的工作的愿望,但是稳定另一方不就包括接受一定程度的无聊和隐忍不满吗?

  A:

  朝九晚五,晚五也没有做到啊。加班做点实际的工作也就算了,加班听领导讲话我实在接受不了。

  领导话里话外透出“有的是人要进我们公司”的意思,我觉得还得有点本事才能真的稳定。我不后悔自己辞职,真的不适合我。今年春节我老爸还说我的辞职“不懂事”。

  第二份工作我去了一家挺出名的车企。

  在车企的工作内容比之前的有挑战,工作节奏也比之前快很多,那段时间还是挺充实的。但私企福利不好,企业用钱都挺节约的,而且这家企业在郊区,不像之前银行所在的CBD那么高大上。

  我所在的工作环境有工厂,平时也会和工人一起在食堂用餐。有一次我吃饭的时候,听到工人说十几块钱的套餐挺贵的,舍不得买,我还是挺受触动的。当时我第一次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以这么大。会有工人连一顿饭钱都心疼。

  危机感从那时候就有了,企业里有很多研究生,我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在读研,我的学历好像弱了点。和这些工人比,他们的经验又比我丰富,肯干。我真的什么都比不过。

  怎么提高自己呢?读研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找机会深造,这样我以后才不会被淘汰。

  我之前银行工作的时候无意中了解到,如果是研究生学历,起步的岗位和薪资都高一些。后来去车企,看到研究生的水平的确要高一些,重要的项目都能交给他们。收入上,不仅学历不同,收入不同,985、211学校的比其他学校也要高一点。

  就这样,在这家车企做了4个月,我又辞职,专心考研了。

  Q:

  考研能实现你各种稳定的理想吗?工作稳定和收入高哪个对于你更重要一些呢?

  A:

  我考研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课,了解了一下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生,最终选择南方科技大学,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我觉得都挺强的。说实话,我不知道读研以后会不会更好,但总觉得我有了研究生学历之后,可以选择的面更广了。

  回头来看我这一年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躺平,但“躺平”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能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之间自由选择。

  如果让我回到毕业之前,我一定直接考研,以研究生的学历毕业,我在遇到不喜欢做的事情时就会有选择权,也更受公司重视。

  基于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一个算不上学霸的年轻人很容易看不清楚自己的擅长和喜好,从而定位一个相对温和的工作目标,比如主人公——小夏。而且据说每一个考研考编,特别是考编的同学的身份都有一位“找份安稳工作”的家长。

  但是年少,应该是折腾的年纪,是尝试心和好奇心旺盛的年纪。以为的“安稳工作”获得了,终敌不过内心的骄傲和不甘平庸又使得毕业生们想着“走出去”。

  从国企、民营和读研,小夏的不断转换,仅仅工作一年就有了不同的体验,而这样的折腾会让他很快找到自己适合的,最终会平淡、客观地比较各种机会的优劣。

  毕业后的工作一年间,对绝大多数同学们来说,是接触真实世界的一年,是探索自己意愿的一年。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而时代和市场给了充裕的可能。羡慕小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