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态很重要:为躲避就业而考研,这种情况不应提倡

话说这几年,考研热一年胜过一年。记得2018年的时候,就有媒体认为:2018年考研人数创新高。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甚至某些院校,还一度出现本硕倒挂现象——即硕士研究生的在籍人数,比本科生还多。

其实考研与否都是个人选择。不过,个人觉得,如果为了躲避就业而选择考研,这种现象不值得提倡。

  1、研究生与本科分野

硕博教育本质上,都是研究生教育。毕竟,研究生才是我国的最高学历,而硕博则代表层次的不同。

研究生和本科的差异就在于,研究生的侧重点在于学术研究。一般来说,研究生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而选择的深造。但是,事实上,在我们社会,多数人选择读研并不是真对学术有啥追求,而是为了拔高学历,然后找个好点的工作。比如我认识一个毕业于农大的博士研究生,她在毕业后就选择了考公。至于原本的专业和自己从事的工作,几乎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而且这种情况,并非是个例。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各有志。研究生毕业后到底从事什么工作,这一点也都是个人的选择。

  2、逃避模式

有人选择考研,是为了逃避。当然,逃避也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积极意义逃避。比如一个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像找个好点的工作,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确实需要考个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这种情况下,选择考研,然后找自己理想的工作,这种情况下,考研是有意义的。

事实上,对于本科毕业后很难就业的专业(比如医学类),选择本科后读研,都是积极意义的逃避。这种逃避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种模式下,选择读研还真可以归为刚性需求。

而消极意义的逃避,则不大值得提倡,比如我认识一个在天津农大读硕士研究生的女生。这个女生表示,自己选择读研,是因为自己本科就是学会计的。但是在实习期间,经常弄丢老板的钱财,经常导致账目和现金不符。为此,她还赔了老板钱财。因此,实习期结束以后,她觉得:这种情况下,打算直接就业是很困难的。至于将来怎么办,她没有考虑。她能做的,就是读研,然后继续在学校躲三年。等到三年后再说。如果三年后还是无法在社会上胜任自己找到的工作。那么,就选择读博,在学校里继续躲着。

其实这种意义上的考研,个人觉得不值得提倡。毕竟,这种逃避,其实是掩耳盗铃模式。

  3、必须面对的就业

其实人生在世,不论是小学毕业也好,还是博士研究生毕业也罢,每个人都将面对就业这个话题。所以,如果为了逃避就业而进行升学,那么,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掩耳盗铃。人生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面对的。

宛如鲁迅说得: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但愿,我的每个读者,都是愿意面对人生的勇士。